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脫貧5年——咬定目標加油干

精准脱贫5年——咬定目标加油干

編者按: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5年來,農村貧困人口顯著減少,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邁出堅實步伐,貧困地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貧困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最為關鍵的階段,到2020年完成脫貧目標,任務十分艱鉅。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的決心。

本版聚焦5年來精準脫貧偉大成就,分享脫貧戶、貧困戶、村幹部等一線幹部群眾奮發進取、埋頭苦幹的心路歷程。讓我們萬眾一心、咬定目標加油幹,如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貴州玉屏縣楊柳村脫貧戶洪加元

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的感覺真好

我今年48歲,以前在村裡錳礦廠當搬運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要養老母親、兩個孩子和患癲癇病的老婆。後來,廠子效益不好工作也沒了,感覺走投無路。

2014年,我被列為精準扶貧對象。扶貧幹部鼓勵我養豬脫貧,不僅幫忙修豬圈、鋪進出的硬化路,還向縣裡協調爭取貼息貸款和補貼,想方設法解決困難。我當時下定決心,一定要拼出來。

2016年9月,第一批400頭豬苗進圈,我誠惶誠恐地當了一年豬倌,養的豬成活率超95%,毛利超過20萬元。去年底,村裡召開評議會,我在自願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資格申請書上,紮紮實實地按下了紅手印。現在家裡不愁吃穿,老婆的病一天天好轉,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的感覺真好。

湖南省統計局駐村工作隊隊長周志強

幹部要動腦筋、講方法、辦實事

通道侗族自治縣是革命老區,也是深度貧困縣。羅武村是縣裡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底子差、路子窄。

駐村第一個月,工作隊幾乎每天入戶調研,摸情況、拉家常。最大範圍地聽取心聲,就是為了解決扶貧不到位不精準的問題。“地在山上卻沒有路,農機上不去、稻穀下不來,誰還願意種田?不拋荒才怪!”不少老鄉反映。

基礎設施薄弱是村裡發展產業必須攻克的難關。我們單位聯繫爭取到120萬元資金,專門建設村裡的小型基礎設施。還引導村裡選出5名代表,組成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我們計劃在山上修建1萬米機耕道,發展艾葉、迷迭香等中藥材種植產業。

精準脫貧要取得成效,幹部要動腦筋、講方法、辦實事,確保扶真貧、真扶貧。

寧夏銀川西夏區鎮北堡村支書李飛

不僅自己致富,還帶著老鄉一起

我過去做生意,出租影視拍攝道具。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就在村子附近,把道具買下來出租給劇組,賺了不少錢。後來不少村民都願意跟著我一起幹,我還被選為村支書。

大家靠文化產業脫了貧,不僅物質上有了提升,精神上也富足了。比如,我們村的楊永勝2004年到鎮裡打工,每天工資才18元,如今搞起了劇組拍攝的外聯工作,不僅自己致富,還帶著老鄉一起打拼。

民宿、特色產品展銷、影視攝影棚、道具庫、旅遊車輛、劇組外聯、群眾演員培訓……現在建起了一條龍的服務體,村裡一半勞動力都投身影視文化產業。去年,我們村民的人均純收入超過1.8萬元。

黑龍江佳木斯新勝村支書王樹春

脫貧不返貧,產業扶貧是法寶

2015年起,張鈞和老伴先後患病,高額手術費用幾乎掏空了家底。新勝村156戶貧困戶中因病致貧的佔60%,60歲以上的超過一半。

怎樣讓老弱病殘貧困群體穩定脫貧不返貧,產業扶貧是法寶。漿果合作社與飲料加工廠簽訂單;山藥合作社今年總產量800噸,收入近500萬元……無勞動能力的社員能獲得帶地入社的“地金”,老弱病殘群眾可在合作社從事輕鬆的工作。張鈞現在鎮上的扶貧基地工作,夫婦倆一年能賺2萬多元。

佳木斯市因地制宜推廣種植、養殖、光伏、電商、旅遊“5+N”產業模式,我們村是縮影。聽說市裡還要建47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原料標準化基地,我們要好好爭取,不掉隊。

四川涼山會東縣扶貧移民局局長毛孝碧

將“要我脫貧”變成“我要脫貧”

會東轄區超九成是高寒山地。新一輪扶貧對象精準識別中,全縣識別出貧困村37個、貧困人口25683名。這37個村的基礎設施極為滯後。

將“要我脫貧”變成“我要脫貧”,全縣籌集資金16.38億元,2000餘名幹部職工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駐村幫扶單位幫助貧困群眾轉變觀念,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李開方一家5口住在高坡上,以前連最基本的便道都沒有。全村在開展通村、通社、通戶路硬化建設時,他家門口的臨崖路岩石堅硬,想修路不容易。沒想到他竟一個人在崖壁上一錘一錘地敲,幾個月過去,硬是修通了一條寬1.5米、長近80米的便道。扶貧先扶志,脫貧靠自身。到去年底,村裡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圖片說明:

圖①:新疆呼圖壁縣駐村工作隊員幫農戶檢修農機具。

陶維明攝(人民視覺)

圖②:浙江長興縣陳家埭村近年種植帝皇菊用於製茶,每畝收益逾10萬元。圖為村民搬運菊花。

許 旭攝(人民視覺)

圖③:雲南巍山縣推進電力扶貧,自然村全部通380伏動力電。圖為施工隊改造電網。

張樹祿攝(人民視覺)

圖④:貴州畢節試驗區建立30年來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帶動594萬人脫貧。圖為貴黔高速一段高架橋。

新華社記者 劉 續攝

圖⑤:山東鄒平縣扶貧龍頭企業精準幫扶的一名貧困戶工人在糧場堆放玉米。

董乃德攝(人民視覺)

圖⑥:西藏班戈縣基層合作社組成的商貿公司工作人員清點配送蔬菜。

本報記者 瓊達卓嘎攝

圖⑦:江西安福縣為需要居家治療的貧困戶提供上門巡診,免費送藥。圖為醫生劉柏林一行在巡診途中。

劉麗強攝(人民視覺)

圖⑧:青海三合鎮翻身村地處深山,2016年建設搬遷安置小區。圖為村民星富邦喬遷新居。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攝

圖⑨:廣西哈寶屯的蒙文超(左)躺在樓頂。他家從深山搬到公路邊的新房。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採寫:程煥、王雲娜、禹麗敏、柯仲甲、王冬、張文

統籌:王軍、吳燕、呂莉、黃超、祁嘉潤、郭雪巖、屈信明

製圖: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2日 02 版)

精准脱贫5年——咬定目标加油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