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李廣的兩次「大敗」

一是“雁門之戰”。漢武帝即位第七年,意圖在馬邑(今山西朔州市東)誘擊匈奴,不意事洩無功(李廣亦參與是役)。之後,漢匈徹底翻臉,但邊境貿易尚未中斷。漢武帝遂決定乘匈奴前來貿易之機殲滅之。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派出四路漢軍出擊,其中李廣率軍1萬自雁門(今山西右玉東南)出擊。不料,李廣所部遭優勢敵軍圍殲,連李廣本人也被生擒。此役有個細節容易被忽視――李廣所部“所失亡多”(《史記?李將軍列傳》)。

歷史上李廣的兩次“大敗”

李廣畫像

“失”在“亡”之前,說明被打散的人比戰死的人多(司馬遷用詞十分謹慎和準確,散比亡多稱“失亡”,亡比散多稱“亡失”,如《項羽本紀》說到章邯為將三年,所部士兵亡多於散時,即用“亡失”一詞)。換言之,李廣的1萬人並非全軍覆沒,而是有不少人逃脫。既如此,何以全軍統帥李廣被生擒?司馬遷沒有交代,班固也沒有說明。

不過據《漢書?李廣蘇建傳》記載,李廣被俘後乘機逃脫,南行數十里“得其餘軍”。由是觀之,此役很有可能是失敗版的“上郡之戰”:李廣再次採取冒進戰法,親率先頭部隊出擊,結果遭敵軍圍殲。這一次,匈奴軍沒有再把李廣率領的先頭部隊當做漢軍伏擊的誘餌,遂生擒之。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知道李廣被活捉後又機智逃生的故事,卻全然忘記了李廣葬送1萬軍隊的事實。

歷史上李廣的兩次“大敗”

此役,李廣是以衛尉(九卿之一,掌宮門禁衛)身份出任將軍,戰後本應回任衛尉,但因戰敗被判斬刑。顯然,西漢軍方並未因李廣個人有神勇表現併成功逃回就寬恕他。結果,李廣交了贖金才換回一命(此為漢制規定,並非行賄),被貶為平民。

二是“右北平之戰”。李廣當了兩年的平民,逢鎮守右北平(今遼寧凌源西南)的韓安國(最高做到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在司馬遷筆下是一個世故無能的形象)去世,李廣得以東山再起,出任右北平太守。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令霍去病率兵再次進擊河西。作為配合,張騫率軍1萬、李廣率軍4千自右北平出擊,以牽制匈奴左部。

歷史上李廣的兩次“大敗”

兩人分道進擊,李廣所部遭遇匈奴左賢王4萬大軍。李廣揮軍力戰,儘管殺傷相當數量之敵,但自己亦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僅以身免。結果,李廣功過相抵,無賞無罰。倒黴的是張騫,他因未能如期與李廣會師,由博望侯貶為庶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