色論(君子好色而不亂性)

色論(君子好色而不亂性)

古往今來,談“色”色變。有喜好者,有讚美者,有憎惡者,有怡情者,不一而足。究竟什麼是“色”?究竟該如何定論?說到底是一種物質與精神的辨證與統一。

《說文解字》:“色,顏氣也。凡色之屬皆從色”。究其內涵大抵可分為以下幾種:1.顏色。就是人們眼睛可以看到的色彩。諸如橙、橙、黃、綠、青、藍、紫等等,如七彩陽光。《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俄頃風定雲墨色。此之謂也。2.景色。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山色空濛雨亦奇。3.種類。陸質《奉天改元大赦制》:諸色名目,悉宜停罷。4.神色、神情。劉向《戰國策》:太后之色少解。5.女色、美色。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6.貪戀、好女(男)色。《孟子.梁惠王》: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大抵如是吧。

色論(君子好色而不亂性)

史前遺蹟存在大量崇尚太陽的圖騰,證明人們對陽光的崇拜。中國古代每個朝代都尚一種物質的色調,也說明對顏色的崇尚。《史記》:(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漢崇水德,尚黑。皆尚色之證。五行為黑、白、青、赤、黃之謂。包括中醫理論:心色赤,胃色黃,肝色青,肺色白,腎色黑。用藥調理無不以五色為基礎。貫穿著整個中華哲學始末,為中華哲學之精髓。從客觀上講,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也是以四季色調入詩入畫。七彩陽光奠定了人們的審美情趣與自然界的進化與繁衍,可謂無色不成世界。誠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色彩斑斕畢竟讓人賞心悅目,蕭殺淒涼畢竟使人愁腸百轉。杏花春雨江南的秀美,大漠孤煙戈壁的雄渾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與美的遐想,也讓人產生不一樣的詩意情懷。沉魚浣紗處,歸雁落胡天,閉月濃蔭下,羞花帝王前。是文人對美女的讚譽,留下千古絕唱。東施之顰,登徒之妻成為哂笑話柄。

色論(君子好色而不亂性)

愛美是人性的本能,“子見南子”聖人亦情有所悅,然發乎情止乎禮,是為聖賢。饒是梁惠王好色,孟子亦不過責,尚與之語國家大事,教以治國方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人心中有色,發乎情止乎禮則是大雅。近識得一詞,曰“悶騷”,初時不解,繼而恍悟。呵呵,若從客觀上講,能“悶騷”者則是識大體,懂禮儀,重人倫,存本性者也。與綱紀無患,與道德無違,與視聽無礙,與和諧無關。遠比那些見色起淫心,亂倫亂紀亂社會亂家庭者高尚多矣。

色論(君子好色而不亂性)

大愛只存心中,默默去欣賞默默去鍾情。真聖人者也!

(乙未早春草作於止水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