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詩詞六首:古人們的深秋遐思

​​文:愛萌

漸冷的秋風中,霜降悄然而至,這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它意味著枝頭飄落的枯葉,意味著霜寒中不捨的蝴蝶,意味著劃過長空遠去的鴻雁,意味著抓不住的秋天尾巴,和觸手可及的初冬萌芽。

好似冷空氣很容易入侵我們的思緒,天氣越冷,人們就越容易浮想翩翩:裹緊衣衫的雨夜,街角亮著的那盞街燈;水花飛濺的車站站臺,半空中飛舞的那片紅葉;脫去綠意的花壇,枯草上凝結的那抹微霜……這個季節,好像總有說不完的感觸,和道不明的傷懷。

霜降詩詞六首:古人們的深秋遐思

傷春悲秋,古人亦然,告別夏天的時候,詩人們就曾有過無限感慨,告別秋天的時候,他們又有著怎樣的遐思呢?

1.思鄉

風捲清雲盡,空天萬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

霜降詩詞六首:古人們的深秋遐思

冬天即將來臨,在外的遊子便顯得格外地思鄉,即便是身負盛名的才子元稹,也難以免俗。一口氣詠了二十四個節氣的元稹,把無盡的思鄉之情留給了霜降這個節氣。在秋天的末尾,他靜靜飲上一杯酒,以期忘卻這他鄉故鄉,忘卻這般哀愁憂傷,忘卻這般深秋裡的彷徨。

2.意冷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

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唐·白居易·《歲晚》

霜降詩詞六首:古人們的深秋遐思

與元稹同科及第的白居易,顯然也和他的這位終生詩友一樣,對霜降這個節氣滿懷傷感。白居易起伏沉落的人生感悟,終於在驟降的氣溫裡,被無限激發。面對寒冷的天氣,面對蕭蕭落葉,面對人至暮年的有心無力,白居易的心裡詩中,滿是心灰意冷之感。

3.羈旅之思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

人煙湖草裡,山翠縣樓西。

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唐·劉長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樓》

霜降詩詞六首:古人們的深秋遐思

在外浮想翩翩的遊子,可不止元稹,唐朝詩人劉長卿也是其中之一。登高遠眺,入目的秋色讓他不得不思緒良多;鴻雁哀鳴,在霜降這日顯得格外悲切;羈旅之思,彷彿也因霜降顯得格外低迷,至於低到什麼程度呢?

《續晉陽秋》裡曾說:“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情緒低迷的劉長卿顯然不需要“白衣”送酒,他是有備而來,自己帶著酒準備一醉方休。

4.釋然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

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宋·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霜降詩詞六首:古人們的深秋遐思

不同於別人的深秋愁緒,文豪蘇軾大約是個深秋裡的樂天派吧。面對寒風瑟瑟,他卻只以“破帽對他的頭很有感情,不管風怎樣吹,抵死不肯離開”的典故,半開玩笑地一筆帶過;面對良辰易逝,好花難久,他也只當夢一場;面對榮辱得失、富貴貧賤,他亦全當過眼雲煙。

清冷的霜降,面對世事紛擾,蘇軾卻說不必耿耿於懷,可見他心裡都是釋然。

5.逸興遄飛

老樹轉斜暉,人家水竹圍。

露深花氣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壯,看山思欲飛。

操舟有吳女,雙槳唱新歸。

——元·王冕·《舟中雜紀其十》

霜降詩詞六首:古人們的深秋遐思

霜降時分,像蘇軾這樣樂觀通達的人還大有所在,元朝王冕就是其中之一。也許是他童年樸實的生活與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熱愛生活和天真不羈的性格。《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說:“冕本狂生,天才縱逸,其體排宕縱橫,不可拘以常格。”所以,當他面對深秋景象時,就顯得與旁人尤為不同:老樹斜暉,竹林人家,秋花微露,一切都是美的,而霜降時的肥美螃蟹更是誘人,那些操舟歸家的女子,嘴裡都哼著歌兒,心情正好;此刻沽酒看山,當然是無限愜意,令人逸興遄飛。

6.雅興

曉向高樓凝望,遠樹枝枝紅釀。

睡起眼朦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楓江上。

——清·黃琬璚·《如夢令》

霜降詩詞六首:古人們的深秋遐思

都說女子的秋思總是萬般愁緒,清代才女黃琬璚卻絲毫沒有在她的秋思裡提起半分哀愁,反倒很有一番雅興:晨起登高望遠,睡眼惺忪下,只見遠處樹木上一簇簇紅色綻放,尋思著莫不是芙蓉花開。細看細想,原來是霜降時的美麗丹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