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一紙新規,校外培訓機構又無語了

最近,教育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

從事學科類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教師資格,未取得教師資格的學科類教師不可以繼續聘用

教育部一紙新規,校外培訓機構又無語了

教育部一紙新規,校外培訓機構又無語了

自之前明確規定嚴禁中小學校的在職教師進行有償補課,嚴禁參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進行有償補課以來,這次的政策給校外亂補課的機構又是一記重拳。

教育部一紙新規,校外培訓機構又無語了

校外補課長久以來一直是教育圈的大難題,就想癌症一樣沒法根治,附屬於教育本身之上,只要是與應試類考試掛鉤,就會催生出一堆課外補習班,古往今來,莫不如此。雖然教育部規定了一系列規範校外補課的條例,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教師異地補課,網絡授課等等現象層出不窮。

教育部一紙新規,校外培訓機構又無語了

這次明確規定學科類培訓教師必須具有教師資格證,對校外培訓機構來說又等於設了一道門檻。很多機構的輔導老師都是無證執業,甚至有些機構幾乎是無門檻教師招聘,導致整個行業魚目混雜。此次規定,勢必會淘汰一部分頭腦一熱從事教育行業的老師,或者倒逼這部分教師去學習一下行業基礎知識。對於優秀的老師或者真正想從事教育行業的人士考取一張教師資格證並未難事。每位老師持崗上證,行業也肯定會有所規範。

教育部一紙新規,校外培訓機構又無語了

但很明顯,中國的教育怪圈,並不是僅僅靠制定一兩個規定就能解決的,從業門檻的明確制定並不能代表校外老師的整體水平就能提升一個層次。教師的職業培訓,綜合素質的提升等等才是優秀教育體系的關鍵。

簡單做一個比較,教育領域的職業發展和其他行業相比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作為老師,其實工作複雜程度是要比企業裡的要高的多,不僅是教學,還要面對好幾十個孩子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老師受到的職業發展培訓非常有限,且效果很是一般。所以家長會覺得不管孩子送去的什麼名校,最後都靠碰運氣一樣的碰老師。

反觀教育強國,芬蘭。能成為教師是非常不容易的,難度可比肩錄取美國常青藤高校。所有老師,甚至是幼兒園的老師,都被要求具備研究生學歷,在一年的講課實習期間會有三位老師作為導師。

教育部一紙新規,校外培訓機構又無語了

芬蘭學校教室

所以說,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學校,加強老師公平選拔,提升優秀老師待遇,提供多樣化職業培訓等等才是有惠及所以家長學生的必要措施

,如果只是規定校外教師從業資格,對問題解決起到的作用恐怕是微乎其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