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歷史:宋朝人眼中的「大片」是什麼?

整理:讀有引力(ID:duyouyinli)

你不知道的歷史:宋朝人眼中的“大片”是什麼?

人文社會的氛圍,使得宋朝的戲劇在前人基礎上獲得高度發展,主要有雜劇、南戲、傀儡戲和影戲等形式。

雜劇,相對獨立的舞臺藝術,從過往的散樂或百戲中擺脫出來,風格以滑稽諷刺、插科打諢見長,角色多為官人、狀元進士。雜劇主要流行於都城及其周圍地區,史料記載四川等地也有,如南宋蜀地僧人大覺禪師有詩云:“戲出一棚川雜劇,神頭鬼面幾多般。夜深燈火闌珊甚,應是無人笑倚欄。”

南戲,南宋長江以南的戲劇,它最早產生於兩宋之交的溫州,故又名溫州雜劇或永嘉雜劇,流行於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南戲中的歷史戲《鴻門宴》《霸王別姬》《東晉》《西都》等,故事戲《夸父追日》《崑崙奴》《趙貞女》《王魁》等,都算的上當時的“大片”,為人們耳熟能詳。

難能可貴的是,南戲藝術和之前單純的歌舞戲或諷刺劇迥然不同,故事內容、人物角色、音樂唱腔、表演技術、服裝道具和臉譜化妝等元素一應俱全,作為完整的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藝術享受。

你不知道的歷史:宋朝人眼中的“大片”是什麼?

傀儡戲,就是木偶戲,在宋朝極為流行。

“懸絲傀儡”用線提牽,“杖頭傀儡”用木棍操縱,“肉傀儡”則是手舉小兒模仿傀儡,“藥發傀儡”用火藥燃燒爆炸增強表演效果,“水傀儡”在船上或水上表演,可謂形式豐富。

《夢梁錄》中記載,傀儡戲的內容,主要“敷演胭粉、靈怪、鐵騎、公案”及“史書、歷代君臣將相故事”。傀儡戲不僅在民間廣受歡迎,甚至走入宮廷,比如在宋理宗的一次祝壽宴上,傀儡戲《踢架兒》《鮑老》和《群仙會》就曾連續進行了三次表演。

你不知道的歷史:宋朝人眼中的“大片”是什麼?

影戲,即皮影戲,在宋朝風靡一時,內容以講史為主,正史野史相伴。宋仁宗時,有影戲藝人表演三國故事,當演到關公敗走麥城被斬之時,觀眾紛紛落淚感慨。

對於影戲的這種高超藝術表現,洪邁在《夷堅志》中讚歎道:“三尺生綃作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

新書《假裝生活在宋朝》全網熱賣中,歡迎支持!點擊“瞭解更多”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