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五十六個民族裡爲何沒有鮮卑,羌,氐,匈奴,羯,契丹,突厥,等民族?

人生恰逢一場夢


一個民族的存在,至少有以下因素:

1、相對固定的生活區域;

2、與周邊不同的生活習俗;

3、有自己的語言。

那麼按照這三個因素來看看這些中國古代北方民族。


匈奴

確切來說,應該是匈奴人。匈奴是一個國家政權名稱,同時也是一個民族名稱。

匈奴後代的去向,主要有三:

1、西遷,成為匈人;

2、南下,融入為漢人或者繼續保持匈奴習俗;

3、繼續留在大漠,融入成為鮮卑人或柔然人。


鮮卑

鮮卑主要分為三大部分:東鮮卑(段部、慕容部、宇文部)、北鮮卑(即北魏拓拔氏和柔然人)、西鮮卑(西鮮卑主要是遷移和混血,主要有:吐谷渾(東鮮卑慕容部的西遷)、乞伏部(鮮卑和敕勒的混血,建立西秦)、鐵弗人(鮮卑、烏桓、匈奴三種混血,建立夏國)、禿髮部(北魏拓拔氏的西遷,建立南涼)。見下圖

鮮卑後裔的去向:

1、東鮮卑大部分成為契丹人,少數成為高句麗人。宇文部中的迭刺部就是契丹八部之一。

2、北鮮卑建立北魏後,大部分在隋唐之後融為漢人;北鮮卑的柔然人,分成三部分:留在本地的成為突厥人,東遷的成為契丹人,北遷的成為室韋人(蒙古人的祖先)。

3、西鮮卑,大部分融入為突厥,少部分進入北魏,和北鮮卑共同融合為漢人。

上圖為中國境內的現代羌人服裝


羌分為先古羌和後古羌兩類。

先古羌是指秦朝之前的羌人,秦朝之後先古羌和東部人融合,成為漢人的基本組成。

後古羌是秦朝之後的羌人,在東漢時因為東漢的殖民政策部分後古羌成為漢人,成為董卓西涼集團的主要構成,其他拒絕漢化的後古羌形成今天的:藏族、彝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阿昌族、景頗族、獨龍族、怒族、土家族等藏緬語族。


氐族一般認為是和羌族是同一個來源。現在新觀點認為氐族是藏族(古吐蕃人)中的白馬藏人,他們和藏人在語言、習俗都有很大差異,因此獨立於羌人而自稱。

氐族在漢朝到三國期間,兩次大規模遷移到關中居住。十六國時氐人建立前秦、後涼、仇池等國家。唐朝時,氐一部分融合為吐蕃,一部分融入到漢族。

現代的白馬人被普遍認為是氐人的後裔。


羯,在晉朝之前沒有文字記錄。因此對於羯的來源,沒有統一定論,但一般公認:羯是南匈奴的一隻。

羯,是否是獨立的民族,也沒有定論。中國史書一般都將羯,稱呼為羯胡,或者是雜胡,即雜種胡。因此有學者認為,羯是北方遊牧民族通婚的後代,是南匈奴的一部分,並非獨立民族。

石勒的後趙,是羯胡的第一個政權。後趙的冉魏為加強自己的統治,號召漢人對羯胡進行種族滅絕性的,羯胡自此很少出現在中國歷史上。

即羯的後代的取消,大部分在冉魏的種族滅絕政策下被殺,少數部分生存下來。北魏權臣爾朱榮、唐朝的安祿山,很有可能就是羯人後裔。


突厥

突厥主要分為東突厥和西突厥。中國史書對突厥的來源有兩種說法:1、是匈奴別種,即是歸附在匈奴下的非匈奴人;2、來自平涼雜胡。

東突厥被擊敗後,漠南部分歸附唐朝,漠北部分歸附薛延陀。其後分別成為唐朝、回紇、後突厥汗國的臣民,最後融入契丹。

西突厥被唐朝擊敗後,要麼臣服唐朝,要麼西遷。

契丹

契丹的來源有被突厥擊敗的柔然東遷形成的說法;有來源鮮卑的說法。根據遼朝相關的資料,契丹人自認為是炎帝后裔。

契丹後裔的動向:大部分在滅國後融入漢人、蒙古人和滿人,少部分跟隨耶律大石到中亞稱霸。遼朝時所畫的契丹人:


從以上可以看出,題主所描述的民族,都是歷史上存在的民族,現在不是改頭換面,就是已經融入別的民族,不再有自己的群聚地和文化,因此可以認為是已經滅亡。

尤其是匈奴、突厥、契丹等這些既是民族名稱,又是政權名稱。在其政權滅亡後,其部落很少繼續用原本的名號繼續存在,更多的是改頭換面,以新的名稱存在。

當然匈牙利人以匈奴後裔自居,土耳其以突厥後裔自居,這就不是這裡要討論的問題。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歷史的長河就像大浪淘沙,使一些個民族強大了,也使一些個民族,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最終到現在形成了56個民族。

在古代我國的北方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少數民族,他們分別有,匈奴人,突厥人,契丹鮮卑和羌族等,大多數的少數民族都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們的歷史沒有被自己記錄下來,只是在生活在中原的漢族人,在歷史的事件中,記錄了他們一些活動,這些個少數民族在不停的融合與崛起,而他們又非常的嚮往物產豐富的中原地區,不時與中原地區的人民,發生衝突,在戰敗後,有的流落到其他的地方,有的已經融入了其他民族。

就此他們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就是匈奴人,相傳,還是在炎黃時期,流落到北方的一個靠遊牧為生的部落,在日漸強大後,不斷的統一其他部落,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民族,在戰國時期,便開始騷擾中原一代的居民,在秦朝時期修築的萬里長城,就是抵禦這個少數民族對中原地區的騷擾。

到了漢代以後,漢高祖劉邦採用了隨和的政策,得到了一個階段的和平,到了漢武帝時代,便發動了大規模的討伐戰爭,將匈奴人徹底打敗,一部分融入到中原地區的漢民族,被皇帝賜予劉姓,一部分遷徙到西域地區便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沒了記載,流落到其他地區的匈奴人,又演變成了一部分其它民族。



像突厥人,據歷史的考證,他們就是從匈奴人那裡演變而來的,但是他們的命運,也同匈奴人一樣,在唐王朝的打擊下,一部分臣服於大唐王朝,被賜予李姓,一部分也是逃亡西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同樣也是如此一部分便變成了其他民族後來的柔然,蒙古等民族。

而至於契丹族,他們的起源在最近有了一些新的猜測,因為他們最早是出現在東北地區,從紅山文化和查海文化推測,早在8000年前,這裡就有居民存在,而他們的興起是在宋朝時期,這個民族很有可能就是東北地區的老居民,在遼寧內蒙古東部出土的一些文物中,發現了很多契丹文化,以及契丹文字,在北宋時期,他們便有了自己的政權,大遼帝國。



這樣一個帶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他們有哪去了呢?

當大遼國被女真族的金國人打敗以後,一部分融入到了女真族中,一部分融入到了漢民族中,又有一部分遷徙到了西域,也就是後來的西遼政權。

而這個西遼政權的契丹人,後來又在蒙古勢力的打擊下徹底消失了。

對於他們的考證,只能從出土文物中找出蛛絲馬跡。


趙志軍001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其實好好看一下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你就會發現羌族赫然在列。而其他的如鮮卑,匈奴,羯,突厥等民族,確實是不見了。


今天的羌人大多生活在阿壩州南部汶理茂地區,這裡地處岷山深處,山高谷深,易守難攻,且交通不便,因此直到今天都很好的保持了羌族原本的文化傳統與面貌。

今天岷山一帶這一支羌人,與五胡亂華中的那一支羌人都是來自古羌集團,都是古羌集團的分支,但二者並不是同一支羌人。

今天岷山一帶的羌人,在遠古時期就從西北的古羌集團中分化出來,他們離開河湟谷底,沿松潘高原一路南下,擊敗岷山一帶的氐人後世居此地,與後來五胡亂華時期的那一支羌人並不是同一支。

而被這一支羌人擊敗的氐人,則離開岷山一帶,南下成都平原,後創造出燦爛的三星堆文明,這在我之前的回答中有關於三星堆人來源的詳細推測說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因此,雖然隨著歷史的發展,曾經龐大的古羌集團慢慢融入中原,但因為岷山一帶交通閉塞,才使得這一支羌文化很好的保存到今天。


Ko蜀北一


東亞是沒有民族的概念的,鮮卑,氐,羌,匈奴等等都是上古的部落聯盟。

鮮卑屬於東胡人主體融入漢族中了,少量的鮮卑人後裔融入蒙古族之中。

氐和羌本是一體的先秦把氐人稱為氐地之羌,後來分化,一部分氐人南下建立古蜀國,古蜀國滅亡後一些氐人逃去越南。氐人一直都存在,五胡亂華就有氐人和羌人,氐人主體也融入漢族中了,現在最後的氐人成了藏族的一支,也就是現在的白馬藏人。古羌人也一樣主體融入漢族中,也是包括藏族羌族等等很多少數民族祖先。隨便說一句,華夏共主大禹就是古羌人,也就是說夏朝就是古羌人建立的。

匈奴人(上層)也是古羌後裔,相傳夏王朝滅亡後桀的一個兒子帶領族人逃往北方大草原,通過合併和征服建立了匈奴聯盟,當然匈奴人裡有黃種人也有白種人,但是領導人是夏王朝的後裔,主體也融入漢族中了,其他的匈奴人稱為突厥人(混血白種人為主)被匈奴人征服的東胡人部落就是後來契丹女真蒙古人。


勇行萬里路


確實我們現在看不到這些民族了,其實這些民族就在我們漢族之中,只不過中國歷史否定這些事實,因為中國歷史是儒家士大夫所寫,他們要將漢族說成都是炎黃子孫,是純正得血統,不能將胡人(東夷、南蠻、北狄、西戎)說成是漢族。

西晉惠帝時出現了八王之亂,接下來就是“五胡亂華”,這五胡是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他們入主中原開始大量屠殺漢人,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衣冠南渡”,就是漢族渡過長江向南方遷移,北方開始建立了十六個遊牧民族的國家。崔鴻私下撰寫的《十六國春秋》中記載著後趙(羯)時出現過漢人冉閔屠殺羯族,時間只有二年;還有一個漢族政權是前涼張駿、張重華、張天錫(301-376),376年前秦滅掉了前涼統一了北方中原地區。前秦苻堅統一了北方開始向東晉進攻,苻堅帶領80萬大軍進攻東晉,東晉(漢族)8萬人通過《淝水之戰》打敗了前秦苻堅,苻堅回去後就被殺。但是,當時東晉(漢族)人太少,無力統一北方中原地區。

385年,鮮卑拓跋珪建立北魏,並於439年統一了中原北方地區。43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將110個鮮卑姓改為漢姓,我就簡單介紹幾個現在的常見的姓:元、胡、陸、艾、樓、婁、溫、連、路、劉、畢、陳、薄,等等。(當時北方沒有看到漢族來阻止)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557年,東魏變北齊;西魏變北周。北齊被稱為“禽獸皇朝”;北周文帝宇文泰又一次胡化,將漢姓改為鮮卑姓。(當時也沒有看到有漢族來阻止)普六茹堅承襲父爵,官至柱國、大司空。518年統一了中國(滅掉了南方),建立了隋朝,廢掉了鮮卑化和胡化的政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楊堅。同時,用漢字、漢姓、漢文化,否則中華民族的文化將被打斷。

李淵的祖父是大野虎,在北周時官至八大柱國,太尉。李淵的父親李昞,李昞承襲父爵,被封為“唐國公”,李淵承襲父爵也被封為“唐國公”。618年唐建國,李淵和李世民都稱自己是漢族,祖先是(西涼)隴西李暠,李暠祖先是漢代的飛將軍李廣。眾所周知,李廣的孫子李陵,李陵因投降匈奴被漢武帝分二次將他在隴西的家族全部殺光了,怎麼會有李廣的子孫呢?所以說,隋唐王朝就是鮮卑王朝。唐朝以後又發生了二次“衣冠南渡”,第一次是在安史之亂,第二次是黃巢造反。由於唐朝建立以後,李世民將大量得遊牧民族融入到漢族中來,他們有匈奴、鮮卑、羯、羌、氐、柔然、突厥等民族,所以唐朝時二次衣冠南渡的漢族就不是真正的漢族,他們都是胡人漢化的,他們到達南方,被稱為是“客家人”。實際上,中華民族的血緣從古羌純漢人向通古斯人轉移。

唐朝被滅,後面是五代十國,許多漢化的胡人,又一次胡化,當時出現了沙陀、党項、突厥、回紇、契丹等等民族。到了蒙古滅南宋,以後明朝滅元朝,這些遊牧民族又一次漢化,成為了漢族。我舉一個例子:中國人口普查時發現了一個最少的姓“難”字,他們在河南焦作武陟縣,他們的祖先是鮮卑人,他們現在是漢族。韓國文化部知道了這件事,立刻與中國聯繫,因為韓國也有這個“難”姓,他們想尋根問祖了,他們與武陟縣難姓擁有共同的祖先,就是這些鮮卑族是從東北(通古斯)那面過來的。

所以說,一千多年前的匈奴、鮮卑、羯、羌、氐、柔然、突厥等遊牧民都融入到漢族中來了,除了有部分的羌族在今天的四川、西藏、甘肅等地還存在。中華民族的漢族是一個融入的民族,融入的基因是漢字、漢姓、漢文化。


張律明


我估計是有的。那為什麼不出現呢?我認為原因有三。一是這幾個民族與漢族都有過生死戰爭,少數人為了生存早以隱瞞或直接漢化,二是在確定民族成份時,國家考慮到民族關係與今後融合而改成其他民族(比如不直譯以音譯取名),三是人數較少的民族沒取名而直接劃規相似的民族。


太陽人CXh


匈奴與現在蒙古族人有些血緣,鮮卑融入蒙古、漢、錫伯這些民族,羯源於月氏,其後代生活於現在的新疆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氐現已經融入漢族。羌族為四川、貴州一帶生活的少數民族,人口不到30萬,突厥被整出去了,就是現在的土耳其和匈牙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