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套利」背後的無奈

從一個科技尖兵,變成制度套利的資本玩家,科大訊飛隨波逐流的背後,本質在於其科技實力的“平庸”。而其最後價值的,就是殘存的科技尖兵名片,以此推進商業模式,雖然無可厚非,但不禁令人惋惜。


科大訊飛“套利”背後的無奈


近日,科大訊飛深陷輿論漩渦,先是傳出同聲翻譯造假,之後又被曝借科研名義發展房地產,還被質疑公司業績嚴重依賴政府補助,恐怕誰都沒想到,濃眉大眼的科大訊飛也能出這麼多么蛾子?

不過,科大訊飛面對質疑時卻態度堅決。10月15日,公司對外表示,為避免廣大投資者被網上標題文章誤導,本著對廣大投資者負責的態度,科大訊飛董辦特就相關問題進行解答,以正視聽。

公司在回覆函中強調:“科大訊飛堅守主業20年,從未有過房地產開發銷售”;“科大訊飛機器自動翻譯已得到廣泛應用,不存在造假”“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持續保持國際領先。甚至還搬出數據來反駁,“上市十年來,扣除退稅收入後政府補助佔營業收入比重為3.89%,2017年、2018上半年比重分別為1.42%和2.74%,不存在業績依賴政府補助”。

18年的技術壁壘已被瓦解?

眾所周知,科大訊飛是一家專業從事語音技術、人工智能研究的高科技公司,而智能語音是公司最核心的技術,同時也是最大的賣點。

然而,近幾年來,隨著深度神經網絡技術的巨大突破,該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語音技術的研發中,極大地提高了模型訓練的效率,使得難度、成本、時間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互聯網和雲計算時代的到來,使得各種信息和資源共享給國內外各研究單位提供了便利,加速了研發週期,語音識別技術已經不再難以企及。

過去,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準確率一年僅能提高兩三個點,現在得益於新的技術,同樣時間能提升過去五年的成績,這意味著近20年積累的技術優勢正在逐漸消失。曾有業內人士表示,光談人工智能技術,科大訊飛與各家已相差不大。而在世界範圍內,國內外各家的引擎識別率都基本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差不多達到了當前語音識別技術的極限,彼此之間差距不是那麼明顯。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經在與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的一次談話中評價科大訊飛:你們自然語音技術做得很好,但是我們不會用,百度必須自己做。目前百度的語音識別技術採用了比主流語音識別系統更為簡單有效的方法,通過類似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算法來取代了以往的識別模塊,大大提高了效率。

近年來,在智能音箱的熱潮下,國內外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了相關產品。去年穀歌推出音箱產品Home,今年蘋果發佈HomePod,阿里巴巴推出的天貓精靈X1,小米也推出AI音箱。有意思的是,兩大互聯網公司均未採取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阿里巴巴用的是思必馳的技術方案,小米用的是雲知聲的方案。

2018年1月,有傳聞稱科大的智慧系統甚至不如阿里,有人通過和福建省法院的溝通後,瞭解到該法院自2016年初就開始使用科大訊飛的智慧系統,但是效果不理想,後來阿里插足,目前兩套系統,法院只用阿里的。此事科大訊飛方面還做出了回應,只是表示:目前未了解到阿里系統在實際辦案過程中有常態化應用。

曾有一位某法院書記員表示,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庭審系統還是要靠人,它的弊端是一旦你不盯著,出了問題自己都看不清楚系統記錄下來的內容,而且系統紀錄下的內容經常會出現一大堆“啊、哦”使得後期還需進行刪減。還有人表示,該系統對於庭審而言有點脫離實際,過於理想化了,授課式、文書式的簡單翻譯還可以使用。

有前車之鑑?

在語音識別技術領域裡,Nuance曾是全球最大的語音識別技術公司,為蘋果、亞馬遜、三星、諾基亞等科技巨頭提供過語音技術解決方案。Nuance成立於1992年,算得上科大訊飛的前輩。

起初,Nuance憑藉其一家獨大的技術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客戶群。但是隨著技術門檻的不斷降低,各家語音技術公司的差距逐步縮小,此時蘋果、三星、Google等公司為了擺脫對Nuance的依賴,也開始著力於開發自己的語音技術。之後Nuance遭遇市值暴跌、技術瓶頸、客戶流失、離職潮等困境,最終不得不從只專注縱向深耕算法的技術提供商轉型為橫向擴展各行業解決方案的公司。

2011年開始,轉型後的Nuance在醫療領域的營收規模獲得迅速增長,這得益於自身技術積累和政策紅利。但是到了2014年之後,在行業風口消退疊加競爭對手的擠壓下,沒了技術優勢的Nuance市場佔有率也從巔峰的62%下降到2016年的31.6% 。

Nuance也曾嘗試向C端轉型,推出語音助手DragonGo、Wintermute、 Dragon Assistant等多個語音助手應用,但由於缺乏消費級產品基因,與C端用戶距離較遠,在競爭中處於弱勢,這似乎是很多技術型公司的宿命。

科大訊飛和Nuance一樣面臨著相似的問題,主業依賴於B端用戶。目前公司主營收入佔比最高的依舊來自教育行業,這與科大訊飛多年在教育行業的深耕有關。

多年來公司花重金併購多家教育類機構。其中,2013年6月,科大訊飛擬以自有資金4.8億元收購廣東啟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權。當時該交易對啟明科技估值高達4.8億元,較其賬面淨資產增值率高達580%;2017年3月,科大訊飛豪擲4.96億,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和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收購樂知行100%的股權,打通教考產業鏈。

從科大訊飛的客戶群來看,主要是面向學校和企業的,而不是面向普通的消費者。由於單純提供技術所獲取的毛利遠遠低於提供服務,這讓公司高層有了危機感。於是,公司近幾年開始佈局C端用戶業務,2017年第三季度投資者交流會上,科大訊飛表示希望未來To C的業務在三年左右能佔到40%,遠期能佔半壁江山。公司副總裁江濤甚至希望,To C業務未來能佔到80%。

科大訊飛To C的收入主要包括電信增值業務產品,移動互聯網產品和服務與智能硬件。截止2018上半年,科大訊飛 To C業務營業收入10.84億,同比增長129.69%;To C業務在整體營收中佔比達33.76%。

不過,在這佔比三成的 To C 端收入中,電信增值產品運營收入僅佔8.58%,智能硬件佔10.39%,而移動互聯網產品和服務收入僅佔3.68%。

被BAT圍攻?

科大訊飛作為C端市場的新兵,初來乍到就被百度來了個下馬威。2017年11月,百度宣佈語音技術全系列接口永久免費開放,提供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音喚醒多平臺SDK(軟件開發工具包),全方位支持開發者和合作夥伴。一時間,外界紛紛猜測百度此舉就是針對科大訊飛。

語音技術一直是科大訊飛的核心技術,百度語音永久免費對科大來說可謂當頭一棒。

之後又有傳聞稱BAT與科大訊飛的爭奪戰全面爆發,科大訊飛甚至還因此失去了一筆2億元的訂單,不過事件很快被科大訊飛官方闢謠。

去年12月,百度宣佈與華為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在互聯網服務和內容生態、AI平臺和技術等方面展開全方位深入合作,共同構建多贏的移動和AI生態。華為手機是科大訊飛的老戰友了,華為發佈的年度旗艦機Mate 10搭載的是科大訊飛的語音助手。不過,自打BAT打起了爭奪戰後,華為部分機型也已搭載上了百度的免費語音技術。

曾有一位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質疑,科大訊飛既然是華為公司的全面戰略伙伴,為什麼在華為系列手機中默認安裝的輸入法是百度語音輸入,而不是訊飛輸入法?如此重要的C端合作入口,公司為什麼沒有拿下來?

事實上從2015年起, BAT三大巨頭就開始佈局語音技術領域。百度語音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已經形成從模型算法、開發組件、場景覆蓋到行業應用的全鏈條;騰訊目前所有語音端都採用自己研發的AI技術;而阿里的淘寶、支付寶等應用都有了自己的語音技術;不僅如此,曾經還是科大訊飛客戶之一的搜狗,如今也已完備了自己的語音團隊,推出了語音實時翻譯技術。

有分析認為,從2B向2C轉型很可能會成為科大訊飛的瓶頸。這種轉型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的基因有關,做企業級服務起家的企業,往往是技術導向型,而側重消費端服務的企業,則擅長做用戶體驗和鋪設場景應用。

說到底,互聯網公司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平臺優勢,更擅長直接服務於用戶。

翻譯機賣得比手機還貴?

為了更貼近C端用戶,科大訊飛在硬件終端產品方面也在積極投入,產品系列包括阿爾法蛋、兒童手錶、叮咚智能音箱、訊飛翻譯機、錄音筆等等。

其中訊飛翻譯機支持34種語言實時翻譯,還包括方言和口音,支持離線翻譯,拍照翻譯等。雖說功能強大,但也難免讓人吐槽一個APP就能幹的事兒非要做成硬件產品,而且它的售價達到了2999元,可以買個不錯的國產機了。

競爭對手方面,9月6日,網易發佈的有道翻譯王2.0 pro,售價1688元,該機型增設了英日韓三大常用外語與中文的離線互譯功能,在線語音互譯的語言包也拓展為43種,覆蓋191個國家和地區。同時,翻譯王結合了OCR識別技術,支持7種語言離線拍照翻譯、21種語言在線拍照翻譯,是目前市面上拍照翻譯支持語種最多的翻譯機。

不僅如此,如今市面上已出現了具備強大翻譯功能的手機,而價格甚至更低。

科大訊飛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52.68,%;淨利潤同比增長21.74%,扣非淨利潤卻大幅減少74.39%。公司給出的解釋是由於研發投入巨大、員工人數猛增造成的。在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報告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一季度營業總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63.25%和10.83%,但扣非以後的淨利潤同比大降46.34%。

最近一個月裡,飽受輿論摧殘的科大訊飛股價跌去近30%,或許為了提振市場信心,10月13日,科大訊飛公告稱,取消2018年4月26日披露的6名股東減持 2,723,000股的計劃。

10月17日,公司又發佈了增持股份的公告,董事長劉慶峰擬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股份規模不低於人民幣1200萬元,實施時間為2018年10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