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雲南之迪慶州維西縣同樂村

最美雲南之迪慶州維西縣同樂村

1.同樂村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的高山峽谷間,這也是三江並流的核心腹地,湍急的瀾滄江穿峽而過,哺育著大江兩岸的古老的少數民族。同樂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60.95平方公里,海拔1840.00米,年平均氣溫14.30℃,年降水量947.70毫米,適宜種植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等農作物。

最美雲南之迪慶州維西縣同樂村

2.由於同樂村地處遙遠而偏僻的大山中,受到外界文明衝擊較小,從而使得這裡仍保留著良好的生態和原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同樂村是瀾滄江流域典型的傈僳族村寨,整個村寨有106戶人家,幾乎全部都是傈僳族人,是維西縣最具代表性和最古老的傈僳族山寨,已經成為雲南省重點保護古村落。

最美雲南之迪慶州維西縣同樂村

3.初到同樂村,首先被震憾到的是依山而建的密集房屋,當地村民居住的房子用木板搭建而成,錯落有序地分佈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上,這些鱗次櫛比的房屋隔遠看彷彿就象吸附在山涯上的巨大蜂巢,仔細一看這些蜂巢卻都是一間間的小木屋組成的。

最美雲南之迪慶州維西縣同樂村

4.迪慶州維西縣同樂村:“阿尺木刮”舞蹈的發源地,傈僳族阿尺木刮歌舞"阿遲木刮"是一種群眾自娛性舞蹈,流傳於以葉枝鎮為中心的瀾滄江上游地帶,其特點是不用樂器,自始自終踏歌起舞,舞蹈一般分為六個,其曲調可緩可急,音符的跳動較頻繁,且跳動幅度較大,給人以舒展自如的感受。每一樂曲開頭,都有一個無唱詞內容的起音,其聲顫抖而悠長,宛如曠野裡山羊悠悠長鳴。阿尺木刮發源於葉枝鎮同樂村,主要流傳在葉枝、康普和巴迪一帶,故又稱"倮當木刮瓦克"或"矣乃扒哇哇器",舞蹈的來源和形式與傈僳族群眾半牧半農,特別是喜愛飼養山羊有關,是傈僳族人民生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作為一個重要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民族歌舞載入了《中國民族歌舞集成》之中。

最美雲南之迪慶州維西縣同樂村

5.同樂村不僅房子是木頭做的,就連屋頂上的瓦片也是木板的,這些厚實的木板上壓著石頭用來固定,這也形成了同樂村民居的另一大特色。

最美雲南之迪慶州維西縣同樂村

6.同樂村地處滇西北高原的大山深處,由於都是高山陡坡,種不出什麼莊稼,出產最多的就是玉米,每年到了秋冬季節,家家戶戶房前都掛滿了金燦燦的玉米,誰家掛的越多,也證明他們一家的收成好,這也算是同樂村的民俗景觀。

最美雲南之迪慶州維西縣同樂村

7.同樂村由於地處偏遠山區,知道的人也非常少,仍然保持非常原始生活狀態,這裡淳樸的傈僳族村民依舊保持著最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們住著最原始的幹欄式民居,日升而行日落而局,生產生活遵照自然規律,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延續著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生活。現在國家政策好了,扶貧的公路已經修到村口,但依山而建的村子,公路無法穿行在村子裡,村民主要的運輸工具也還是是依靠騾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