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不再「迷信」勒夫,但新帥人選缺乏預案

2018年德國隊還有兩場比賽要踢,分別是11月16日在友誼賽中主場對俄羅斯,以及11月20日在國家聯賽中主場對荷蘭。其中前一場比賽重要性較低,後一場比賽則將直接決定德國是否能夠留在國家聯賽A級——目前主動權並不掌握在德國人手中,前三場比賽德國隊僅拿到了一個積分,落後排名第二且少賽一場的荷蘭2分,淨勝球少四個。

換句話說,德國人想要保級,不僅要在主場擊敗荷蘭,還要祈禱荷蘭在11月17日對法國的比賽中表現不佳才行。當然,即便是降級,對德國戰車來說也並沒有什麼實質性損失,並不會影響德國隊參加2020年歐洲盃。但對勒夫來說情況卻不太一樣,執教德國隊12年後,主教練迎來了首個下課危機,接下來兩場比賽如果球隊的表現仍無起色,他很可能會被解職。

德国不再“迷信”勒夫,但新帅人选缺乏预案

勒夫需要承擔責任嗎?答案是肯定的。無論在戰術還是在選人上,主教練都是第一責任人。2014年世界盃奪冠後,勒夫過於迷信傳控打法,今夏世界盃上德國隊的表現幾乎就是2014年世界盃上西班牙的翻版,空有控球,卻無法制造出實質威脅。在對法國的熱身賽中,勒夫終於開始轉變,要求球隊提速,允許增加失誤率以提升向前傳球的次數,這是好的開始,雖然1比2告負,但德國媒體普遍認為這是一場“輸得漂亮的比賽”。

好的開始並不意味著一切,勒夫的戰術改造是否成功還需要更多檢驗。不過擺在德國足協面前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接下來的兩場比賽德國隊表現不佳,並從國家聯賽降級,勒夫因此被解職或是主動辭職,該找誰來取代他?由於德國足球潰敗的速度實在太快且幾乎是沒有徵兆,德國足協並沒有一個預案,傳言中諸如齊達內、克洛普甚至是溫格的名字看起來激動人心,實則缺乏可操作性。

德国不再“迷信”勒夫,但新帅人选缺乏预案

齊達內剛從皇馬離職,不大可能在這個時候就開啟近似於半退休的國家隊主帥生涯,溫格則恰恰相反,教授年事已高,讓他來主導變革不切實際,而且他們都是法國人,聘請外籍主帥對驕傲的德國人來說不是一個容易做出的決定。克洛普是德國人,但“渣叔”在利物浦耕耘三年後終於進入收穫期,此時離開安菲爾德的可能極小。

內部挖潛?看起來也不靠譜。無論克洛澤還是U21國青隊主帥昆茨都缺乏經驗。勒夫當初上任時的確也沒啥履歷,但至少當時他已經幹了兩年的國家隊助理教練,而且時任主帥克林斯曼抓大放小,具體事務基本都是勒夫在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