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童子街:童子的另一个意思,了解一下?

成都有一条街的名字很有意思,叫童子街,就在太升南路地铁口的北边,一个路口的距离。

成都童子街:童子的另一个意思,了解一下?

童子街的童子,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个意思。

古代的童子又叫童生,是读书人身份的一种。往上一级是秀才,再上一级是举人,更上一级为进士。

估计大家对童生这样一个身份比较陌生,最熟悉的想必还是秀才。很多影视剧中,秀才都被刻画成了穷酸样,其实,这不太贴切。

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里,秀才方唐镜相较之下更符合事实。

没有印象?Go君先上一张图↓↓↓

成都童子街:童子的另一个意思,了解一下?

没错,就是他,一看到就像嗨揍他的那位。

方唐镜给人一种很贱很拽的感觉,见了县令不用下跪,就连钦差也要让他三分,哪像《武林外传》里吕秀才那么憋屈…

成都童子街:童子的另一个意思,了解一下?

吕秀才的境遇倒有点像是极度悲催的“童生”了。

为什么要说是极度?

因为这不符合一般童生的身份定位。

古代社会里,普通的农民几乎一辈子都不可能离开本县,他们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的活动范围也就是周围的几个村,认识的最牛的权贵也不过是十里八乡的地主,能认识几百个字的人已经算是相当有文化的人了。而童生肯定算得相当有文化的这一列。

再者,农耕经济时期,粮食的产量极低,一户农家几口人,不说妇女们偷不得懒,简直恨不得把吃奶的小娃也叫上干活,但多半也就只够糊口,勉勉强强养活一家人。稍微遇到一点天灾,连续大水或者干旱,除去交租的粮食,一家人生存都够呛。

这意味着,有多余力气而不干活的人,基本都是家里有点底子的。贫困农户让孩子读书的可能性极低,像鲁迅笔下孔乙己式的穷书生实属少见。

成都童子街:童子的另一个意思,了解一下?

童生的上一级是秀才,不管你经历过多少次考试,只要你没有考中秀才,哪怕你上有100岁老母,下有60岁儿女,任你眉发花白,还是叫做童生。

成都童子街:童子的另一个意思,了解一下?

据说,就这个“童生”就已经不好考了,五六十岁考不上童生的人大有人在(古时候的人平均寿命多长你们也应该有所听闻),考取秀才难度就更大了。清王朝275年,童生总数约为200-300万,秀才为46万人。据测算,整个清王朝的人口总数为一亿到四亿,在两百多年间,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帝国总共就产生了不到五十万秀才,大家可以估算一下比例。

成都的童子街,就是当年童生应试的地方,童子街也因此得名。

相关阅读

1949年建国的时候,国家曾经对文盲率进行过摸底,全国平均下来文盲率在80%以上,而且这个统计标准还是认识几百个字就不算文盲,这还是1949年民国教育已经推进几十年的情况下。古代社会,文盲率保守估计在90%以上,赶上情况惨一点的朝代(如元朝),文盲率超过95%!

所以,童生在古时已经算得很有身份的一种象征了,更别说秀才!

=========我是分隔线=========

新土著爱上老成都!关于成都街道故事和民间传闻,相信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压箱干货,不妨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感受现代化大都市背后的人文元素。欢迎大家直接留言提供更多关于成都的故事线索。

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