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如何知道白居易晚年擔憂他兩個美麗的小妾的命運?

唐宣宗如何知道白居易晚年擔憂他兩個美麗的小妾的命運?

白居易

一、會寫詩會品詩的唐宣宗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上面一首七律詩,詩題叫《吊白居易》,推斷寫作的時間是會昌七年(公元847年)五月,此時距白居易會昌六年八月病逝之後還不滿一年,作者是唐朝人李忱。

這個李忱,可不是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一個人,他是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四月二十二日,在長安(今陝西西安)登基,史上稱為唐宣宗,年號“大中”。他在位的十三年期間,是唐朝又一段安定繁榮的時期,史稱“大中之治”,當時就被人尊稱為“小太宗”。

《舊唐書•本紀第十八下•宣宗》稱他:“帝雅好儒士,留心貢舉。有時微行人間,採聽輿論,以觀選士之得失。每山池曲宴,學士詩什屬和,公卿出鎮,亦賦詩餞行。”也就是說這個宣宗皇帝,不但在詩文欣賞方面很有品位,而且還會寫詩。

唐宣宗如何知道白居易晚年擔憂他兩個美麗的小妾的命運?

唐宣宗

李忱在還沒有做皇帝的時候,曾經去江西廬山住了一段時間。有一天他在閒逛時,看見香嚴閒禪師,面對著一處瀑布愁眉苦臉,一隻手緊攥的拳頭,一隻手的食指在在半空中寫寫劃劃,嘴巴半張著半閉著,不停的在囁嚅著什麼。

他就大聲的問著禪師:“怎麼你也在學殷中軍?有什麼咄咄怪事嗎?”

殷中軍指的是晉代人殷浩,因為在北征後秦時,曾經擔任過中軍將軍,所以有此稱呼。他雖然很有學問,但是不善於打仗,結果因為北征的失敗,他被撤職流放。在流放期間,他常常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有細心的人發現,他對空寫的是“咄咄怪事”四個字。

禪師苦笑的回答道:“也沒有什麼咄咄怪事,只不過是我剛才一時性起,想做一首吟誦瀑布的詩。現在得到了前面的兩句,但後面的兩句,我是怎麼想也想不出什麼好句子,正在為此犯難。”

李忱就說:“你把你寫好的兩句詩讀給我聽聽,讓我看看能不能為你續一續。”

“好啊”,禪師一字一頓的說道:“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李忱聽完後,暗自想到:“一個是勞字,一個是高字,照理說這個豪韻,應當是不難押的啊”。

他抬起頭來,一邊聽著如雷貫耳的瀑布聲,瀑布的嘩嘩聲綿綿不絕,一邊看著飛流直下的瀑布,瀑布勢無阻擋的向山腳下衝鋒過去。

唐宣宗如何知道白居易晚年擔憂他兩個美麗的小妾的命運?

“有了,”李忱微笑的對禪師說,“我想好了兩句續詩。”說完他也一字一頓的唸了出來,“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宋代三大詩話之一的《詩話總龜》,對此點評道:“王者之氣象可見。”後人在評論聯句詩時,一致認為香嚴閒禪師和李忱兩人寫的這首《瀑布聯句》是上乘之作。

《資治通鑑》記載了李忱當皇帝后的一則軼事:

令狐綯擬李遠杭州刺史,上曰:“吾聞遠詩云:‘長日惟消一局棋’,安能理人!”綯曰:“詩人託此為高興耳,未必實然。上曰:‘且令往試觀之。’”

有一次,宰相令狐綯準備向宣宗皇帝推薦一個名字叫李遠的人,去杭州擔任刺史的職務。

宣宗皇帝表示不同意:“這個人我是聽說過的,他曾經寫詩道:‘青山不厭三杯酒,長日惟消一局棋’,一個下棋都要下一整天的人,怎麼會有時間去處理杭州的政務呢?”

令狐綯急忙解釋道:“這人在詩中寫下了一天的棋,只是表示說下棋要下得盡興而已,事實上並不會這麼做的。”

宣宗皇帝這才表示說:“好吧,那就讓他去杭州試試看吧。”

唐宣宗如何知道白居易晚年擔憂他兩個美麗的小妾的命運?

白居易

話說李忱在會昌六年四月二十二日當上宣宗皇帝后,在決定宰相人選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白居易。但是在他下令中書舍人準備草擬詔書時,這才有太監告訴他曾經當過刑部侍郎的白居易,已經於會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在洛陽去世了。

宣宗皇帝聽到這個消息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後,就對告訴他這個消息的太監,做了一個寫字的手勢。這個太監知道,皇上要寫詩了。

宣宗皇帝一邊踱著方步,一邊陷入沉思。

他是很看好白居易的,白居易在治理蘇杭二州時,興修水利頗有政績;在朝廷當大員時,敢於秉筆上書言事;而且文筆驚人,動不動就能夠寫出多達幾百個字的長詩,特別是一首《長恨歌》、一首《琵琶行》,更是名滿中外,達到了天下無人不識君的地步。

宣宗皇帝這時候又想起了他和白居易之間發生的一樁往事,眼眶開始有些溼潤了。

他長嘆了一口氣,在惋惜白居易不能為自己所用的同時,一種對白居易的懷念之情,不可遏制的湧上宣宗皇帝的心頭。於是他在鋪開來的宣紙上,寫出了這首充滿著真情實感的哀悼白居易的詩。

也許是愛屋及烏吧,不久之後,宣宗皇帝下了一道聖旨,任用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做他的宰相。

唐宣宗如何知道白居易晚年擔憂他兩個美麗的小妾的命運?

二、不簡單不平凡的白居易

宣宗皇帝想起的他和白居易之間發生的,而且還導致他眼睛溼潤的是一樁什麼往事呢?

在明朝人郎瑛寫的《七修類稿》書中,其中有一篇篇名字叫“楊柳枝”的文言筆記,記錄了以下這麼一件往事:

白居易在晚年的時候,住在東都洛陽,他有兩個心愛的小妾,一個大名叫樊素,年紀已經比較大了,雖然嘴巴比較小,但不妨礙她有一副好嗓子,天生就會唱歌,唱起歌來口吐蓮花;一個小名叫小蠻,因為年齡實在是太小了,白居易還沒有為她正式的起個大名,這人天生就會跳舞,跳起舞來腰身靈動。

這一大一小兩個小妾,深受白居易的寵愛,他曾經根據這兩個人的生理特點,特地為這兩個人分別編了一個順口溜,說樊素是“櫻桃樊素口”,說小蠻是“楊柳小蠻腰。”

唐宣宗如何知道白居易晚年擔憂他兩個美麗的小妾的命運?

白居易在編這個順口溜時,年紀已經很大了,他很擔心他哪一天突然的掛掉了,這兩個美豔動人的小妾,特別是那個嬌羞可人的小蠻,不知道會不會明珠暗投不被人注意?

他在這樣想後,就利用原有的《柳枝詞》的曲調,填寫了一首新的歌詞,用詩經中比興的手法,來隱隱約約的表達自己對“楊柳小蠻腰”今後人生去處的這份擔憂: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大意是:春風裡起舞的柳條是千枝萬枝,柳枝鮮嫩柳枝金黃柳枝軟如絲;在永豐坊裡西面角落的荒園處,有一棵柳樹卻整天沒有人留意。

這首新歌詞寫好後,由於是本朝最最大名鼎鼎的白居易所寫的,在配上原有的《楊柳枝》曲調後,該曲調由於是單調,又由於是三平韻,而且又是隻有二十八個字的四句小調,就像現在的口水歌一樣易學易唱,先是在東都洛陽教坊也就是國家辦的歌舞團裡開始傳唱,很快的又傳至京都教坊,後來就在民間風靡起來了。

《七修類稿•楊柳枝》是這樣記錄京都教坊演出時的這個場景:“及宣宗朝,國樂唱是辭,帝問誰制?永豐在何處?左右具以對。”

唐宣宗如何知道白居易晚年擔憂他兩個美麗的小妾的命運?

唐宣宗有一次去教坊聽歌,當他聽到臺上的演員,在演唱完《楊柳枝》這首歌后,就迫不及待地問身旁一起陪同觀看的教坊使道:“剛才唱的《楊柳枝》的歌詞是誰寫的?”接著又問:“歌詞裡提到的永豐坊在什麼地方?”

教坊使告訴他,歌詞是白居易寫的,說到這裡,就把白居易寫的歌詞呈送給了宣宗皇帝。接著又告訴宣宗皇帝永豐坊在東都洛陽,在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

白居易的歌詞寫得很隱晦,表面上看是在哀嘆楊柳長得不是地方,儘管是楊柳春風綠萬條,也只能是顧影徘徊只自憐。實際上是對愛妾小蠻今後不知道會屬於何人的擔憂和感慨。

唐宣宗看完這首楊柳枝的歌詞後,忍不住的觸景生情,同樣都是系出一門的柳樹,只是由於生長的地方不同,比如生長在長安護城河邊,就得到遊子仕女的萬千寵愛,比如生長在荒涼偏僻地方,正如這首楊柳詞裡寫的生長在永豐坊裡西面角落無人處的荒園中,孤寂落寞無人光顧,就只能顧影自憐自生自滅了。

而他自己正是永豐坊裡荒無人處的這棵柳樹,由於其生母鄭氏是侍女身份出身卑微,雖然他也貴為皇子,但由於不是正牌而是庶出,在皇宮裡無依無靠,而且還要被嫡出的嫡堂兄弟們欺負,他只能克己復禮,在裝瘋賣傻36年後才登上大位。

唐宣宗如何知道白居易晚年擔憂他兩個美麗的小妾的命運?

當李忱知道在永豐坊西南角園中,真的有一棵垂柳樹時,頓時產生了一種物傷其類人同此心的感覺,於是他就吩咐手下的人,趕快去東都洛陽的永豐坊,從這棵無人眷顧卻枝條茂盛的垂柳樹的樹身上,取下兩根垂柳的枝條,然後將這兩根垂柳枝條,精心的種在京城長安的皇宮裡,讓這兩棵插柳長成的柳樹也雨露均霑。

在病中的白居易,知道宣宗皇帝作出的這件感人的事情後,不由得產生了一種肝腦塗地以報君恩的決心和豪情。他在感動之餘,拖著病體打起精神,專門為宣宗皇帝寫了一首調寄《楊柳枝》(又名《詔取永豐柳植禁苑感賦》)的新詞:

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枝榮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後,柳宿光中添兩星。

大意是:雖然永豐坊的荒地裡長著一棵枯萎的柳樹,但是該樹上的兩條柳枝榮耀植於皇帝宮庭。由此可知今年春天以後的日月星辰天象裡,柳宿星座從此就添上兩顆光芒耀眼的新星。

真是好事成雙,白居易的好朋友,當時官至河南尹的盧貞知道這件事情後,也以《和白尚書賦永豐柳》為題,寫了一首詩來和白居易的詩:“一樹依依在永豐,兩枝飛去杳無蹤;玉皇曾採人間曲,應逐歌聲入九重。”

白居易開心的笑了,他知道他這兩個小妾,今後一定會有一個美滿人生的結局。

唐宣宗如何知道白居易晚年擔憂他兩個美麗的小妾的命運?

【作者簡介】項蘇農,蘇州市人,現在蘇州從事律師工作。工作之餘愛看閒書,出差之機常逛街市,間或有所感,書詩文自娛。

爆款文章推擠: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