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專家齊聚泉城共話新金融助力新動能

海内外专家齐聚泉城共话新金融助力新动能

“山對濟南城,人言帝舜耕”,10月17日-19日正在此間舉行的2018中國(濟南)產業金融國際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齊聚泉城,共同探討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

與會專家認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需增強金融效能、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用新金融引導、聚合新興產業發展,並營造良好的條件環境。

增強金融效能 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多位專家表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領域,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任務。

海内外专家齐聚泉城共话新金融助力新动能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做主旨演講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認為,傳統產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內涵。在改革實踐上,要以環境紅線圈定金融支持範圍,把汙染防治攻堅的硬性要求作為金融支持前提,試點推廣重大環境風險“一票否決制”,豐富綠色金融業務產品,降低綠色金融服務成本。

產業金融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重要支持。2018年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山東省加快提升濟南、青島、煙臺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領、區域融合互動的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格局。

濟南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的先行區,把產業金融中心建設作為重要抓手。目前全市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10%以上,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組織共計598家,上市公司3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58家,金融業增加值、稅收、存貸款餘額等主要金融指標在山東省處於領先水平。

海内外专家齐聚泉城共话新金融助力新动能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做主旨演講。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我國產業金融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是基於產業鏈產生的金融形態,充分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屬性。把產業金融中心建設作為重要抓手,著重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金融,對提升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海内外专家齐聚泉城共话新金融助力新动能

新華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劉正榮致辭。

新華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劉正榮表示,在開展經濟信息服務方面,新華社具有豐富資源和獨特優勢。作為中國經濟信息事業的開創者和領航者,新華社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建立起覆蓋各經濟領域的信息採集、加工、分析、營銷和服務體系,可發揮經濟信息服務優勢,助力濟南產業金融中心建設。

用新金融引導、聚合新興產業發展

新興產業的規模發展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也是金融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發力點。

海内外专家齐聚泉城共话新金融助力新动能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做主旨演講。

“新動能要靠高科技、新金融來提供支持。而新金融有三大特點,一是擁有市場化金融體系,具備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資產;二是擁有高科技的金融體系,運用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推動金融服務模式的提升和改變;三是擁有開放的、國際化的金融體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說。

尚福林建議,新金融可發展兩種模式的產業鏈金融。一是發展圍繞核心企業的產業鏈金融,健全完善訂單、倉單、提單質押等金融服務,改進擔保增信、合作增信、交易增信等商業信用增強機制;二是發展圍繞核心技術的產業鏈金融,主要是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等信息技術,依託技術專利流、物質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創新信貸市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形成組合金融服務。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需營造良好的條件環境

金融資產屬於流動性非常強的資產,金融行業屬於環境高度敏感型行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需營造良好的條件環境。

與會專家表示,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一方面,貨幣政策需重視中長期資金投放,加快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破除“金融脫實向虛”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應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著力改善民營企業的融資弱勢地位。

尚福林認為,要堅決維護良好的金融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合力整治金融亂象,重拳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非法集資行為,對違法違規經營者、擾亂金融市場秩序者嚴厲懲處。

海内外专家齐聚泉城共话新金融助力新动能

濟南市委副書記蘇樹偉致辭。

濟南市委副書記蘇樹偉介紹,濟南正加快推進國家級產業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全力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下階段,濟南將積極對接京津冀,主動服務雄安新區,打造央企和跨國公司在中國北方的總部基地,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環渤海大灣區重要增長極。

正在此間舉行的2018中國(濟南)產業金融國際論壇由濟南市人民政府和山東省金融辦主辦,主題為“新金融、新動能、新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