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论(君子好色而不乱性)

色论(君子好色而不乱性)

古往今来,谈“色”色变。有喜好者,有赞美者,有憎恶者,有怡情者,不一而足。究竟什么是“色”?究竟该如何定论?说到底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辨证与统一。

《说文解字》:“色,颜气也。凡色之属皆从色”。究其内涵大抵可分为以下几种:1.颜色。就是人们眼睛可以看到的色彩。诸如橙、橙、黄、绿、青、蓝、紫等等,如七彩阳光。《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此之谓也。2.景色。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3.种类。陆質《奉天改元大赦制》:诸色名目,悉宜停罢。4.神色、神情。刘向《战国策》:太后之色少解。5.女色、美色。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6.贪恋、好女(男)色。《孟子.梁惠王》: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大抵如是吧。

色论(君子好色而不乱性)

史前遗迹存在大量崇尚太阳的图腾,证明人们对阳光的崇拜。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尚一种物质的色调,也说明对颜色的崇尚。《史记》:(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汉崇水德,尚黑。皆尚色之证。五行为黑、白、青、赤、黄之谓。包括中医理论:心色赤,胃色黄,肝色青,肺色白,肾色黑。用药调理无不以五色为基础。贯穿着整个中华哲学始末,为中华哲学之精髓。从客观上讲,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也是以四季色调入诗入画。七彩阳光奠定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自然界的进化与繁衍,可谓无色不成世界。诚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色彩斑斓毕竟让人赏心悦目,萧杀凄凉毕竟使人愁肠百转。杏花春雨江南的秀美,大漠孤烟戈壁的雄浑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与美的遐想,也让人产生不一样的诗意情怀。沉鱼浣纱处,归雁落胡天,闭月浓荫下,羞花帝王前。是文人对美女的赞誉,留下千古绝唱。东施之颦,登徒之妻成为哂笑话柄。

色论(君子好色而不乱性)

爱美是人性的本能,“子见南子”圣人亦情有所悦,然发乎情止乎礼,是为圣贤。饶是梁惠王好色,孟子亦不过责,尚与之语国家大事,教以治国方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人心中有色,发乎情止乎礼则是大雅。近识得一词,曰“闷骚”,初时不解,继而恍悟。呵呵,若从客观上讲,能“闷骚”者则是识大体,懂礼仪,重人伦,存本性者也。与纲纪无患,与道德无违,与视听无碍,与和谐无关。远比那些见色起淫心,乱伦乱纪乱社会乱家庭者高尚多矣。

色论(君子好色而不乱性)

大爱只存心中,默默去欣赏默默去钟情。真圣人者也!

(乙未早春草作于止水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