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周五早上,做好早饭收拾停当屁滚尿流把孩子送进学校大门的80后“叔叔阿姨”,终于有了点开手机,看一眼朋友圈的时间。《28年后重看《灌篮高手》,才明白青春就是用来失败的》已经刷屏,伴着《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的背景音乐,躲在办公桌后面掩饰着自己的激动心情,思绪却已经飞到那年夏天,放学后骑车狂奔回家打开电视追《灌篮高手》的时候。

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明天很可能不会更好,最后很可能会失败,还是要不停不停地向前走。”一边灌着推送里一句句“鸡汤”和“鸡血”,一边把“续命”的美式咖啡一饮而尽,刷到推送的末尾,已经是阅读量已经是10万+。赶紧放下了手机,打开电脑继续“不停不停地向前走”。

一样的周五早上,少女们在街上朱一龙“优酷会员首席惊喜官”的户外广告前合影留念。

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除了微信朋友圈,她们还把这些“合影”发到“超话”里“打卡”,只不过在合影里她们的脸都被自己P上贴纸挡住,只为“汇报”哪里有偶像的户外广告——“明明是两个人的电影,她们心甘情愿没有姓名。”

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另一边这广告中朱一龙代言的优酷会员卡上线两秒即告售罄,而取得了这场“战役”胜利的00后少女们,依然不敢停歇,努力的“轮博”、“刷播放量”、“为爱秃头”,为自己的偶像争取着“开屏广告”“解锁惊喜”,为证明偶像的人气,努力贡献着“流量”。“为了哥哥冲鸭!”“小笼包(朱一龙的粉丝名称)决不认输!”看上去有些诙谐的口号,看上去竟也让人觉得被“热血”感动。

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曾经的少年情怀让人心潮难平的“灌篮大赛”,和如今同样炙手可热的“流量大战”。今天,你被谁刷屏了呢?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蹭热度”“蹭流量”是件被大家反感的事情,“蹭情怀”也是。但“情怀”有可能造就流量,而制造流量事件本身,多年以后被回忆起来,也可能成为一种“情怀”。就像每个暑假如约而至的《西游记》《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当时哪一部又不是当得起一句“万人空巷”的“流量担当”?

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李易峰在参加优酷综艺节目《这就是灌篮》期间,感慨了一句“时间带走了我的流量”。这句话立即上了热搜。一位曾经的“流量”明星能说出这样“透彻”的话,让人对他刮目相看。“流量”是一定会随着时间的递进而渐渐消退的,但“情怀”却不一定与时间成反比。

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灌篮高手》的刷屏,与《这就是灌篮》以及衍生节目《灌篮高高手》纪录片《灌篮吧兄弟》等的播放量,就明确的告诉着所有人“也许被时间带走的流量,会以某种形式封存起来,当有人释放那个开关,它又会以别的形式回归”。

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李易峰的感慨也代表了很多80后对“流量”的困惑。就像前面提到的“顶级流量”朱一龙,已经30岁的他在这个圈子已经默默的努力了十年,对自己的一朝“爆红”都没有过期待,同样让人看不清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是“玄学”,电影票房是“玄学”,“爆款”推送是“玄学”,那些真真假假的“流量”数据,迷惑了大家的判断。很多80后在对于“红”这件事的判断上,显然没有做到“四十不惑”。无论铺天盖地的“数据”是怎样的,总要一边感叹着“看不懂现在小朋友的审美”,一边怀疑自己的口味已经被市场“边缘化”,逐渐沦为“非主流”。感叹电影“狗血”要被怼,感叹新晋女明星长得没有辨识度要被怼,感叹流量小生“娘”也要被怼。一边在朋友圈刷着“樱桃小丸子最终没能和滑轮同学在一起”,一边在内心追问究竟什么才是主流受众?

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而在“热血”的00后心里,大人的那个“主流社会”里,朋友圈充斥着不愿了解“哥哥们”就质疑他们实力的人,那些动不动就站在制高点掌握话语权的大V,随随便便DISS哪个明星就可以轻易上热搜,足以毁掉年轻的粉丝们熬夜“控评”“反黑”,用心维护了好久的成果。虽然“人微言轻”,但数量巨大且愿意“发声”的粉丝们确实是娱乐圈的“主力”。

80后:为青春不冷 00后:支持偶像“为爱秃头” 今天,你挺谁?

“除了流量,我们没什么能为偶像做的了”!在YC超星价值榜上,在“《镇魂》女孩”的热捧下,朱一龙在YC超星价值榜的综合排名从6月初的200名+,飙升到第二名。之后一直居高不下,在粉丝力排行榜上更是稳居榜首。而曾经在超星榜登顶的蔡徐坤、同样拥有顶级流量的杨超越等,无不背负着各种“质疑”,却因为年轻且巨大的粉丝群体而格外“能打”。我对在大众眼里已经成为“锦鲤”的杨超越在节目中的一段话印象格外深刻:“你们随便怎么质疑吧。我粉丝给我投的,我就坐那,我跟你说我不怕。”吸引粉丝的支持也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的明星真的不应该“害怕”。

“情怀”也好,“流量”也好,都是能够引起共鸣的法宝。没有人的“爱”应该被质疑。当年为了湘北篮球队热血呐喊,为了问题少年们成为灌篮高手激动流泪,这种行为其实和现在为心爱的正能量偶像“做数据”“打榜”努力贡献自己微薄力量是一样的。这只不过是80后的青年和00后青年不同的对“偶像”爱的表达,为所谓哪个是“白月光”,哪个是“朱砂痣”,都是同样的真挚和珍贵。

所以,还是那句话“情怀”和“流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只要曾经付出过真情实感,都是宝贵的回忆。所以今天,你到底被谁刷屏,被谁感动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