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奇文:項羽拿破崙論

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舉。考試內容中加中外政治歷史。為了迎合此旨意,有一次考官出題時把法國的拿破崙塞進去了,因粗略知道拿破崙與中國的項羽一樣是一位以失敗而告終的猛將,便出了一道中外比較試題:《項羽拿破輪論》。出題的考官趕時髦,可來自全國的八股考生哪裡跟得上?於是鬧出了笑話。

一位考生一開筆就寫道:夫項羽,拔山蓋世之雄,豈有破輪而不能拿哉?使破輪自修其政,又焉能為項羽所拿者?拿全輪而不勝,而況於拿破輪也哉?

所以翻譯如下:那項羽,是一個力能拔山的蓋世英雄,難道連一個破輪子都不能拿起來?況且破輪子自然會被人修理而恢復,又怎麼能被項羽去拿呢?

今古奇文:項羽拿破崙論

天亡我,不幹破輪事

這個故事經不器起推敲,因為科舉是1905年袁世凱、張之洞奏請,於1906年正式停的。最後一場科考的題目網上都有,絕不會這麼簡單。因此,故事還有個版本:

民國初年,某學堂招考新生,作文命題為《項羽拿破崙論》。有某生者,於拿破崙素無所聞,見題後極為惶惑,繼而忽有所“悟”,遂奮筆疾書,為文曰:

夫項羽,乃拔山蓋世之雄,豈有一破侖而不能拿乎?非不能也,實不必也。

彼破侖,為何物?其大幾許,其高若干?縱或擋道,烏騅但揚蹄,項羽即可過焉,何需下馬將其移開,而後再行?豈不多此一舉乎。

退萬步言,欲將其去之以利行軍,然則彼一破侖,百數斤而已,令一、二士卒足以勝之,而何須勞項羽屈主帥之尊躬自動手乎?於情於理,無乃不合也!

基於上述,餘以為:項羽不必拿破崙。

今古奇文:項羽拿破崙論

我這麼帥,會去拿一個破輪?

為文至此,本當收筆,然意猶未盡,硯有餘墨,卷有餘紙,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故不揣冒昧,斗膽向命題先生進獻數言:

以“項羽拿破崙論”命題,其造詣之意,新則新矣!然遺詞煉字,似略欠之。何哉?蓋用“拿破崙”三字也。“拿”,系白話;“破”,文言當曰“敞”;至於“侖”與“輪”則互無通假——餘揣度再三,方悟先生之用意,乃敵車為項軍所破,其“輪”與“車體”分離,安然不止餘“侖”也!費解!費解!!

今古奇文:項羽拿破崙論

怪我咯?

統觀此命題,文白夾雜。先生雖用心良苦,然實屬似通非通。愚生不敏,未敢敬頌高明也。 打油詩一首,幸先生垂聽:

欣然應試入場來,命題離奇復怪哉; 但願細流能容海,勿拋不才孫山外。

此一奇文,當時使為笑談。不過,此文雖謬,且亦頗有章法,抄奉諸君,以博一笑。

(四川 劉金光)————摘自1994年第二期《今古傳奇》,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