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增強金融效能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提速

中國金融信息網訊 10月18日,2018中國(濟南)產業金融國際論壇在濟南舉行。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結合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一般規律,就金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髮表了看法。


尚福林:增強金融效能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提速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做主旨演講。

尚福林表示,縱觀現代金融發展史,金融經歷了從主要媒介商業交易,到促進包含生產、交換、消費在內的國民經濟循環流轉全過程的漸進演變。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服務實體經濟是現代金融的重要使命。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拓寬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促進實體經濟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金融業改革創新的基本目標之一。

當前,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正在全面深入推進,尚福林結合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一般規律,就金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髮表以下看法:

首先,著力增強金融對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推動能力。

尚福林表示,在相當長時期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仍將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領域,也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任務。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傳統企業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為抓手,助推傳統產業煥發新春。

一是大力創新服務技術改造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金融對傳統產業大面積轉型升級的支持動能。傳統產業和老舊企業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商業模式進行改造,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要主動研究和適應這種改造提出的融資規模、融資方式、期限安排以及金融業態等多方面的新要求,認真總結金融改革開放四十年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經驗教訓,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發放技改貸款、上世紀九十年代推動紡織業大面積改造和當前推動產業、行業轉型升升級的經驗。創新金融業務流程、服務產品和風控機制,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綠色發展的促進動能。傳統產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內涵,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增進我國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在理論認識上,要兼顧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綠色環保達標等多重目標,把持續完善創新綠色金融制度安排作為戰略重點,從注重發展單項綠色金融業務和產品轉向在金融服務全業務、全流程和全方位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傳統產業綠色發展。在改革實踐上,要以環境紅線圈定金融支持範圍,把汙染防治攻堅的硬性要求作為金融支持前提,試點推廣重大環境風險“一票否決制”,豐富綠色金融業務產品,降低綠色金融服務成本,推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循環利用水平,引導綠色消費方式成為潮流、綠色生產方式成為主流。在激勵配套上,要在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的基礎上,積極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風險分擔與補償等正向激勵,增強發展綠色金融的內生動力,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注入綠色發展領域。

三是固化和優化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機制,增強傳統產業應對新舊動能轉換與經濟週期性波動等挑戰疊加的平滑效能。近年來,為避免金融機構為保護債權安全的單體行為形成“合成謬誤”,支持暫時困難但前景良好的企業度過難關,監管部門近年來探索創新了債權人委員會機制。把原來只是作為有序推進企業破產的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改造成為債權銀行與相關各方溝通聯絡的渠道,債權銀行共同協商、聯合行動的平臺。利用改制後的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債權銀行在共同判斷的基礎上,對短期出現問題的企業一起決策是否增加支持、保持額度、收回貸款,以減少個別銀行非理性抽貸停貸引發市場震動。在實踐中,這一機制運行良好,獲得廣泛認同,為我國穩經濟、穩金融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國際環境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金融風險仍處於易發高發期,可以在研究典型案例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健全完善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機制,形成債權人委員會支持企業度過難關、企業股東積極保護金融債權安全、地方財稅支持金融防範化解風險有機聯動的“三位一體”格局。

其次,大力增強金融對新興產業發展的引導能力和聚合效能。

尚福林表示,新興產業集群、聚合、成規模發展,是新舊動能轉換非常重要的戰略性生力軍,是金融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領域。核心在於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本形成、資本配置、價值發現和價值實現等功能,通過投貸聯動等方式實現多種金融業態無縫對接,引導經濟社會資源向創新孵化、成果轉化和規模化生產等領域匯聚,儘快壯大新興產業對新舊動能轉換的承載能力。

一是充分發揮風險投資的專業優勢,加速技術創新孵化。創新孵化階段是風險最高的時期,也可能是收益率最大的時期,是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基金髮揮作用的主要領域。目前,部分地方探索建設基金小鎮實現各類基金集中匯聚,強化信息共享、業務合作,以支持專利技術創新;有些地方探索“專業眾創空間+多種基金群集”模式,形成技術領域和金融領域要素深度整合與高效流動格局,以提高創新孵化成功率,取得了良好成效。建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總結和借鑑相關經驗,健全和完善政府科創引導基金正向激勵、市場風投資金持續支持、科研機構和人員積極主動作為的創新孵化新機制。

二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加速專利技術成果轉化。專利成果轉化階段,是專利技術市場價值落地期。風險投資需要實現投資價值,以少數投資成功的盈利覆蓋多數投資失敗的損失,騰挪出更多資本以支持其他專利技術研發。要推動優化新三板規則,加強新三板上市等方面的公共知識平臺搭建,健全和完善科創企業新三板上市的鼓勵支持機制,為投資成功的企業提供暢通、高效的退出渠道。利用銀行業整體資本實力較強的優勢,進一步探索推廣投貸聯動等金融服務機制,為實現專利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規模化量產“驚險三級跳”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

三是創新發展兩種模式的產業鏈金融服務,引導新興產業加快相關產業類聚、加速產業鏈式集聚,提高新興產業綜合配套和規模化量產能力。專利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良性發展,需要用超額利潤抵補失敗風險,併為創新提供經濟激勵。創新超額利潤的實現,根子在於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依託於產品規模化佔領市場的速度,受制於知識產權保護期限和跟隨者學習過程留出的時間窗口。為實現合理的超額利潤,需要發展兩種模式的產業鏈金融。一種是圍繞核心企業發展產業鏈金融。主要是健全完善訂單、倉單、提單質押等金融服務,改進擔保增信、合作增信、交易增信等商業信用增強機制,大力發展依託核心企業進行上下游延伸的產業鏈金融服務。另一種是圍繞核心技術的產業鏈金融服務。主要是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等信息技術,依託核心技術的開發、運用、推廣等形成的技術專利流、物質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探索創新信貸市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組合金融服務模式,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新興產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

再次,增強金融對落後產能、過剩產能市場出清帶來衝擊的熨平能力。

尚福林說,通過金融服務緩衝落後產能、過剩產能市場出清的波動與衝擊,有利於減少資源浪費,有利於減輕經濟社會震盪,有利於騰出更多資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方面,大力盤活陷於殭屍企業的經濟社會資源。要抓住銀行財務狀況仍然較好的有利時間窗口,把殭屍企業的風險處置好,並把沉澱在其中的經濟社會資源盤活出來。重點是通探索典型案例示範引領、“一企一策”分散突破等方式,加快推動母子公司聯動債轉股、債轉優先股、償債+債轉股等市場化債轉股實現機制,加快殭屍企業出清進度。

另一方面,積極盤活困於不良資產的金融資源。不良資產積累會低效甚至無效佔用金融資源,放大金融風險。要引導金融機構科學設定不良資產年度處置計劃,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和追責問責等約束機制,靈活處理考核獎勵、盡責免責、瀆職問責等關係,激發金融機構及從業人員處置不良資產的主觀能動性。地方要探索推廣設立金融法院或金融案件審理綠色通道,完善風險處置配套政策,協同推進不良資產快速、潔淨處置。

最後,為建設產業金融中心營造良好條件。

尚福林認為,金融資產屬於流動性非常強的資產,金融行業屬於環境高度敏感型行業,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必須營造良好環境,推動形成尊重金融發展規律、敬畏金融法度、增強金融市場活力的良好態勢。一要堅定嚴格規範產融結合的正確方向。主要致力於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而不是反過來鼓勵產業資本過多進入金融機構。二要大力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儘快搭建好包括高科技企業、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金融供需信息自主發佈、業務自動對接、綜合性支持政策主動配套的金融科技服務平臺。三要堅決維護良好的金融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合力整治金融亂象,重拳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非法集資行為,對違法違規經營者、擾亂金融市場秩序者嚴罰重處、掃地出門。

2018中國(濟南)產業金融國際論壇主題為“新金融、新動能、新跨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國內外金融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論壇主題,為濟南打造產業金融中心,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出謀劃策。論壇由濟南市人民政府和山東省金融辦主辦,中國經濟信息社和濟南市金融辦承辦,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和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