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集衆智,決勝脫貧攻堅戰


威遠:集眾智,決勝脫貧攻堅戰

無花果產業基地 。


威遠:集眾智,決勝脫貧攻堅戰

威遠縣向義鎮四方新村 。


□馨言

作為全省首批擴權試點縣、中國無花果之鄉,威遠縣地處盆地中南部,幅員面積1289平方公里。2014年,該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933戶31841人、貧困村54個、貧困發生率5.8%。

近年來,威遠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至2017年年底,該縣共脫貧9969戶26959人,退出貧困村37個。2017年,在全省脫貧攻堅“1+3”考核結果中綜合評價好。

做精產業鏈條 夯實脫貧增收基礎

威遠是中國無花果之鄉,全縣目前已種植無花果逾5萬畝,該產業發展直接關係到當地貧困戶的脫貧增收。

10月9日,筆者來到位於威遠縣鎮西鎮的金四方果業有限公司。只見公司的展廳內陳列了果乾、果茶等數十種產品。“公司流轉了3000畝的無花果基地,並對散戶的無花果進行2元/斤的保底收購。”金四方果業有限公司生產廠長黃勝介紹說,由於產品深加工需要,金四方果業有限公司一年僅無花果的需求就在4000噸左右,能有效緩解農戶、貧困戶的農產品“賣難”問題。

近年來,威遠縣堅持以“四+”模式拓寬產業扶貧路徑,其中,“產業園區+貧困戶”模式有效地延伸產業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以無花果為例,目前該縣已引導無花果加工企業向鎮西鎮集聚發展,並支持久潤泰、金四方、美源潤三家無花果龍頭企業從德國、意大利、丹麥等引進標準化生產線,分別瞄準無花果酵素、休閒即食食品、無花果茶3個不同主攻方向,實現錯位、差異化發展,以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目前,威遠縣的無花果鮮果年加工能力已達到7萬噸。另外,當地還通過建設威遠世界無花果博覽園、無花果研究所,讓無花果產業向更深、更精方向發展,從而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

與此同時,威遠縣還積極推動“特色產業+貧困戶”“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集體經濟+貧困戶”等模式,以龍頭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5700戶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茶葉、無花果、蔬菜、家禽養殖等特色產業。全縣已初步形成“以大帶小、以小促大”產業發展格局,確保扶貧產品產得出、賣得出、有收益,每個貧困村有1個產業示範帶動基地,有1個農業專合社,每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1項增收產業。2018年,產業扶貧預計幫助當地貧困戶增收1600元/人,解決54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薄弱問題,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人均30元以上。

拓寬就業途徑 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

10月9日一大早,黃荊溝鎮硯臺村7組村民李義便早早起床,拿著掃帚來到幾百米開外的村道上,一路打掃衛生。現年53歲的李義是村裡的貧困戶,去年應聘村裡的扶貧公益性崗位,負責清掃馬路,撿垃圾等,一週至少工作3天以上,收入400元/月。“我的眼睛不太好,但是幹掃地之類的活路沒得問題。”通過自力更生增加的收入讓李義很有獲得感。

通過就業扶貧,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是威遠縣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項重要舉措。而今在威遠,像李義這樣在扶貧公益性崗位上上班的貧困戶已有652名。“今年,我們在計劃退出的每個貧困村中設置了5個以上公益性崗位,對不屬於貧困村的貧困家庭勞動者,也設置了公益性崗位。”威遠縣就業服務管理局的黃宇告訴筆者,通過合理設置公益性崗位,威遠縣將保潔保綠、道路維護、治安協管等崗位納入公益性崗位,對貧困家庭勞動者實行過渡性安置、兜底安置。

威遠縣還實施了 “五位一體雙助推”就業扶貧行動,建立就業扶貧“一庫五名單”臺賬,全面摸清貧困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就業願望、創業願望、培訓願望,為每一戶貧困勞動力“量身”定製幫扶計劃,並做好全過程跟蹤服務。同時,通過建立就業援助“綠色通道”,為貧困戶搭建求職用工對接平臺,僅今年1—9月就累計開展了專場招聘活動11場,提供就業崗位1189個。

威遠縣還通過 “經營主體+貧困戶”模式,積極構建扶貧基地吸納貧困戶就業。

10月9日,在威遠縣御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花椒基地內,十多名工人正嫻熟仔細地除草、修枝。硯臺村一組貧困戶張國輝正是其中一員,如今他每個月固定在基地內上班20多天,收入近2000元/月。近年來,威遠縣將御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吸納貧困勞動力多、社會信譽度高的專業合作社作為就業扶貧基地。對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並參加社會保險的,給予企業1000元/人的獎補,並積極按照規定落實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對於新吸納10個以上貧困家庭勞動力的企業,作為就業扶貧基地,給予不低於5萬元的獎勵優惠政策。目前,經營主體吸納就業53人,預計補貼5.3萬元。

解決住房難題保障貧困戶“住有所居”

整潔、亮堂,白牆、灰頂,10月9日,在今年新搬的房子裡,威遠縣界牌鎮橋凼村2組貧困戶彭朝元滿臉笑容。年初搬家前,彭朝元一家住在老舊的土坯房裡,房子毗鄰懸崖,年久失修,安全性很差。如今,新房不僅安全敞亮,而且周邊還配備了健身廣場、羽毛球場等。

橋凼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從去年7月開工,涉及村內貧困群眾10戶。“我們對安置點的選擇,充分考慮了貧困群眾的出行和就業問題。”橋凼村村支書繆榮康介紹說,目前橋凼村正在大力建設鄉村生態旅遊項目,其中在建的一期工程涉及濱水景觀、旅遊環湖步道、觀景臺等項目,按照“擇優選址、集中建設、方便生產、配套完善”的原則,該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正是位於農旅項目景區核心區,這樣有利於貧困群眾參與項目的建設和後期景區的管理。

橋凼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可謂是威遠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典型。近年來,威遠縣聚焦720戶1715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推進住房建設任務。在組織實施方面,成立了縣級層面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威遠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施方案》和《威遠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管理實施細則》。規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加強易地扶貧搬遷資金監管。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將搬遷任務細化到鎮到村到人,倒排工期,理順節點任務;明確責任清單,落實各級各部門工作職能職責,形成工作推進合力。在建設過程中,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施工圖紙、統一核定價格、統一施工監理、統一驗收付款。按照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的標準,嚴格安置補助標準,搬遷建房按照1000元/平方米進行補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