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上了那麼多輔導班,孩子進步卻不明顯?

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家長通常會給孩子報輔導班。希望通過輔導班,能夠達成以下目的:

1.提前學習,希望通過搶跑來獲得優勢。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績之後,增加自信,愛上學習;

2.彌補課堂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鞏固已經學習的知識,查缺補漏,提高成績。當孩子成績不如預期,或者希望孩子成績更好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求孩子增加學習時間。認為增加時間越多,學習成績就會越好。

為什麼上了那麼多輔導班,孩子進步卻不明顯?

搶跑和超量學習帶來成績上的提升,其實是一種假象

(1)掩蓋了真正的問題

孩子成績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機械性的記住了題目,而沒有真正理解和內化這些知識,自我覺知、思維方式、學習策略等學習能力沒有得到鍛鍊和提升。

(2)形成低效的學習方式

上課沒必要注意聽講,反正有輔導班,輔導班也不用太認真,反正學校老師還會再講。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的學習方式,是低效的學習方式。

(3)妨礙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超量投入時間的方式不會一直有效,到了一定程度,孩子會有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在負面情緒籠罩之下,孩子很難有心力和動力去學習和探索高效的學習策略,這會妨礙學習能力的提升;

(4)帶來不必要的親子關係衝突

學習中的負面情緒會催生一些逃避和抵抗行為,家長在對成績的焦慮壓力下,對這些行為往往怒不可遏,導致面對學習時親子關係衝突加劇。

為什麼上了那麼多輔導班,孩子進步卻不明顯?

綜上,這樣所花的時間,只是有限提高了近期的考試成績,但是對學習效率沒有幫助和提升,甚至阻礙了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階段這些問題通常還不嚴重,到中學階段,學習難度加大,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問題更多的暴露出來,孩子跟不上,會厭學,再施加壓力反而使情況更糟。

那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引入學習效率因素,通過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家長把注意力從對成績的關注上,轉移到學習能力的進步上,通過引導和幫助促進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

(1)能力提升會帶來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提升;能力提升與自我效能感能夠形成自我強化的正向反饋循環;

(2)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率提高,成績也會隨之提高,帶來的成就感也會提升自我效能感,整個過程進入正向循環。

為什麼上了那麼多輔導班,孩子進步卻不明顯?

這個循環建立起來之後,家長可以逐漸不用再給孩子施加壓力了,只需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孩子在內部動機驅動下即可持續這個循環過程,逐步實現“學會學習,自主學習, 愛上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