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9月21日一大早,红寺堡公安分局新庄集派出所教导员张一定找到南原村警务助理范维俊,核实村里3户无照片人员户籍信息后,将3人的户籍信息列入注销范围。

今年6月份,红寺堡区开展户籍登记管理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以来,新庄集派出所充分借助警务助理人熟、事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助民警全方位核查每个住户的情况,现已摸清了辖区90%的住户情况。

这也是红寺堡公安分局立足区情和公安工作实际,深入推进城乡社区警务建设工作,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创新推广“一村一警务助理”警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移民管理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受到地域因素、文化传承、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移民群众相互融合周期长,归属感弱,治安管理难度大。为全力做好移民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红寺堡分局围绕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能致富”这一核心目标,不断创新警务管理服务模式,全力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为破解警力不足带来的基层治安管理难题,针对辖区区域范围广、村庄分布零散,点多、线长、面广,治安任务艰巨的实际,红寺堡分局积极争取区委、政府支持,为辖区所有行政村配齐警务助理,有效提升了城乡社会治安管控能力。

目前,红寺堡区59个行政村选聘62名警务助理,并把警务助理补贴、工伤保险和日常管理等所需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统一的考核奖惩办法,明确把警务助理的管理权交给各派出所,形成了派出所统一管、社区民警时时管、警务助理具体管的农村警务运行新模式,进一步延伸了公安工作触角,实现了警务工作下基层、接地气,有效减轻了民警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破解了警力不足难题,警务助理也成为当地安全防范指导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和维稳工作联络员,促进了辖区社会治安总体稳定。

警务助理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入户走访,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全面采集源头信息,配合社区民警及时录入、及时纠错更新,确保了公安基础数据的准确鲜活。2017年,警务助理协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2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人,收集上报不稳定因素57条,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巡逻防范208人次,收集枪支把弹药16支48发,管制刀具39把,采集各类信息13万余条,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1.88%。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2018年2月28日,警务助理向新庄集派出所副所长王海波反映了一条信息,洪沟滩村有人吸毒。民警循线追查,一举抓获了2名吸毒人员。

警务助理来自群众,在群众面前说话威信、办事有方法,开展工作得心应手,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警务助理就是我们村里的人,大伙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警务助理协调解决,一般不用跑到派出所了。”红寺堡镇朝阳村村民马国清说。

5月26日,南原村两户群众由于邻里纠纷继而发生推搡,导致一方受伤。民警接警后赶到现场,范维俊也主动请缨,经过3天的工作,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

通过深入推进“一村一警务助理”警务模式,不仅全面深化了城乡社区警务建设,缓解了农村警力不足的难题,确保边远农村信息采集到村、矛盾化解到村、服务群众到村,真正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有效解决了公安工作在农村触角延伸难的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的安全感更强,满意度更高。红寺堡区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丁建云说。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红寺堡“村警”把公安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