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以民族團結創建奮力譜寫發展新篇章

青海新聞網訊 民和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信仰並存的民族自治地區,在全縣43.61萬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占到61.2%。海東撤地設市五年來,民和縣委縣政府在海東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傾力支持下,團結帶領民和各族兒女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工作主題,唱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主旋律,各族人民心手相牽,團結奮進,奮力譜寫青海門戶大地跨越發展新篇章。

強化保障措施,高位推進創建工作

民和縣始終把創建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謀劃和推進,建立健全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創建辦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創建工作格局。將創建工作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落實專項經費300萬元,整合各項資金,用於創建示範點基礎設施、產業扶持和社會事業發展。縣人大、政協每半年組織開展一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視察調研活動,每季度組織專委對各鄉鎮、各單位創建重點工作進行一次督查,提出具有針對性、建設性意見建議,有效推進了先進縣創建各項工作。2013年以來,還從市縣層面打造創建示範點57個、鄉鎮層面打造創建示範點112個,充分發揮了先進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營造了學先進、爭先進、趕先進的濃厚氛圍。常抓教育引導,極大地調動各族幹部群眾參與創建的積極性,“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五個維護”深深根植於各族群眾心中,構築起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共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精神家園。2013年以來全縣還累積排查矛盾糾紛10199件,化解率達96.7%,全面實施寺院“六大工程”,全縣僧侶納入低保9人、五保9人、“兩房”改造178人,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全覆蓋,每年落實宗教寺院經費補助122萬元,全縣保持了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堅持“十進”活動,實現創建工作全覆蓋

近年來,民和縣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十進”活動,實現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覆蓋。一是開展創建工作“進家庭”活動,廣泛開展最美家庭、民和好人、好媳婦好婆婆、美麗小庭院、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全縣各類先進家庭評選覆蓋面達到100%。二是開展創建工作“進機關”活動,全縣黨政機關、人民團體、省市駐縣單位創建覆蓋面達100%,創建先進單位57個,創建先進率100%。三是開展創建工作“進社區”活動,打造民族團結和睦社區,全縣社區創建覆蓋面達100%,8個川口鎮社區創建先進率100%。四是開展創建工作“進鄉村”活動,全縣22個鄉鎮均創建為先進鄉鎮,創建覆蓋面、先進率均100%,全縣312個村創建覆蓋面達到100%,創建先進村304個,創建先進率為97.4%。五是開展創建工作“進學校”活動,全縣中小學校創建覆蓋面達100% 。六是開展創建工作“進企業”活動,全縣企業47家創建覆蓋面達100%、創建先進率63.8%。七是開展創建工作“進寺院”活動,積極開展“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全縣各類宗教活動場所創建覆蓋面達100%、創建先進率98.3%。八是開展創建工作“進軍營”活動,目前全縣4個駐縣部隊創建覆蓋面、先進率均達100%。九是開展創建工作“進市場”活動,全縣商場商鋪、餐飲門店創建覆蓋面達100%。十是開展創建工作“進工程工地”活動,全縣工程工地創建覆蓋面達100%,市級命名掛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工地1個,縣級打造示範工地4個。

以創建促發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新跨越

近年來,民和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凝聚起強勁的發展合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打好脫貧攻堅戰。2015年以來全縣精準識別確定的貧困村125個,10641戶4223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兩年來全縣共有66個貧困村退出、5345戶2.28萬人脫貧,確保各民族人民在脫貧路上一個都不少。

狠抓農村經濟發展。以“民和模式”為統領,穩定推廣40萬畝全膜雙壟栽培技術,大力實施“農牧聯動·草畜結合”工程,加快以“黃河彩籃”為核心的設施農業發展,實現農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723元,同比增長8.7%。2017年全縣農作物總播面積達68.91萬畝,其中特色農業種植佔比達92%以上,實現糧食產量31.49萬噸、油料產量0.8萬噸、農業增加值10.84億元。草食畜出欄32.34萬頭(只),全縣肉類總產量達到1.62萬噸。蔬菜產量達11.59萬噸、果品產量達0.64萬噸。

催生工業經濟發展新活力。2017年全縣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8.37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32.75億元、同比增長7.3%。以鋁產品深加工為主導,以新型材料加工和能源產業為特色的生態型綜合產業園正在建設。

千方百計做活三產,僅2017年全縣接待國內外遊客195.3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49億元,目前全縣鄉鎮電商覆蓋率達100%、行政村電商覆蓋率達44%,全縣實現網上交易額6000萬元以上。2017年全縣勞務輸出11.7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4.2億元。省外開辦拉麵館累計達2690家,從業人數達1.61萬人(次)。

城鎮化建設邁入“快車道”,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相繼完善,一座門戶新城初具規模。今天的民和,縣城規劃建成區面積達到10.3平方公里,城區綠化率達到26%,城鎮化水平提升到36%。同時伴隨著集鎮建設、鄉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全縣城鄉面貌處處煥發出新氣象,一個靚麗的青海門戶之城呼之欲出。

生態工程、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統籌推進,僅去年用於林業生態建設投資1.41億元,完成各類人工造林4.7萬畝、天然林管護23.61萬畝、義務植樹160萬株、縣城綠化和提升改造10萬平方米,完成貧困村村莊綠化60個。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28.5%。同時加大重拳治理環境汙染,縣城地區生活汙水處理率達85%以上、垃圾處理率達100%,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78.3%,一個水碧天藍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步顯現。

堅持民生優先發展取向,以80%以上財力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堅定不移增進福祉。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僅去年全縣落實教育各類項目187個,全面實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六年行動計劃,各民族貧困家庭學生15年免費教育全覆蓋,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高考上線率達99.48%,適齡兒童、初中適齡少年、高中階段入學率分別達到100%、98%、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02%。醫療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衛計事業全面進步,新農合參合率、城鎮居民參保率均達99%以上,“先住院後結算”服務模式受益群眾達4.64萬人(次)。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僅2017年發放各類救助金2.6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970人,貧困人口醫療救助覆蓋率達100%。累計投資1.69億元實施較少民族發展項目,改變了該縣5個鄉鎮46個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在建設美麗鄉村、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