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蝴蝶效應:朝廷一無厘頭決定,氣死一小軍官,致唐軍崩潰

安史之亂蝴蝶效應:朝廷一無厘頭決定,氣死一小軍官,致唐軍崩潰

安史之亂,唐朝官軍為何不敵藩鎮,讓安祿山和史思明從河北一路打進關中?唐軍的戰鬥力在中國歷史都是排的上號的,可安祿山一旦“漁陽鼙鼓動地來”,就讓唐玄宗“驚破霓裳羽衣曲”了。現在看來,唐軍的戰鬥力之所以突然崩潰,可能源於之前的一件小事:一個小軍官完成了朝廷的超級懸賞令,卻被丞相宋璟下令降低賞賜標準,導致小軍官憂憤而死,唐軍從此離心離德。歷史有時候應當從細節處著眼。

安史之亂蝴蝶效應:朝廷一無厘頭決定,氣死一小軍官,致唐軍崩潰

東突厥的默啜可汗一直是唐廷最緊迫的邊患,武則天在位時就立下重賞,聲明只要誰砍了默啜的腦袋,直接受封諸衛大將軍。唐玄宗繼位後,默啜更加頻繁地侵犯唐境,於是再次聲明武則天以前的懸賞令還算數,誰要砍了默啜直接受封大將軍,立馬走上人生巔峰。這種軍功懸賞令的吸引力巨大,你只要能取了默啜的腦袋,就能當上大將軍,從此躋身貴族行列,兒孫得到蔭庇,一出生就至少是個中級幹部,你這一家就雞犬升天,可以騎在老百姓頭上屙屎了。

安史之亂蝴蝶效應:朝廷一無厘頭決定,氣死一小軍官,致唐軍崩潰

但是默啜作為一個可汗,怎麼可能被普通人接近,戰場上他也不是弱雞,跟唐軍有來有往打得不亦樂乎,想砍了他幾乎不可能。但不可能的事最後被一個小軍官實現了,這人叫郝靈荃,他是唐軍派去訓練盟友的軍事觀察員,他的任務是去拔曳古(今俄羅斯巴什基爾人)部落,幫助拔曳古人訓練軍隊。郝靈荃上任一段時間後,默啜去拔曳古部落打草谷,搶了不少東西,回師的時候輕裝冒進,被一個叫頡質略的拔曳古牧民砍了。這個頡質略把默啜的腦袋交給了郝靈荃,郝靈荃當時高興地快炸了,趕緊返回長安,要拿默啜的腦袋換大將軍的職位。

安史之亂蝴蝶效應:朝廷一無厘頭決定,氣死一小軍官,致唐軍崩潰

唐玄宗聽說有人做掉了默啜,本來高興地要兌現諾言,賞郝靈荃的一個大將軍職位,可這時宰相宋璟站出來,阻止了唐玄宗,他的理由是賞賜邊功會助長士兵愛打仗的風氣。

宰相宋璟很有名,位列“唐朝四大賢相”,他協助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但從另一個方面說,他也助推“開元盛世”的隕落。白居易特別崇拜宋璟的做法,寫詩讚嘆道: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

安史之亂蝴蝶效應:朝廷一無厘頭決定,氣死一小軍官,致唐軍崩潰

白居易的詩意思是說,宋宰相太好了,不賞賜在邊疆立功的人,為得就是防止國家窮兵黷武,你再看看奸相楊國忠,為了在皇帝面前邀功,成天拓邊打仗。

宋璟以防止士兵好戰為理由,勸阻了唐玄宗對郝靈荃的賞賜,免得天下的年輕人有樣學樣,都不務正業,只想著到邊疆去打仗,除了增大唐朝國土面積之外再無其他貢獻。最後,在宋璟的干預下,給郝靈荃的賞賜拖到了第二年,而且只封了一個郎將,本來以為走上人生巔峰的郝靈荃氣憤不過,直接哭死了。

安史之亂蝴蝶效應:朝廷一無厘頭決定,氣死一小軍官,致唐軍崩潰

這整件事在後人看來,不封郝靈荃當大將軍不算過分,畢竟默啜的腦袋不是他親手砍得,但朝廷也不能用郎將隨便打發人呀。可以直接說明郝靈荃有功,但因為不是自己親自動手,所以不能按全數封賞,給個雜號將軍就行了。朝廷最終的做法可謂下下策,不僅沒有給人家一個說法,還故意拖延一年不聞不問,這一下寒了全體官軍將士們的心。

這麼做的直接後果就是軍心崩潰,想以軍功改變命運的戰士越來越少,以後國家再有什麼兵禍,沒有人會挺身而出,反正就算砍了敵酋的腦袋都不給賞賜,大家當兵就吃口飽飯就行了。

雖然說安史之亂的爆發是個系統的大事件,但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郝靈荃這件事肯定影響了唐軍的戰鬥力。很多不起眼的事件結合起來,左右了大唐王朝未來的命運。

你對郝靈荃事件對唐朝影響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