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爲什麼說感覺統合訓練是孩子的必修課!

「兒童教育」為什麼說感覺統合訓練是孩子的必修課!

有些家長往往表現出很焦慮,他們的問題通常都是在說“我們家孩子一到新的環境就哭”、“我們家孩子不和別的孩子玩,就自己玩”、“我又被幼兒園老師留下來了,說我們家孩子打人”、“我們家孩子不敢滑滑梯、不敢盪鞦韆、不敢走平衡木……”、“我們家孩子總亂跑,一刻也靜不下來”、“我們家孩子經常發脾氣”、“我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們家孩子運動能力總上不來”,等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疑惑一直困擾著老師和家長,得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這時候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能力對兒童將來的生存和發展會產生的影響

1、影響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質量

2、影響自身的學習活動

3、影響自身的心理狀態

4、影響個體間的人際交往

5、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

「兒童教育」為什麼說感覺統合訓練是孩子的必修課!

感覺統合的功能

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l、組織功能

我們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內外世界的眾多感覺刺激傳遞到腦中,這眾多的感覺刺激各有各的傳入和傳出通道,在此情況下,人要根據這些信息順利進行活動,大腦就必須把這些感覺信息組織好。

2、檢索功能

輸入人腦的感覺刺激是非常多的,感覺統合把各種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從中檢索出來,以供腦使用。大腦對統合過的主要信息進行反應,就更為準確、及時。

3、綜合功能

感覺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體的形式呈現給人的,感覺統合的功能便把各種感覺綜合,形成整體。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膚、手指以及關節等各種感覺器官共同來完成的。

4、保健功能

如果一個人的感覺統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適應內外環境,人就會產生勝任、滿足等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感覺。

「兒童教育」為什麼說感覺統合訓練是孩子的必修課!

前庭覺是人類學習的樞紐

前庭感覺系統和大腦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前庭系統機能正常時,人的一生中對重力(地心引力)會有持續性的信息輸入,這些感覺信息會與其它感覺信息以不斷重疊的方式輸入大腦,所以這些重力感的訊息由於相當持久和穩定,在它輸入神經系統後,便會成為眼睛及其它身體感覺在判斷訊息時的重要參考資料。

頭部轉動或彎曲時,前庭感覺接收器的碳酸鈣晶體,會離開原來位置,改變前庭神經系統的傳達流程。這種現象在跳躍、跑步、搖晃時更為嚴重,會使中耳半規管中的慣性液體流動,感覺接收器立刻受到很大的影響。其他像走路、乘船或頭部有輕微振動時前庭感覺也會立即有反應。

在我們所有感覺器官中,前庭接收器最為敏感,其訊息能否對環境產生正確的反應,也最為重要。前庭隨時在告訴我們頭和身體的方向,我們的視覺訊息也才有意義,所以前庭訊息處理不良的孩子,視覺便很難跟著移動的目標,也很難將雙眼由一點移到另外的一點。眼肌和頸肌上的訊息反應處理也會發生問題,促使眼球的移動不平穩,常會以跳動方式去抓住新目標,造成孩子在閱讀、玩球和劃線上的困難。

此外,前庭神經會將信息由脊髓錐體神經體系,傳達到身體各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縮和運動,同時也會將這種肌肉和關節的信息傳到前庭神經以及小腦。如果這方面功能不佳,便無法達成感覺的統合,小孩子會常常跌倒或撞牆動作上也顯得舉手笨腳甚至害怕行動更造成感覺信息的嚴重不足,影響身體的協調能力。

前庭體系中的網狀組織作用在幫助大腦保持清醒和警覺狀態。所以當身體快速轉動時,前庭系統必須迅速調節才能讓我們保持適度的清醒,如果前庭系統活動量低,調整的作用便會呈現不良,孩子出現多動及注意力散漫的現象。

前庭感覺不良,也會產生無法判斷視覺空間的現象。空間感來自於身體和重力感的聯繫,缺乏重力感的孩子很難有空間透視感,因此常無法判斷距離和方向,寫字時常把數字、字體或偏旁部首寫反,甚至前後反讀;在人多的地方容易迷失方向,也會因太靠近人或碰撞他人而造成人際關係的嚴重不良。

前庭感覺不良會使兒童經常遭遇挫折,喪失信心,更容易養成恐懼、傷心、生氣、過度興奮等感覺無法有效壓抑及協調,使人格和情緒的健全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

「兒童教育」為什麼說感覺統合訓練是孩子的必修課!

觸覺是對外界反應的基礎

人類皮薄毛少,對觸覺刺激的分辨能力最為多元化,這也是人類大腦特有的分辨、分析及組織能力的基礎。人類有別於其它動物,而擁有廣泛細膩的學習能力,和人類觸覺學習的多元化及複雜化有密切的關係。觸覺的複雜性,也使大腦神經中感應觸覺的部分最多,因此觸覺神經和外界環境協調不足會影響大腦對外界的認知和應變導致觸覺敏感(防禦過強)或觸覺遲鈍(防禦太弱)。

觸覺敏感的兒童對外界的新刺激適應性較弱所以會固執於熟悉的經驗上表現為粘人、怕陌生人、不喜歡擁擠、缺乏自信、常固執於熟悉的環境和動作中,對任何新的學習都會加以排斥、不喜歡他人觸摸、在團體中容易和別人爭吵朋友少,常陷於孤獨中,他們經常會喜歡某種特殊熟悉的感覺,所以容易有偏食、吸吮手指和觸摸生殖器的習慣,不喜歡被人擁抱,卻喜歡擁抱別人,經常出現很多令人無法理解的行為。

觸覺反應遲鈍的兒童表現為:

反應慢,動作不靈活,大腦的分辨能力差,所以發音或小肌肉運動都顯得笨拙、缺乏自我意識、無法保護自己、學習能力也很難發展。

目前觸覺敏感的兒童日益增多,這和生產環境和嬰幼兒生長的環境有關。剖腹產或產鉗的生產方式使胎兒出生時沒有經過產道或產道擠壓力量較弱,都會使兒童的觸覺學習比正常生產的兒童少所以觸覺敏感的機會自然也較高。

家庭生活環境的改變不但使兒童活動的空間減少,身體接觸的地方也少了。戶外玩沙土、玩水及草地上打滾的遊戲也不多了,甚至曬太陽、吹風的機會也都很少了,兒童在觸覺學習上的嚴重不足是觸覺敏感最主要的原因。

在所有感覺信息中,觸覺刺激的頻率最高,從肌肉關節到全身皮膚,每天都有無數不斷的觸覺;觸覺輸入大腦。腦幹將這些信息加以過濾一些對大腦思考及反應不重要的信息被壓抑下來。因此通常我們對衣服、微風、一些不重要的碰撞都不產生反應,也使大腦不至於太緊張和忙碌。

這種過濾、整理到選擇反應的過程就是感覺統合的能力。感覺防禦太強的兒童,這方面能力明顯不足,因此對任何信息都會急著去做反應,大腦動盪不安自然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對衣服或周圍一切接觸都會去做不舒服的處理,自然也就很難專心的傳入大腦皮層了。

「兒童教育」為什麼說感覺統合訓練是孩子的必修課!

本體感就是學習能力

我們不用看階梯也能輕易上下樓梯,不用照鏡子,也能用手摸到眉毛或鼻子,開車時不用低下頭,踩油門的腳隨時可以換踩剎車、蚊子叮身上任何位置不用眼睛看便可用手打蚊子,這就是本體感覺的作用。

本體感覺醫學上又稱人體的深感覺,是全身肌肉關節的感覺輸入。正常的骨、關節及肌肉張力的感覺輸入使人能夠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及全身的靈活運動。

本體感覺在英文稱為Bodymap身體地圖,有人稱為身體形象,好像我們大腦中有一張自己身體的地圖,所以不用重新看,大腦可以隨時掌握身體的任何部位。本體感是一種高度複雜化的神經應變能力,也是大腦可充分掌握自己身體的能力。

本體感的成熟最慢,除非前庭平衡及觸覺發展正常,本體感才可能正常。從簡單的吃飯脫衣服、寫字、騎車到高難度的體操盈體能動作都需要本體感的功能。本體感不成熟的兒童常常表現為站無站像、坐無坐像、缺乏自信、挫折感多、沒有創造力等等。

「兒童教育」為什麼說感覺統合訓練是孩子的必修課!

感覺統合三階段教學簡介

第一階段 基礎能力打造階段 (調整)

訓練項目:通過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覺空間、聽覺感知等基礎訓練,調整八大運動功能, 平衡、肌力、方向、韻律、 協調、鬆懈、速度、變化。進而達到身體機能的提升。

第二階段 加強基本能力的掌握階段(改善)

訓練項目:通過第一階段積累訓練,在八大運動功能調整的基礎上,增加球類運動、手眼協調,雙側協調,大腦整合、運動企劃,提升視知覺、(視覺辨識、視覺記憶、視覺順序、 視覺廣度)及手部肌力訓練等項目,來達到學習能力及專注力的提升。

第三階段 全面提升內在成就動機訓練階段(提高)

訓練項目:把前兩階段空間訓練所建立的能力轉化成平面能力、通過結構化教學,提升注意力、 記憶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互動合作、個人目標、社會自理、語言發展(聽覺辨識、 聽覺記憶廣度、語言廣度、聽覺順序) 家庭配合實施狀況檢視等。全面提升兒童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