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產權住房 共享發展紅利

廣東是人口淨流入地區,共有產權住房,會讓外來人口安居樂業更加便利。來得了、留得住,外來人口有更多獲得感、歸屬感,既彰顯了城市的包容、溫情,也增加了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競爭力。所以說,共有產權住房,不僅讓中低收入群體增添了上升通道,更有益於促進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的融合。

9月11日,廣東省住建廳印發《關於推進共有產權住房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簡稱《徵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廣東省共有產權住房的供應對象為符合條件的城鎮無房家庭。每戶家庭只能購買一套共有產權住房,並享受與購買商品住房同等的落戶、入學等公共服務。共有產權房在價格上低於市場價,購買滿十年之後,可一次性增購全部產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經濟適用房制度暫停之後,產權性保障性住房處於缺位狀態,城市中低收入“夾心層”等群體如何實現自有住房的安居夢,成了日益凸顯的民生問題。共有產權住房,作為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完善了保障性住房供應體系,填補了經濟適用房的缺位,助力更多人實現住有所居夢想,彰顯了“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的改革方向和為民情懷。

共有產權住房,不僅是基本民生保障,也是共享發展成果。從《徵求意見稿》來看,我省的共有產權住房制度,通過政府等多元主體分擔購房負擔,降低了中低收入群體實現住房夢的門檻,避免了中低收入群體特別年輕人過多過早揹負上高額的房貸負擔;政府產權部分不收租金的安排,也解決了租金持續上漲的後顧之憂,在未來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是賣是租,享受資產增值。因而,共有產權房,也被視為幫助中低收入群體“間接增收”,這是比以往經濟適用房更為周全也更為人性化的制度升級。

廣東是人口淨流入地區,共有產權住房,會讓外來人口安居樂業更加便利。來得了、留得住,外來人口有更多獲得感、歸屬感,既彰顯了城市的包容、溫情,也增加了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競爭力。所以說,共有產權住房,不僅讓中低收入群體增添了上升通道,更有益於促進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的融合。由此而言,共有產權住房、享受同等公共服務等一系列舉措,其意義溢出了住房領域,更具有融洽社會關係、促進社會更新發育的價值。

深圳是共有產權住房先行試點地區,取得了顯著成效,也提供了具有推廣價值的樣本。早在2014年,深圳市便被納入了全國6個共有產權性質政策性商品住房的試點城市。今年,為進一步探索深化共有產權住房政策,深圳又被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選為五個試點市之一。2014年以來深圳累計供應共有產權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約1.7萬套,有效緩解了“夾心層”等群體的住房需求,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從建設、管理、輪候、配售多個方面探索了方法,積累了經驗。不久前,深圳推出了被稱為“二次房改”的政策措施,提出構建多層次、差異化、全覆蓋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徵求意見稿》傳遞出改革加速的信息,也必將促進深圳加快實現“二次房改”的民生目標。

目前,全國多地都在探索建立共有產權住房制度。深圳的經驗,廣東的經驗,都將對全國性的制度建設發揮積極作用。《徵求意見稿》事關民生,也關乎每個人的發展,在意見徵集的過程中,當群策群力,通過各種渠道,集納各方智慧,為實現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落實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支持合理購房需求,竭智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