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歷史:燈是元宵的海洋

整理:讀有引力(ID:duyouyinli)

你不知道的歷史:燈是元宵的海洋

宋朝的節日不少,這回先給您看一闋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您猜到是什麼節日了吧?對,就是元宵節。

辛棄疾的這闕《青玉案》就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宋朝元宵之夜的情景:

詞中描寫了燈山——花千樹;煙火——星如雨;舞燈——玉壺光轉,魚龍舞;婦女的頭飾——蛾兒、雪柳、黃金縷;街景——室馬雕車香滿路。讀這闕詞,熱鬧場面如在眼前。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燈節、元夕、上元。宋朝的元宵節,就是全民狂歡節,是一年中氣氛最火爆的節日。宋朝元宵節放燈,最初為三天,後來增加到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共計5天,可比今天的黃金週。

既然是叫燈節,那就不能不說燈。

你不知道的歷史:燈是元宵的海洋

宋朝的皇帝,把元宵節當成盛世太平、全民同樂的標誌,所以對燈的製作都是親自過問。宮廷內司官吏自然不敢疏忽,把制燈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不僅宮廷內司製作各種花燈,而且傳令各地製作燈具,以供朝廷之需。因此宋朝制燈技術越來越精湛,燈的花樣品種也越來越多,每年都會有所創新,弄出一些新玩意兒。

蘇州的制燈工藝可謂冠絕天下,體積大的直徑能達到三四尺,用五色琉璃做成,燈上的山水人物、花竹翎毛讓人嘖嘖稱奇。

福州的燈,有的純用白玉製作,耀眼奪目,如清冰玉壺,令人賞心悅目。

新安所進的燈極具特色,即使是燈的圈骨也都用琉璃做成,可謂精妙無比。

你不知道的歷史:燈是元宵的海洋

《武林舊事》列舉了當時頗為著名的一些燈品:

無骨燈,用絹囊包著粟,燒好以後去掉粟,看起來就像剔透的玻璃球;

珠子燈,以五色珠為網,下垂流蘇,以龍船、鳳輦、樓臺故事為表現對象;

羊皮燈,鏃鏤精巧,五色妝染,像皮影戲一般;

羅帛燈,畫著百花、細眼,間雜紅白之色,以“萬眼羅”者最為奇特;

絹燈,上面畫著人物,寫上詩詞,藏頭隱語,算得上是我國燈謎的發端。

宋朝燈具製造商,已經懂得並利用氣流渦旋的原理,用五色蠟紙、菩提葉製作影戲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走馬燈,可見當時的人們為了元宵節著實費盡了心機。

北宋都城汴梁和南宋都城臨安,富庶繁華,也是元宵燈會規模最大,燈具最好,品種最多之地。

你不知道的歷史:燈是元宵的海洋

宋朝元宵節燈會的準備年前就開始了,近的在冬至之後,更早的在農曆九月賞菊燈之後。

《東京夢華錄》記載,正月初七這天,汴梁宮城大內在已經搭建好的木製山棚上掛燈結綵,燈上大多畫著群仙故事。燈山左右結成文殊菩薩騎獅子、普賢菩薩騎白象的彩結模型,菩薩的手臂能夠活動,手指竟然可以噴射五道水柱。

原來是用轆轤將水絞上山棚頂上,用木櫃儲存,定時放水,如瀑布下瀉一般。還有用草紮成的兩條巨龍,用青布遮住,草龍內放置萬盞燈燭,望之蜿蜒盤旋,如雙龍飛躍。

南宋臨安的燈展更是將汴梁的山棚升級為鰲山。《武林舊事》描述說,皇宮指令製作琉璃燈山,高達五丈,人物造型的燈都用機關控制活動,這些機關隱藏在結成的大綵樓裡。

另外在殿堂、樑棟、窗戶間做湧壁,燈具上表現著各種故事、龍鳳噴水等,栩栩如生,是燈會里品級最高的。鰲山裡的燈具,有千百種,極其新巧,怪怪奇奇,無所不有,中間用五色玉柵簇成“皇帝萬歲”的字樣。

你不知道的歷史:燈是元宵的海洋

都城中的大小寺院也是遊客觀燈的好去處。僧人們從臘月開始就開始化緣,準備元宵燃燈的油錢。元宵節來臨,各個寺院都以新奇精巧的燈具吸引香客和遊人。

其中汴梁大相國寺的燈展最具特色,如詩牌燈,用木牌製成,木牌上雕有文字,外罩絹紗,裡面燃放燈燭,這些詩牌燈依次排列,供觀燈的市民一享猜謎之樂。

京城大街兩旁的店肆同樣以各式各樣的燈吸引遊人。《鐵圍山叢談》記述,汴梁馬行街“燒燈尤壯觀,故詩人多道馬行街燈火”。

新書《假裝生活在宋朝》全網熱賣中,歡迎支持!點擊“瞭解更多”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