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科普小报:历史上的官阶系统,了解一下!

三国杀科普小报:历史上的官阶系统,了解一下!

三国杀的官阶系统一直是各位大佬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万年校尉的小编我打游戏时,看到中军或者领军大佬,都会投去羡【ji】慕【du】的眼神。

三国杀科普小报:历史上的官阶系统,了解一下!

不说这个令人难过的话题了,咱们来看看历史上这些官阶的设置有什么讲究?

士兵:

这个大家都懂……军队中最基层的作战人员,与军官相别。

不许看不起士兵!你们不也是从士兵过来的嘛!

三国杀科普小报:历史上的官阶系统,了解一下!

十夫长:

类似于现在的班长,一般是一个小分队的领导者,不属于正规的编制,一般是由上级临时任命,方便军队管理(有的地方也叫做兵长)

正规编制下,一个小队包括十夫长在内是十人(实际不满)

百夫长:

正规编制的下级军官,统领十个小队(编制,实际上不满),属于军官,作战时候率领部队冲锋陷阵。

千夫长:

高级军官,拥有单独统帅部队作战的权力,是百夫长的直属上司。千夫长可以单独统帅部队,是该部队最高长官,也可能在军团下属,一般一个万人军队,会有十个左右的千夫长。

校尉:

东汉时校尉多由宗室担任,兼任宿卫宫廷的任务。随着军权分散各地诸侯并起,校尉的名号开始多见,如骁骑校尉(曹操)、折冲校尉(袁术、孙策、夏侯惇)、鹰扬校尉(曹洪)等。

从校尉开始,应该可以算氪金大佬了……毕竟豹子头小编我是万年校尉……

三国杀科普小报:历史上的官阶系统,了解一下!

先锋将军:

并没有“先锋将军”这个官职,“先锋”指的是行军或作战时的先遣将领或先头部队。

中军将军:

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

汉武帝以公孙敖之(《汉书》作“中将军”。魏、晋、南北朝,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地位常仅次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领军将军:

掌管禁兵。魏及南北朝末期,领军为高级将军,从一品。

骠骑将军:

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骠骑将军为二品或从一品,一般低于大将军。刘禅、马超、曹洪、司马懿等人都曾有过此官职。

大将军:

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政权,职位甚高。

三国杀科普小报:历史上的官阶系统,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