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推動農業產業鏈改造升級

一隻小鴨子的體溫、心率、休息、散步、快走等相關數據,能通過家禽可穿戴的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並預警;顛覆了傳統的農業耕種方式,動動手指就可以遙控種菜……如今,智能農業的興起,正在讓農業變得立體、高效。目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聚焦於農業農村智慧產業體系建設。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備受關注。“智慧農業是按照工業發展理念,以信息和知識為生產要素,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跨界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和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日前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辦的智慧農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如是表示。此次論壇是由江蘇省農學會、南京農業大學、國家信息農業工程技術中心、北京物聯網智能技術應用協會、北京新型智慧農業研究院共同舉辦。同期舉辦的還有“2018年第三屆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

智慧農業推動農業產業鏈改造升級

各地區積極規劃智慧農業路線

江西省鄧家埠水稻原種場總面積為17.2平方公里,1996年被正式批准為國家級水稻原種場。水稻種植和水稻原(良)種繁育是該場的主導產業,與之相輔的產業有果蔬種植、稻蝦種養等。據鄧家埠水稻原種場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餘瑞新介紹,近年來,鄧家埠水稻原種場充分利用農業科技、大數據應用以及物聯網信息技術等發展智慧農業,提高了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了農業產業的發展。

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讓企業嚐到了甜頭。江蘇省南京三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六合區龍袍鎮趙壩村實施了南京市智慧農業重點項目,以水稻為應用對象,形成了以“研發與示範、創新與實用相結合”的運作理念。採用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實時監控,還可以實時採集土壤墒情、氣象環境、精準灌溉施肥、無人機噴灑農藥等,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同時,江蘇深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則為江蘇、山東、河北等地的1萬多個畜禽養殖戶,提供了智慧養殖物聯網平臺服務。比方說,一隻小鴨子的體溫、心率、休息、散步、快走等相關數據,平臺都能通過家禽可穿戴的智能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並預警。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臨南鎮的凱盛浩豐德州(臨邑)智慧農業產業園結合物聯網技術,運用大數據指導生產和銷售,顛覆了傳統的農業耕種方式,利用其核心技術可實現“動動手指、遙控種菜”。該項目引進了國際前沿的蔬菜生產設施(智能溫室)和種植運營技術,打造成能夠持續生產符合全球良好農業標準產品的生產中心,實現了高品質蔬菜的批量化生產,通過嚴格的環境控制和先進的技術配套,確保蔬菜生產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智慧農業是我國農業4.0核心內容

論壇上,趙春江認為,智慧農業是按照工業發展理念,以信息和知識為生產要素,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跨界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和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是農業信息化發展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級階段,是中國農業4.0的核心內容,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應有之義。

升級生產領域,由人工走向智能 在種植、養殖生產作業環節,擺脫人力依賴,構建集環境生理監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準調節為一體的農業生產自動化系統和平臺,根據自然生態條件改進農業生產工藝,進行農產品差異化生產;在食品安全環節,構建農產品溯源系統,將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過程的各種相關信息進行記錄並存儲,並能通過食品識別號在網絡上對農產品進行查詢認證,追溯全程信息;在生產管理環節,特別是一些農墾墾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型農場等單位,智能設施與互聯網廣泛應用於農業測土配方、茬口作業計劃以及農場生產資料管理等生產計劃系統,提高效能。

升級經營領域,突出個性化與差異性營銷方式 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應用,打破了農業市場的時空地理限制,農資採購和農產品流通等數據將會得到實時監測和傳遞,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目前,一些地區特色品牌農產品開始在主流電商平臺開闢專區,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有實力的龍頭企業通過自營基地、自建網站、自主配送的方式打造一體化農產品經營體系,促進農產品市場化營銷和品牌化運營,預示農業經營將向訂單化、流程化、網絡化轉變,個性化與差異性的定製農業營銷方式將廣泛興起。所謂定製農業,就是根據市場和消費者特定需求而專門生產農產品,滿足有特別偏好的消費者需求。此外,近年來各地興起農業休閒旅遊、農家樂熱潮,旨在通過網站、線上宣傳等渠道推廣、銷售休閒旅遊產品,併為旅客提供個性化旅遊服務,成為農民增收新途徑和農村經濟新業態。

升級服務領域,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信息服務 在黑龍江等地區,已經試點應用基於北斗的農機調度服務系統;一些地區通過室外大屏幕、手機終端等這些靈活便捷的信息傳播形式向農戶提供氣象、災害預警和公共社會信息服務,有效地解決“信息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面向“三農”的信息服務為農業經營者傳播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生產管理信息以及農業科技諮詢服務,引導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戶經營好自己的農業生產系統與營銷活動,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決策水平,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做好節本增效、提高收益。同時,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也推進農業管理數字化和現代化,促進農業管理高效和透明,提高農業部門的行政效能。

我國智慧農業依然停留在應用階段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許世衛表示,目前,我國智慧農業總體依然停留在應用階段,原始性創新仍然不足。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陳光明副教授指出,信息化是實現智慧農業的必經之路,發展推進智慧農業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則。“三要”,是指標準規範要先行,支撐基礎要強化,內涵理解要全面;“三不要”,是指不要在落後的原始手工工藝基礎上搞農業自動化,不要在落後的管理基礎上搞農業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備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上搞農業智能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