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出彩中原40年|農村土地:從「兩權」分離到「三權分置」

特刊·出彩中原40年|农村土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運海

1978年,安徽小崗村農民冒著生命危險“分地”。此後全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現了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兩權”分離,打響了改革開放第一槍。

斗轉星移,改革開放40年,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大批農民脫離土地,走進工廠,走進城市。“誰來種地”成為時代的新課題。

土地流轉應運而生,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應時而出,農業、農村、農民都在土地改革中發生鉅變,農民正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農業正成為一個令人嚮往的產業。

從“兩權”分離到“三權分置”,土地改革不斷激發出“三農”發展的新活力。

“農村土地改革必須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不動搖。‘三權分置’就是農村土地改革的核心,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10月16日,遂平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張雲峰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特刊·出彩中原40年|农村土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信陽市溮河區溮河港鎮的茶園裡,一片忙碌。該鎮通過“公司+基地+農戶”進行土地流轉,茶樹種植面積達20萬畝。

2016年5月,張雲峰到遂平就職時,土地流轉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很多地塊因為部分農民堅持自己耕種而無法流轉。他說:“農民對土地的深厚感情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一家一戶的‘麵條田’、分散的小農耕種方式必須改變,農業規模化、現代化是必然趨勢。關鍵要有新思路、新辦法,推動農村土地改革的突破。”

這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闡明瞭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意義和要求。我省也全面推行土地利用綜合改革,提出重點落實“三權分置”改革,發揮土地綜合整治的引擎作用,有效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和農業現代化。

依託這一政策,全省各地紛紛成立國有的土地開發公司,大規模實施土地流轉。張雲峰說:“縣委、縣政府多次討論,認為應根據縣情,走一條符合需求的改革之路。”

正巧,地處遂平境內的河南一加一天然麵粉公司(以下簡稱“一加一”)想大規模流轉土地。這家公司是全國第一家承諾零添加劑的麵粉生產企業,為確保原料安全,公司決定大規模流轉土地,種符合要求的高品質小麥。

雙方一拍即合。“一加一”首先預訂流轉土地,遂平縣對土地綜合整治後轉給公司耕種,形成了“企業定製—土地流轉—國土綜合整治”的模式。採用這種方式,“一加一”流轉土地2萬畝,實現多方共贏。

特刊·出彩中原40年|农村土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1984 年夏收,鄢陵縣坡馮村小麥喜獲豐收。

“一加一”獲得了大批優質強筋小麥。公司以前從加拿大等國進口的強筋小麥每斤高達1.8元,如今自己種植強筋小麥,還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帶動周邊7萬畝耕地種強筋小麥,成本大幅度降低。

農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一加一”流轉的地價是每畝每年900元,秋季又以每畝300元的價格反包給當地的農業合作社。當地農民得到流轉金後,還可以到這些土地上打工掙錢。更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外出打工,獲得了較高的收益。陽豐鎮邢橋村的桑文在江蘇當保安,管吃管住每月收入4000元。但因為家裡有10畝地,年年夏收和秋收時都要請假。他說:“現在土地流轉了,也能安心打工掙錢了。”

特刊·出彩中原40年|农村土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寧陵縣趙村鄉農機大戶張聖超正在為小麥噴灑除草劑。

農業規模化、現代化得到提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落實。一家一戶的“麵條田”不見了,數萬畝耕地種上同一品種的強筋小麥,從種到收實現全程機械化。

張雲峰說:“數萬畝地種同一種作物、同一個品種,這在過去是不可能實現的。如今,通過‘三權分置’,輕而易舉地推進了農業的規模化經營。”

遂平嚐到了甜頭,計劃對20萬畝耕地進行土地整治,以“私人定製”的模式流轉給企業。目前,一期6.7萬畝耕地即將開始土地整治,3家企業簽訂了“私人定製”意向書。

張雲峰說,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破解了“誰來種、種什麼、如何種”的難題,是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又一次重大的土地改革創新。未來,傳統農民擁有土地的承包權,將徹底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以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新農民”將在這塊土地上啟動農業現代化的航船。

特刊·出彩中原40年|农村土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研究者說

“三權分置”破解種地困局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民,農民最大的問題是土地。”10月16日,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陳偉強說,中國曆次改革都是從調整農民和土地的關係開始,改革開放同樣由農村開始。

改革開放前,農村一直實行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的制度。

1978年我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實現了農村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兩權”分離。這一改革解放了生產力,賦予了農民更多生產自主權,種什麼、種多少、怎麼種,都由承包戶說了算。

陳偉強說,這是農村土地改革的第一部曲。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加快,農業農村的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大量農民湧入城市打工,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出現分離;另一方面,分散經營導致現代化的機械、技術及管理模式無法發揮作用。因此,農村改革進入第二部曲,這就是“三權分置”改革。這一改革,既解決了大量農民工在務工的同時牽掛家中“一畝三分地”的困擾,又讓有資金有技術的企業和個人在廣闊的農村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新路徑。

由於各地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實現規模經營出現了不同路徑和形式。省農科院田建民研究員說,總結各地實踐,目前主要有兩種路徑。

一種是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形成土地集中型規模經營。對於大量農村勞動力基本或完全脫離農業、農民流轉土地意願強烈的地方,採取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直接分離。通過這種形式的“三權分置”,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

第二種是通過土地經營權共享形成服務集中型規模經營。對不願意完全放棄土地經營權的,可以通過股份合作、託管半托管等形式,發展以服務集中為特徵的農業規模經營。這種路徑選擇,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農業社會化、組織化生產經營水平,解決分散經營下“地怎麼種好”的問題。

未來我省如何推動“三權分置”改革?省國土資源廳耕保處處長李中偉說,實施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對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進行全域化佈局是一個重要抓手。根據計劃,到2020年,我省將啟動實施約100個示範村鎮建設。通過優化耕地佈局,整治廢棄土地,推動土地流轉,努力探索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河南經驗。

實踐者說

大學教師流轉土地當農民

從河南農業大學辭職回鄉種地12年,朱偉嶺創造了輝煌的成績。他研發的蔬菜種子暢銷國內外,帶動周邊上萬農民致富。他說:“我只想做個農民,為農民服務,為農民找到一種更好的生活模式,帶動改變中國農業的現狀。”

特刊·出彩中原40年|农村土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上圖為朱偉嶺在蔬菜大棚查看番茄種植情況。本版圖片均為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朱偉嶺是長葛市石象鎮尚官曹村人,1998年從河南農業大學畢業後留在校辦企業,負責種子科研推廣。那時,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研發出能帶動農民致富的種子。他說:“種子研發離了土地沒有前途。只有在廣闊的土地上試驗種植更多的品種,才能選育出優良種子。”

2006年,朱偉嶺從學校辭職,回家鄉流轉土地200畝研發種子。

不料,第二年就捱了當頭一棒。因為種子質量出現問題,種植戶損失慘重。在繁種商沒有賠償的情況下,他用自己的200萬賠償了種植戶。結果,他損失了錢,卻獲得了信譽。

種子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好種子才能帶動更多農民致富。朱偉嶺痴迷蔬菜種子研發,很多時候撞到南牆也不回頭,非要殺出一條血路。

他有過巨大的成功。歷時8年,他培育出水果番茄新品種,打破進口番茄品種在國內市場的壟斷。

他有過令人沮喪的失敗。國內的菠菜種子只能秋末種,冬天和春天吃。他想研發出一年四季能種的菠菜種子,打破國外壟斷。經過兩年的努力,耗費100多萬元,歷經數十次失敗,他最終還是放棄了。

黨的十九大明確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讓朱偉嶺吃了顆定心丸。農村土地推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更是給了他一個跨越發展的契機。

他在家鄉流轉土地規模達到2000畝,實驗種植8萬多個蔬菜品種。截至目前,他研發出蔬菜種子4000多個,其中110多個在原農業部登記,在全國推廣。

國家黃淮區域試驗站、河南種業創新試驗區都落戶他的實驗田。每年6月和10月,他舉行的蔬菜種子觀摩會,成為北方規模最大的蔬菜種子觀摩盛會,形成“南有廣州、北有許昌”的格局。

如今,長葛市正規劃建設“種業小鎮”,通過大規模的土地整治和土地流轉,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蔬菜種子基地。

特刊·出彩中原40年|农村土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