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军变——南宋军人整建制叛变的标志性事件,跟岳飞什么关系?

淮西军变发生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让我们记住这个年份,因为有很多围绕岳飞和赵构是非曲直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年。

首先这一年中,前面提到的,由地方屯驻大军演变而来的五大护军,(韩世忠前护军,岳飞后护军,刘光世左护军,吴玠右护军,张俊中护军)其中的左护军刘光世,因为厌倦战争,贪图享乐,被朝廷罢免。朝廷虽然拿下了刘光世,但是对于这支大军的归属,却产生了犹豫。赵构先是准备把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交给岳飞来带,但是最终却又反悔了。

反悔的原因很简单,淮西这块地方太过要命,几乎是掐着赵构的命根子一样的存在。在赵构能够下决心交给可靠的继任者之前,他需要深思熟虑。

宋金的拉锯区域,大体上是沿着秦岭淮河一线进行的,因此四川的吴阶相对比较独立,他所在的防区又具备蜀道天然的防守优势,因此吴阶面对金军的攻势,基本上能够自保。所以排除掉吴阶以及吴阶的防区,那么两宋之交其他战事最为激烈的区域,莫过于东部淮河以南的荆襄和江淮一带。而这块防区上的岳飞,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四个人,又被人称为南宋的“中兴四将”。到了刘光世主动交出兵权之后,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个人,又合称“三大将”。


淮西军变——南宋军人整建制叛变的标志性事件,跟岳飞什么关系?


岳飞在绍兴四年也就是公元1134年,一举收复荆襄六郡(尤其襄阳)。从此坐镇鄂州(湖北武昌)长达七年之久,牢牢控制着这块战略要地。

东边的淮西,对于南宋政权来说是防守中的重中之重。

如果金军长期占有淮西这块地方,则随时都可以对南宋的江南腹地发起攻击。即便是这块土地不落在金国手上,如果落入一个心怀异志的军头手上,那么赵构的南宋小朝廷也会芒刺在背。所以,赵构犹豫是否将淮西军交给岳飞的问题,实质就是对岳飞的信任问题。根源不在于刘光世部队的兵力太多,或者战斗力太强,根源就在于淮西地区太过生死攸关。

但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由于朝廷在划归这支部队给岳飞的问题上的摇摆和出尔反尔,最终导致了岳飞找借口离开一线到了后方的庐山,为逝去的母亲守孝去了。在朝廷的力劝之下,最终岳飞才回到了之前的原工作岗位。

而与此同时,淮西部队中的郦琼等人,在期盼被军政明星岳飞接管未果的情况下。朝廷提拔了郦琼原来的同事王德,由他来接替了刘光世的位置。这件事情让郦琼很不服气,最终造成郦琼率四万多士兵,并且裹挟了十万多淮西百姓一起叛变投敌。在淮西主力部队投敌之后,淮西这块大宋政府苦心经营的战略缓冲区,终于变成了真空。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