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一年同时出现了三个大汉皇帝,两汉相争,一汉得利

公元二十五年六月,刘秀统一河北,终在鄗县(今河北高邑)称帝,改元建武,貌似大业即成,其实但前途依旧任重而道远,当时天下大乱,光与刘秀同级别的天子就还有三个:长安更始帝刘玄,成都蜀帝公孙述,另外就是赤眉在华阴新立的刘盆子——这个名字很搞笑的所谓天子也是刘汉落魄宗室,为西汉式侯之孙,王莽篡位后被贬为平民,后沦落在赤眉军当一个“牛吏”,今年才十五岁,正宗的小放牛娃,史书上说他衣衫破烂、蓬头垢面,每天光着脚,颇有些丐帮少帮主的风范。然而正是这个放牛娃帮主,在赤眉搜集的七十多个宗室中脱颖而出,以皇统亲疏被选为候补天子三强,然后再通过抓阄,莫名其妙运气爆棚的成为了皇帝。

赤眉既立天子,顺便就也来个改元,名“建世”,要创建一个新世界。

这样一来,天下就有三个大汉皇帝了,他们分别是大汉建武皇帝刘秀,大汉更始皇帝刘玄,大汉建世皇帝刘盆子。

当然,比起建武汉政权中儒生居多,更始汉政权中的盗匪豪杰各半,建世汉政权的大臣则大多是货真价实的流民,其中除了做过狱吏的丞相徐宣识点儿字,其他人包括御史大夫樊崇在内都目不识丁,全然没文化,他们起义了这么久,却连那“文书、旌旗、部曲、号令”都没有,立个皇帝也是如此搞笑,这帮文盲们还想着创建一个新世界?别开玩笑了!毛主席都说:“一个阶级革命要胜利,没有知识分子是不可能的。”总之,一个无政治纲领、无先进思想、无执政经验的三无集团,连建设都不可能,更别说建世了。

历史上这一年同时出现了三个大汉皇帝,两汉相争,一汉得利

此外刘盆子与更始帝刘玄不同,刘玄虽然也是被拥立的,但多少还有些死忠的支持者,刘盆子却是个正宗的傀儡,他居然每天还要去自己的旧上司右校卒史(秦、汉官署中的属吏。地位比书佐稍高,秩一百石)刘侠卿那里磕头报到,哪里像个国家元首?

登基那天,小盆子哭了,他不想当皇帝,他只想跟小朋友们一块玩儿,那些美好的无忧无虑的放牛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上这一年同时出现了三个大汉皇帝,两汉相争,一汉得利

小盆子是个聪明的小孩儿,他知道牛倌儿远比傀儡皇帝幸福的多,可惜这个道理很多大人竟都看不明白。所以说刘盆子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后来他投降刘秀后能得保富贵,正缘于此。

总之,赤眉有了皇帝之后,是胆也肥了,腰杆子也硬了,顺势就直往长安攻去,想要用自己这皇帝取代刘玄这个皇帝。另一个皇帝刘秀一看,你们两个皇帝打架,我也身为皇帝,我不能光看哪,无论如何我也得掺和一下,重在参与嘛!于是他派出前将军邓禹率军两万西征,从河北开赴河东、伺机进入关中占便宜捡漏。

是年正月,邓禹开始西攻箕关(河南王屋山之险要),苦战十日,击败河东都尉,破关而入,获辎重千余车,并进而包围了河东郡首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安邑是座坚城,邓禹围攻数月不下,渐成疲敝之师,刘玄便派更始大将军樊参领兵数万,自大阳津(黄河渡口,南岸当河南陕县西北)渡河北击邓禹。没想到邓禹自信满满,竟只分兵一万前去迎敌,而剩下一万接着攻打安邑。然而就这一万疲敝之师,竟然打的更始军大败亏输,樊参战死,数万人全军覆没。刘玄不甘失败,竟然脑子进水,把在弘农郡防备赤眉的的更始大将王匡、成丹、刘均、张卬等人北调至河东,合军十余万,去解安邑之围。

历史上这一年同时出现了三个大汉皇帝,两汉相争,一汉得利

六月二十五,更始军大会于安邑城下,邓禹引兵与之战,敌众我寡,战不利,又多损大将。至夜,诸将便劝邓禹趁夜撤离安邑,没想到小年轻邓禹竟然牛脾气上来了,非要整军再战一场,否则就这么狼狈逃回河北,他没脸见刘秀。

好在,幸运之神这次偏眷邓禹,第二天六月二十六,正值癸亥日,也就是黄历中六十甲子之最后一日,按照历书上说这一天“五行无气,正四废,大凶,不宜出兵。”王匡等人迷信,因此按兵不动,这正给了邓禹喘息之机。邓禹得以修缮武器攻具,整兵勒众,稳定军心。

直到第三天27日,更始军才对汉兵发动了总攻。邓禹早有准备,令大军毋得妄动,等到王匡大军杀到汉营之下,又忽然传令击鼓,诸将早按捺不住,闻得鼓声,皆一鼓作气,率部倾巢而出,更始军措不及防,顿时被杀的大败,王匡等人见势不妙,竟然弃军而逃,更始军群龙无首而大乱,邓禹遂一路砍瓜切菜,擒杀大将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缴获兵器辎重不可胜数。不久又攻克安邑,平定河东全郡。而几乎与此同时,赤眉军趁着更始军北上,关中空虚,竟然轻轻松松的挺进到了华阴,兵临长安城下,遂立刘盆子为帝。

七月初五,河东大捷的消息传至高邑,新皇帝刘秀闻信大喜,遂遣使者持节西至安邑,拜邓禹为大司徒,并以萧何故事,封为酂侯,食邑万户;并授意邓禹继续西进,由汾阴(今山西万荣境内)南渡黄河,介入关中之争。

历史上这一年同时出现了三个大汉皇帝,两汉相争,一汉得利

七月十六,刘秀又拜吴汉为大司马。这位狠人杀苗曾、斩谢躬,北收幽州五万突骑,又率十三将军穷追猛打,驱流民军出塞外,可谓功勋卓著,实至名归。

至此,刘秀全定燕赵魏地区,自黄河北线对关中与中原形成了战略合围,再加上赤眉军西进顺利,长安与洛阳的联系全部被切断,关东各路诸侯也乐得观望,刘玄的末日终于降临。

结果,兵临城下之际,长安的更始朝廷竟也爆发了内讧、分崩、离析、瓦解……而其始作俑者,正是被邓禹打败逃回长安的绿林系将领:卫尉大将军、淮阳王张卬。

想当初,张卬拔剑击地,震慑群雄,也算是拥立刘玄的首要功臣,但如今大难临头各自飞,如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咱们不当皇帝了,也不当官兵了,就将这长安洗劫一空,然后逃回南阳继续当流寇吧,这叫返璞归真、不忘初心。

历史上这一年同时出现了三个大汉皇帝,两汉相争,一汉得利

刘玄气个半死,屁不忘初心,朕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你们居然还要我回去当贼,这事儿朕死也不能干!

张卬等绿林将领一听说刘玄不答应也很生气,比刘玄还生气,我们这么好的plan A你居然不当应,那就别怪我们翻脸无情采取plan B了!

所谓plan B,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绑架更始帝刘玄,然后再实施plan A。

可惜,这件事情很快败露了,刘玄的特务可不是吃素的。经过两年多的皇帝工作经验,刘玄的权术水平日益提高,如今再也不是那个可以任他们随意操控的玩偶了!

历史上这一年同时出现了三个大汉皇帝,两汉相争,一汉得利

数日后,更始帝佯装患病,急召张卬等人前来议事,暗地里却埋伏下刀斧手,准备一举干掉这群不伦不类的流寇将军。

但是很可惜,刘玄的计划也败露了,张卬也不是第一天在道上混,见势不妙便急忙逃出宫去,纠集兵众,一路杀掠,直冲皇宫。刘玄眼见着自己要重蹈王莽覆辙,大惊,赶紧率卫队抵抗,却寡不敌众,大败。

刘玄说什么也是不肯当王莽的,于是一番拼死突出重围,逃往正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一带阻击赤眉的丞相李松和大司马岳父赵萌处,此二人正是刘玄的亲信嫡系,也是他这两年来辛苦经营的最后力量。

然而到了这等地步,刘玄还是不肯放弃长安,于是带着李松赵萌又杀回长安,两边一场大战,直杀了一个多月,看的北边儿的邓禹和西边儿的赤眉目瞪口呆:怎么回事儿,咱还没动手,他们就自己先打起来了,这是怎么说的?

无休止的内斗与内耗。相比刘秀,刘玄输就输在他的团队建设上。

八月,刘玄获胜,重新占领长安。王匡、张卬等绿林系将领又败逃出城,不久在高陵投降赤眉。于是绿林赤眉两大义军前所未有的合流成了一股巨大而恐怖的力量,排山倒海般冲向了长安东都门。而与此同时,邓禹的部队正被更始左辅都尉公乘歙率十余万兵马阻拦于左冯翊一带,邓禹花了好大的劲才将其击破赶走。这个公乘歙也是奇怪,手里有这么多兵不去救长安,却在这里找邓禹的麻烦。

这个时候,刘玄又下了一招臭棋,他竟然不死守长安以待勤王,却派出丞相李松率军出城主动迎击赤眉,结果李松理所当然的当了败虏。守城的城门校尉李汎正是李松之弟,他听说哥哥落于敌手,害怕他有个闪失,竟然打开城门投降了。

九月,绿林赤眉攻破长安,不肯当王莽的刘玄又仓皇逃走,向北逃窜。更始群臣则全部投降了建世政权,反正两个朝廷都姓刘,都称汉,没啥区别。刘玄众叛亲离,逃到高陵后便被部下软禁,以为奇货可居。

一个月的功夫,两边互换地方,这就是更始帝的末路。建武帝刘秀听说了自己老上司的悲惨遭遇,于是下了一道诏书,说:

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沉道路。朕甚愍之。今封更始为淮阳王。吏人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

这道诏书下的很有意思:赤眉军自己也立了皇帝,和你刘秀平级,怎么可能听你的不去加害刘玄呢?而且,刘玄是刘秀的杀兄仇人,刘秀却不让人害他,我咋就不信呢?

其实依我看,刘秀发这道诏书,一是表示个假大度以收买人心;二是宣示一下存在感——刘玄刘盆子不管你们谁胜谁败,你们最好还是都听朕的,朕才是真命天子。

当然,绿林赤眉才不管刘秀的狗屁诏书呢!他们假意宽恕刘玄,派人通知他说:“今若投降,封长沙王。过二十日,勿受。”刘玄穷途末路,也只能选择相信,遂于十月返长乐宫投降,为显示诚意,他竟忍辱负重,肉袒谢罪,卑躬屈膝的向刘盆子奉上了皇帝玺绶,也就是当年他从王莽那里搞来的、代表着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

历史上这一年同时出现了三个大汉皇帝,两汉相争,一汉得利

然而,当赤眉骗到玉玺后,就出尔反尔,想要杀掉刘玄,最后还是刘盆子的哥哥刘恭以死相逼才算了,依约封了刘玄做长沙王,也就是当年他祖先长沙定王刘发的爵位。然而张卬害怕刘玄东山再起找自己麻烦,便说动一个赤眉将领将刘玄骗出城去,将其吊死在了长安郊外。相信刘玄在临死前,一定会想起当年张卬拔剑击地、首倡拥立自己为帝的时光,这可真是“成也张卬,败也张卬”,这般戏剧化的命运波折,怎不叫人哭笑不得,唏嘘不已。

历史上这一年同时出现了三个大汉皇帝,两汉相争,一汉得利

说到底,绿林赤眉还是怕刘玄东山再起——想当初王郎在河北称帝,势力岂非比狼狈逃亡的刘秀强太多,最后居然还被刘秀给反杀了。所以斩草一定要除根,刘玄旧部众多,且三辅百姓对其多有同情,此等危险人物,又岂能不死?就算绿林赤眉不杀他,刘秀之后也会想办法干掉这个大麻烦。

所以说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就像刘玄,权术有余而韬略不足,哪怕起点再高,最终也不得不接受自己无可抑制的坠落,得国失国不过弹指间罢了。

总之,一个时代结束了,公元25年,这是更始末年,也是建世元年、龙兴元年(公孙述帝号)和建武元年。

刘秀听说刘玄死讯,竟然大哭了一番,邓禹光复长安之后,刘秀还命邓禹以王侯之礼将刘玄迁至霸陵(汉文帝陵)旁厚葬,并将他留在宛城的三个儿子都封了侯。这三个儿子接受了侯位,也就等于代表老爹承认了刘秀的政权。

当年刘邦哭项羽,如今刘秀哭刘玄,哭声相同,心境迥异。刘秀所哭,或许还是为自己不能手刃仇人吧!但不管怎样,先伤心的哭了吧,天下都在看呢!甭管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还是政治家的伟大智慧,总之,戏都是这么演的,你总不能破坏规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