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讓孩子多提一些尖銳的問題!

金秋十月,“為夢想而生”的西湖大學成立大會在杭州舉行,這也標誌著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就此誕生。

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讓孩子多提一些尖銳的問題!

西湖大學遠景圖

著名結構生物學家、原清華大學副校長、首任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發表題為《磨礪以須,倍道而進》的演講,籌備建校三年有餘的他提到“這所大學將秉承著‘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以建立起世界一流的小型研究型大學為目標,用自己的方式為世界文明和人類進步做出重要貢獻”。不走尋常路的施一公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之先河,其創辦的西湖大學將會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探索。

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讓孩子多提一些尖銳的問題!

首任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致辭

提起施一公,可能大家並不陌生。早在《最強大腦》國際賽上,來自清華大學孫勇和來自哈佛大學Harry“魔力巴克球”比拼的時候,施一公作為學術領域嘉賓受邀並點評了比賽。在比賽結束後他發表了自己對於中美教育的看法,他覺得中國的教育理念主張標準化生產,對基礎教育的基本功尤為重視;而美國教育強調學生的創造性和邏輯性,強調個體天賦發揮到極致時對社會的貢獻。短短一席話可謂一針見血。

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讓孩子多提一些尖銳的問題!

施一公參加《最強大腦》

中國教育缺乏創新性不僅和教育本身相關,也授其根深蒂固的文化氛圍影響。在中國文化的骨子裡是不鼓勵創新的,“棒打出頭鳥”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是以笑話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出頭的人,往往當一個創新的個體遇到這樣一個環境阻力,也會變得越發保守了。

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讓孩子多提一些尖銳的問題!

中國教育缺乏創新

施一公曾經在以色列參加一個頒獎典禮時,談及中國人如何重視教育,卻被以色列大使先生的一番話說得無言以對。以色列大使說他們的教育方式和中國的不大一樣,比如說原以色列總理在上學的時候,母親都會問兩個問題:

1、今天在學校裡有沒有問一個老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

2、今天在學校裡有沒有做一件讓老師和同學都印象深刻的事?

而如今在中國的家庭裡,家長們見到放學回家的孩子大多會習慣性地問一句:“今天有沒有聽老師的話?”兩國教育理念的區別如此之大也讓施一公一時語塞。

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讓孩子多提一些尖銳的問題!

施一公談及一次經歷

如今的家長們處處為孩子考慮、規劃未來,在教育上強調集體主義,對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進行約束。而一直強調的所謂培養孩子創新、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只停留在口頭或者膚淺的理解上;大多數老師們在課堂裡也並不鼓勵孩子多提問問題,當遇到一些尖銳的問題時不但沒有耐心地解答,反而會打壓孩子。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尊師”理念,讓我們在創新的路上綁上了承重的枷鎖。

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讓孩子多提一些尖銳的問題!

施一公談教育

作為接受過東西方教育的施一公,有著對教育領域的獨到見解,他覺得自己是個批判者,因為他很難容忍自己不居安思危。但同時他又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教育領域的樂觀態度。正如他回到清華園、創辦西湖大學一樣,哪怕步履蹣跚也要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