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巡賽·環廣西:在「大國」追趕「強國」的路上,中國還要走多遠

2018“世巡賽·環廣西”各賽段的激烈角逐正在八桂大地上演。與去年相比,今年比賽最大的突破和亮點,就是18支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世巡賽車隊將悉數登場,在參賽陣容上已足以媲美歐洲三大環賽。

在星光熠熠的世界級賽場上,令人矚目的風景太多,但有一道風景卻與眾不同。那就是本屆比賽,唯一一位出征的中國大陸小夥——“中國一哥”王美銀。

憑藉著自己努力和果敢,王美銀勇往直前,馳騁在國際賽場,創造了中國自行車無數第一,是中國自行車界領軍的一個傳奇人物。在第二個比賽日,王美銀就站到了“誰是全球最帥騎士”的PK擂臺的最高領獎臺上,收穫了一枚特殊的獎牌——人氣獎!可見,車迷們對他有多喜歡,也就寄予了多高的期望。

世巡賽·環廣西:在“大國”追趕“強國”的路上,中國還要走多遠

雖然是主場作戰,但在綿延911公里的賽道上,全球頂級的騎行戰隊中,僅有一名大陸選手孤軍奮戰,王美銀的背影難免會顯得有些孤單和落寞。

隨著越來越多的職業自行車比賽走進中國,以此為鏡,我們想知道,在歐美人稱霸的自行車賽道上,追趕他們,我們究竟有多遠的路要走?其中的差距究竟“差”在哪裡?未來世界頂尖騎手中,能否多一些“王美銀”呢?

世巡賽·環廣西:在“大國”追趕“強國”的路上,中國還要走多遠

因觀念而不同

從思想觀念來看,在我們國家,隨著人們的坐騎升級換代,大多數人都是認為自行車就是最基礎的一種交通工具。而在受到環保意識洗禮的工業化國家,騎自行車出行,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是非常提倡的。

如今,我們的非機動車道被激增的機動車擠壓的越來越窄,在個別省會城市,甚至剛剛一米見寬;而在歐洲的不少城市,坐城際地鐵、大巴,可以把公路自行車帶上,城市間也有專用的自行車道供人騎遊,公共交通對自行車十分友好。這樣一來,對於騎行的態度,也就大不相同。

世巡賽·環廣西:在“大國”追趕“強國”的路上,中國還要走多遠

還有一點,體現在觀念上。在國內的競技比賽中,追求個人成績,勝者王敗者寇,個人色彩過於濃烈。而對公路自行車運動而言,它是團體運動,是集體行為。這與歐洲職業自行車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在講究戰術配合的車隊中,一個車隊就是一個集體。騎行在自行車賽道上,拼的就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世巡賽·環廣西:在“大國”追趕“強國”的路上,中國還要走多遠

因體制而不同

從體制機制來看,也有很多未解之“困”。

首先,是在訓練體系上。國外是以賽代練,一名職業自行車運動員每年要經歷的比賽騎行距離高達1.5萬到2萬公里以上,而在國內,這一數字僅為3000到4000公里,僅為國外選手的五分之一。如此大的差距,直接導致參加的比賽少,沒有積分,同時訓練強度也不夠,水平提升自然就慢。循環往復,自然也就進入了一個怪圈。

其次,是在運動員職業化上。要進入一支歐洲職業車隊,車隊會為你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由於國內全運會比賽安排問題,在外征戰的中國車手會以各種原因被各省隊召回。如果車隊為車手製定的計劃不斷被打斷,最終車隊也會做出放棄的決定。職業化的程度不徹底,這也成為很多優秀選手走出國門的“攔路虎”。

再次,是在管理模式上。即便國內許多職業車隊雖然註冊為國際自盟UCI洲際隊,但仍然保留著省隊的管理模式。近幾年就出現過車手在全運會前幾個月放棄職業賽的現象。目前國內並無職業車隊成功的運營、操作模版,管理模式墨守成規,沒有明顯起色,終將難逃“非職業”的窠臼。

因模式而不同

現在在國內,成為職業車手的前提是你需要在UCI(國際自盟)註冊,但在國內只有專業體制下的車手才有機會獲得UCI執照,業餘車手無法跨越這個門檻,所以即使水平再高,也無法效力職業車隊,這就造成了選材的狹窄。

而在法國,自行車運動分五個級別,第五級最低,依次上升。業餘車手開始只能參加五級比賽,但通過積累積分和積攢比賽里程後,就可以獲得升級機會。當升到一級時,法國自行車協會自然就可以幫你申請UCI職業車手的執照,業餘選手,也有機會成為一名職業車手。

給優秀的業餘車手發展空間,打破專業和業餘的桎梏,是擴大職業自行車人口的第一要務,對於職業化人才的選拔才更加有利。

世巡賽·環廣西:在“大國”追趕“強國”的路上,中國還要走多遠

早在80年代,自行車的盛行就讓我們中國享有“世界自行車大國”的輝煌。時隔30多年後,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再一次印證了“自行車大國”的榮耀。

世巡賽·環廣西:在“大國”追趕“強國”的路上,中國還要走多遠

世巡賽·環廣西:在“大國”追趕“強國”的路上,中國還要走多遠

我們雖是自行車的大國,但不是自行車運動的強國。即便現在民間騎行的車手日益增多,中國自行車隊也在里約奧運會上勇奪金牌,可現實中,真正從事職業化運動並在國際賽場嶄露頭角的選手卻寥寥無幾。

不過眼下,情況也在悄悄發生變化。2017年12月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召開的大會上,提出了包括賽事改革、打通運動員業餘-職業路徑等一系列改革設想。我們由衷的希望,在自行車“大國”追趕“強國”的路上,我們騎得越來越快,彼此間的差距也能越來越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