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時掌握這三點,聽衆再也不犯困了!

有一個笑話,問世界上最有效的催眠手段是什麼?

答案不是數羊,也不是服用催眠藥,而是——聽領導發言。

相信很多人都親歷過這種場面,

講者在臺上講得激情四溢、唾沫橫飛,聽眾在臺下聽得昏昏欲睡、困不欲生……

真可謂是講者尷尬!聽眾折磨!

演講時掌握這三點,聽眾再也不犯困了!

海濤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而且他遇到的問題更嚴重。

作為公司的代表,他被派去向客戶公司介紹自己的服務。

為了能把客戶順利拿下,他操練了很長的時間,

甚至能把所有ppt的內容倒背如流。

燃鵝……

當他真正開始“侃侃而談”時,客戶的表情越來越不對勁,

每個人的臉上彷彿都齊刷刷地寫了三個大字——不耐煩!

海濤越講越緊張。

世紀般漫長的20分鐘過去之後,

底下一位客戶一臉“真誠”地問:

你們的公司的服務,就這麼無聊嗎?

把海濤弄得啞口無言,恨不得找個最深的地縫鑽進去……

海濤很納悶,明明內容準備得很充分,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這個問題,還得從人的大腦說起。

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人們的大腦從外到內可以劃分為三層。

最外層的大腦主要負責處理邏輯信息,也叫理性腦;

中間層的大腦主要負責處理情緒信息,也叫情感腦;

最深層的大腦主要負責處理本能信息,也叫本能腦。

而且,這三個大腦的運行速率和重要程度由外到內依次遞增,也就是說:

越是內層的大腦,對我們施加的影響力越大。

只要對照一下我們自身的情況就能發現,

如果一個人在講一些我們聽不懂的東西,此時邏輯腦在說no,我們很可能會不耐煩;

如果一個人講的東西很符合邏輯,但內容我們不喜歡,此時情感腦在說no,我們還是會不耐煩;

如果一個人講的東西很吸引人,但這個人是我們的死敵,此時本能腦在說no,我們一點內容也聽不進去了。

也就是說,要抓住聽眾的心,最重要的不是傳遞內容,而是傳遞情感甚至是傳遞我們自己本身!

世界上最成功的演講者馬丁·路德·金,就抓住了這一點。

他發表的演講不僅邏輯清晰、語言精練,而且情緒激昂、感情豐沛;

更重要的,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站在聽眾的立場、為聽眾的利益而奮鬥。

這樣的演講,還有誰不愛聽呢?

在國外,傳遞情感和共鳴是許多領導者“幕後訓練”的其中一項。而對於政治人物來說,更是有專門的演講大師為其量身打造適合自己風格的演講。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曾效力於英國首相內閣的西蒙·蘭卡斯特總結出了很多的影響力訓練法則,我們來看其中有關情感傳遞的幾條:

他認為,情感傳遞首先要抓住一個核心原則:

要想贏得聽眾的情感,就要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

人們的情感需求千千萬萬,而且眾口難調。

怎麼樣才能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

從而讓聽眾們乖乖聽話呢?

有幾個特別重要的獨門秘籍。

演講時掌握這三點,聽眾再也不犯困了!

首先,你得拉近自己與聽眾的距離。

要想拉近自己與聽眾的距離,最好的方法就是講述個人故事。

很多演講者都會說“我曾經和你們一樣,balabala……”

這個方法百試不爽。

演講時掌握這三點,聽眾再也不犯困了!

其次,你得指出聽眾們所處的現狀。

聰明的演講者都會指出人們關心的問題以及問題解決的方向。

如果講者說中了,聽眾會立即豎耳傾聽。

誇誇其談自己的現狀、公司的現狀是不合適的,

但這是很多演講者的通病。

演講時掌握這三點,聽眾再也不犯困了!

再次,你得學會奉承法則。

沒有人喜歡聽批評,沒有!

因此講者一定要讚美聽者,用真誠的態度來鼓舞聽者。

這比當眾發禮物還要奏效。

演講時掌握這三點,聽眾再也不犯困了!

最後,重要的事情要重複三遍!

不要指望聽眾能記住你說話的內容,

只有通過重複、重複、再重複,聽眾才會對你的話留下深刻印象。

其實,不管是演講還是與人相處,這些原則都同樣適用。因為人們的“情感觸點”是一樣的,只要觸動了“情感按鈕”,事情就能按照你希望的方向進展。

除了“情感觸點”之外,人的身上還有“邏輯觸點”和“本能觸點”,西蒙·蘭卡斯特認為,只要掌握了這三個觸點的按鈕,不僅能解決演講的問題,而且每個人還能獲得非凡的影響力!

演講時掌握這三點,聽眾再也不犯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