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就買大開發商」的金科玉律要被打碎了?

買房是人生大事件,若去諮詢別人的意見,聽到最多的一句大概就是:不要買小開發商!不要買小開發商!不要買小開發商!

西安本土開發商在經過最初幾年的歡騰後,迅速走向衰敗沒落的根源,都濃縮在這一句警世恆言裡了。

層出不窮的爛尾事件,經年累月把購房者套在裡面,美好夢想蹂躪成午夜驚魂,一口氣的吊在胸口,咽不下吐不出,這種罪誰經過誰知道。以至某些大牌開發商被聲討時,就會有人跳腳:知足吧,至少人家把房子交了。

底線真的低到不能再低了。

垃圾對手抬轎,外埠開發商在十多年時間裡毫無置疑地統領西安市場,能夠躋身榜單前十的本土開發商越來越稀罕,縱然本土房企中也有那麼幾家房子蓋的還不錯,物業也還好,仍舊喪失了在市場上的優勢。

主菜都是大牌開發商了,總該安心些吧。

“買房就買大開發商”的金科玉律要被打碎了?

現實之魔幻,遠超腦洞大開的編劇。

成都,之前萬人搖號買房的壯觀還不曾遠去,近日的維權大聯合又震驚了朋友圈。蒸桑拿的天氣,能讓成都人捨棄麻將與火鍋,50盤業主相約聚集到房管局門口求主持公道,可見動力之足。被維權的樓盤眾多,涉及萬科、中海、藍光、龍湖、融創、綠地、華潤、中糧、奧園等幾十家知名房企。

這是6月26那次精裝修集體維權的再續,業主訴求簡單明確:公開精裝明細,退還公攤部分精裝費用,開放樣板間。管理部門積極表態,問題卻毫無進展。

成都不孤單。不久前,武漢也爆發70盤業主聯合維權,就“公攤部分計入裝修費用”亂收費問題向有關部門提交訴求。南京,也隨著精裝修房源的集中交付而成為投訴集中地,熱鬧到一塌糊塗。

就連傲嬌的杭州,那個因濱江、綠城而睥睨天下,號稱建築質量最好的杭州,也開啟集中維權模式,出現了同一個樓盤項目,外面業主排隊維權、裡面客戶排隊搶房的怪誕現象。

這些城市,都是在2016年下半年如脫韁野馬領漲的一波。賣方行情下,購房者不問質量但求中籤,管理部門嚴控限價不放鬆,註定了未來會集中爆發維權。

難以想象,本來就視維權為家常便飯的西安,在未來一兩年內將會迎來怎樣的盛況。

“買房就買大開發商”的金科玉律要被打碎了?

這波維權中,碧 桂 園 首當其衝成為聲討的靶子。

“欲先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碧 桂 園在兩三年時間內業績突飛猛進,遠遠把曾經的行業老大萬科甩在身後,2016年銷售突破3000億,2017年突破5500億,2018年把目標定到8000億。

黑馬正準備一騎絕塵時,被當頭輪了一棒。繼公司高管層人員震盪之後,質量問題爆發,蔓延至全國30多個城市,聲討 碧 桂 園 成為時下流行。

蛛絲馬跡起於今年4月份。本就善於高週轉的碧 桂 園向著更快高週轉發起總攻,要求加快項目週轉速度、報建速度、供貨速度,拿地前就開始設計,拿地當天出圖,拿地3個月開盤有獎,超過7個月開盤撤職……將行業內的加班狂逼到頂峰,為施工安全、建築質量埋下隱患。

從6月起至今,先後有上海奉賢、安陽市、杭州蕭山、安徽六安等地的項目發生事故,刷新行業記錄。

碧 桂 園的“奪命”狂奔,使其坐上了“宇宙第一房企”的寶座,也使“五星級的家”墮落為“五星級的坑”。利潤、規模至上,衍生出壓縮工期、偷工減料、質量缺陷,曾經的 碧 桂 園已死,如今的碧 桂 園卻老想著要別人的命。

交了血汗錢的業主只能開啟維權之路。7月份,南京數百名 碧 桂 園業主扶老攜幼,在售樓部拉起“南京 碧 桂 園 無良房企 給您一個無星級的家”、“胡作非為 坑業主 零底線 害理傷天”、“南京 碧 桂 園 業主泣血聲討 跪求政府為民做主”等橫幅,聲討碧桂園在房屋質量上的斑斑劣跡。

有媒體認真盤點了下,碧 桂 園 維 權的樓盤已遍及全國30多個城市,形成一股燎原之勢,相比之下,萬科在西安,每個樓盤都維權的壯舉都頗顯遜色。

“買房就買大開發商”的金科玉律要被打碎了?

前呼後擁的聲討中,矛頭齊齊指向產品質量。成品房時代,精裝修成為維權投訴的最核心點,工程質量,精裝大減配,偷工減料,心心念唸的精裝變“驚”裝,業主要麼忍氣吞聲要麼走上維權之路。

精裝修所具有的“交房就能入住”的優點,確實省掉很多繁瑣費力的過程,但裝修材料、裝修質量、施工工藝等問題更容易藏貓膩。

當管理部門意識到問題時,只能是亡羊補牢。今年3月,全裝修成品房的樣本省份浙江,出臺新版《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示範文本》,對於備受關注的全裝修議題做了更為細化的規定,裝修價格、裝修標準等都須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我們常常聽說的“同檔次品牌”這樣的字眼不能出現在合同中,所使用的品牌、規格、產地、級別等,以及綠化率、車位車庫、學校等配套設施, 都須明確寫在合同中,以約束開發商銷售階段信口開河,交付時翻臉不認。

成都也在三月份出臺《的實施細則(暫行)》的通知,要求將主要裝修材料、部品設備的品牌、型號和備選品牌、型號等進行公示,並寫進合同明細。

規定旨在避免開發商減配縮水的操作,但對於之前已經買房了的業主來說,只能當作安慰,前人踩過的雷,後人終於可以繞開。

“買房就買大開發商”的金科玉律要被打碎了?

就西安而言,精裝修房在市場上佔比越來越高,目前已佔據半壁江山,而裝修問題更是花樣翻出了天際,如所謂精裝居然只裝廚衛,公共區域精裝就是白粉刷牆,星級大堂變門洞,更不用提裝修材料的以次充好,降標更是慣用手法。

現在在售樓部,置業顧問往往只說“知名品牌”,而不會提具體品牌,含混不清的措辭為後面可能產生的糾紛提前打埋伏。

區別在於,有良心的開發商在建築質量上還不敢馬虎,像碧桂園正施工著就塌了也算是奇葩了,因而有人總結說,不要買高週轉企業的房子,不要買業績突然飆升的企業的房子。

2016年尾,緊跟成都、武漢、南京等城市的步伐,西安加入了這輪漲價潮中。瘋狂市場環境下的供不應求,政策限價導致的漲價不能,給了開發商試探底線的誘惑。

對於購房者來說,那些低價拿地趕上高價賣房的項目,在精裝上摳摳索索的程度要輕,而那些高價拿地卻因限價不能達到預期的樓盤,更容易打裝修的歪主意——減配,彈性空間最大的一塊。

開發商跟限價政策之間的博弈,絞殺的是購房者的利益,不僅精裝修,公共空間,園林綠化都是容易被碉堡的地方。

那些被收購貼牌的項目,那些為高週轉而壓榨工期的項目,那些與業主籤霸王條款裝修協議的項目,那些本已半死不活被行情救了的項目,將在未來一兩年內迎來交房期,那時候的西安,會不會在維權上刷新新境界,概率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