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揭秘 士师记 耶和华为什么兴起士师 当时人们变坏了吗

圣经揭秘 士师记 耶和华为什么兴起士师 当时人们变坏了吗

《基督教史》中介绍说: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希伯来人自北方侵入迦南。这些希伯来人的部落虽然各自为政,不相统属,但可以分为两个集团:占据北部和中部平原地带的多数部落统称为以色列部落,占据南部山地的少数部落统称为犹大部落。上述公元前1223年埃及法老的纪功碑上把他们统称为以色列……。以色列人在迦南文化的影响下,随着私有制经济的发展,逐渐向两极分化,出现了富有的奴隶主贵族家族,各部落的领导机构是贵族会议和由会议选举的“士师”。士师拥有审判的权力,既是政治、军事统帅,又是宗教领袖。士师统治阶段就是《圣经》上所记述的“士师时期”(约公元前1200-前1030年)。

这个资料说的时间上面好像跟圣经描述的要很大的不同,因为按这本书说法,希伯来人征服迦南之后,在那里统治了可能有150多年,然后埃及法老在公元前1223重新征服了这块地方,不过他们可能又很快忽略了对这里的统治,所以二十几年后迦南又进入所谓的以色列的士师时期,他们又恢复到十二个支派各自为政的情况。而圣经说的是约书亚征服了迦南主要地方,不久后他就老死了,接着以色列进入士师时期。不过我们对那些找遍天下资料也不能确定的一些时间问题也不必太在意,因为我们的文章毕竟不是考古的,也不是专业的历史书,我们只是想让读者们看到这些文章,了解到圣经背后可能隐藏的一些事实。所以我刚才引用《基督教史》中的介绍,是想让不了解的人知道,当时以色列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士师又是个什么玩易,士师时期是指哪个时期。

士师记第一章说,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还有些未取之地谁去夺取,耶和华说,我已将那地交给犹大,所以要犹大去取,犹大呢又叫上哥哥西缅一起去,他们打败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捉到了他们的首领亚多尼比色。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70个王被我打败,他们的手脚大拇指都给我砍下来,我用它们做成一个爪子,我拿它在桌子下拣掉下的食物垃圾,现在神要给我报应了。后来亚多尼比色被带到耶路撒冷,死在了那里。

接着我发现圣经又换作者了,因为他把约书亚记里已攻取的耶路撒冷和希伯伦以及基列西弗又攻取了一遍,并说,以色列人按照摩西的吩咐,把希伯伦分给迦勒(约书亚14:12,迦勒回忆说当时曾向耶和华求应许亚衲族人的土地)。我想如果是同一个作者的话,应该记性不会那么差吧,我把后面的内容检查了一下,果然,约书亚记里用的特别多的话“直到今日”在士师记里已经大大减少,由12个减少到4个,回到正常范围,应该确实是换作者了。

然后写约瑟支派去打伯特利。伯特利在约书亚记里确实没有完已经打下了,但是在约书亚第13章尚未占领之地里也没有写伯特利的名字,况且伯特利的位置在迦南那么中心的地方,我以为是早早占下来了,原来还没有占下来,那约书亚后面好几年都不打仗,还把约旦河东的两个半支派也早早打发回去了干什么。不过圣经里面的糊涂帐也不是这么一点,而是有很多,这么点小问题我们就睁只眼闭只眼让它过去,且勿生气,要是都生气的话看完圣经非得气死不可。

接着圣经说,虽然以色列攻取城邑的时候,把里面的人都要杀光,不过乡村的一些人却留着让他们做苦工,并不把他们赶出去。不过耶和华看到这情况不乐意了,派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话的时候,百姓就放声而哭,所以那个地方名字就叫做波金(哭的意思)。

这好像有点不像圣经了。圣经里面一般都是写杀光、烧光、抢光,他们最经常写的就是不留下一个人,或者一个都没有放走,基本没有说留下的,那这里为什么要说留下了人呢。其实以色列人占领了迦南那么多土地,他们人口又不是很多,自己种不了那么多土地,放牧也用了不那么多土地,留一些当地人剥削剥削或者当当苦工什么的也是合乎道理和实际的。也许他们确实也留下很多人,但是圣经却不屑于那么说,因为摩西和约书亚都是大杀神,耶和华更是几次三番说本地人都要赶走杀光。这里为什么公然写他们还留下一些人,其实是因为故事要转折了,后面的故事要不一样了,所以就得这么编。不过圣经下面的故事编得极其混乱,我虽然已经把太颠三倒四和重复来重复去的句子稍微整理了一下,可是因为整个意思实在是前后矛盾得厉害,所以读者看了可能仍然会觉得云里雾里。我们可能知道它想表达些什么,却不明白为什么搞得如此复杂。

圣经说,多年过去后,那世代的人也都归了自己的列祖。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叩拜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巴力和亚斯他录等。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就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又将他们付与四围仇敌的手中,让他们在仇敌面前再不能站立得住。他们无论往何处去,耶和华都以灾祸攻击他们,他们便极其困苦。耶和华看到以色列人受欺压扰害整日哀声叹气,就后悔了,于是他又兴起士师,让士师拯救以色列人脱离敌人的手。不过以色列人也不听从士师,仍然崇拜别的神,不像他们的父辈祖辈那样一心一意只顺从耶和华的命令。而且士师死后,以色列人行恶比他们父辈还更甚,他们顽固地坚持邪恶的做法不肯放弃。所以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他说,因这民违背我吩咐他们列祖所守的约,不听从我的话,所以我必不再赶出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迦南本地各族人,为要借此试验以色列人,看他们肯照他们列祖谨守遵行我的道不肯。这样耶和华留下各族,不将他们速速赶出,也没有让约书亚杀了他们。

看这段的意思,应该是跟上一段连着的,但是这里显示了一些问题,第一个最让人糊涂的问题是,究竟谁主张留下那些迦南本地人,究竟是什么时候留下的。按上一段的意思,应该是约书亚死后,各支派在继续征服完迦南一些的时候,自作主张留下了一些人,并且可能保留他们崇拜的偶像,所以神的派使者去说,好,既然你们不听我的话,不赶走那些人,不拆了他们的祭坛,那我就让他们留在那里,让他们成为你们的麻烦。但是在下一段呢,又说一代人死后,或者说几代人死后,人们都已经不知道耶和华,没听说过耶和华,都跟四周国家一样信别的神了,耶和华气得给他们降灾祸,让敌人到处侵害他们,然后看他们受苦,又后悔了,让士师帮助他们抵抗侵害,然后士师死后,他们变得比以前更坏,于是耶和华又生气了,就留下那些迦南本族人,没有让约书亚去杀了他们。

读者们看得糊涂不糊涂?一会是约书亚刚死不久留下的,一会是过了好多代人之后耶和华生气又后悔,后悔又生气,才让留下的,但他又说没有让约书亚杀了他们,那就又穿越到前面好几代去了。不过虽然作者写的绕来绕去的,我们其实还是明白一个意思,就是他想把任何人们做的事情,都说成是神的决定,比如说神一直叫人们要杀光,人们却没有那么做,那怎么办,那就是神生气了,故意不让你们杀光,让你们留下他们,以后来祸害你们。

这个神一会就生气,动不动就生气,我们都看了圣经几百页,这种事情已经见得太多,就不拿这个事情嘲笑他了。不过这里写神一会生气了让敌人到处侵害以色列人,一会呢又后悔了,兴起士师去帮助以色列人反侵害,这神的思维真是让人难以明白。你后悔了,你就直接停止了祸害以色列人不就行了吗,你就让那些敌人都退去不就行了吗,还要兴起什么士师,搞这么复杂干什么。就好像说,你爸爸生气了,伸左手来打你,打了几下你哭了,他又后悔了,但他不是停下左手不打,而是左手照样打,只不过再伸出右手来阻拦,你说这事是不是太搞笑了。

开开玩笑哈,其实我们当然知道士师并不是耶和华兴起的,士师实际上只是他们部落的官长而已,就是他们部落的头。因为部落联盟的头去世了,没有接班人,各部落自己管自己了,就是所谓的士师时代。

这段话还有一点也说得比较古怪,他说多年过去后,那世代的人也都归了自己的列祖。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他还说人们都改信了别人神,没人鸟他耶和华了。你们说这事有没有可能呢。我是觉得,如果以色列人以前真的都是比较相信耶和华的,那么就不可能过了几代就没人知道耶和华,这里说的肯定有些夸张了。

我们从《基督教史》中了解到,以色列人真正形成相信一神教的传统和强调只能相信一个神,是好几百年之后的事,我觉得有可能是这样的,也许当时摩西就没有规定很严格只能相信一个神,还有像割包皮之类的事也一样,都是后来慢慢才变成硬性规定的,不过他们在修订旧约全书的时候,把后来形成的那些规定都写成是耶和华晓谕摩西或者他祖先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觉得更加权威和更可相信。所以在当时,容易改变信仰,或者说一个地方信仰繁多,可能本来就是人们所习惯的,也是当时的现状,而不是像圣经里说的人们背弃了耶和华,他们变邪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