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鐵誕生到我國軌道交通發展 先進雷射技術應用從不缺席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條地鐵—— 大都會線在倫敦正式建成並投入運營這標誌著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在世界上誕生。

從地鐵誕生到我國軌道交通發展 先進激光技術應用從不缺席

乘坐地鐵上下班的上班族,是否有想過:這世界第一條的地鐵是何方大神想出來的?是什麼樣的靈感讓這位大神將這個地下通行落實?

1800年到1831年間,倫敦人口從不足100萬上升到175萬,城市中心佈滿了房屋,街道越發狹小不堪,高峰時間出租馬車形成擁堵,交通成了倫敦的一大難題。倫敦市組織了交通委員會徵集方案,律師查爾斯皮爾森提出了修建“倫敦中央火車站”的設想,他認為只要火車通到城市中心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

從地鐵誕生到我國軌道交通發展 先進激光技術應用從不缺席

從地鐵誕生到我國軌道交通發展 先進激光技術應用從不缺席

“世界地鐵第一人”倫敦金融城律師、下議院議員查爾斯·皮爾遜

但是查爾斯·皮爾遜在第一條地鐵尚未完工前,他已去世。

1863年1月10日倫敦大都會線通車,開張當天即有4萬名乘客搭乘該條線路,列車為每10分鐘一班。到了1880年,擴展後的大都會鐵路每年運載4千萬名乘客。大都會地鐵至今已經歷了100多年,目前這條地鐵已延伸運至88.5千米,61個車站,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一條地下鐵道。

直到今天,地鐵伴隨城市發展已經走過150多年的歷史,地鐵憑藉其強大的輻射能力,以一種快捷、安全、高效的形式通過對居住者生活的影響,為緩解城市交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地鐵誕生到我國軌道交通發展 先進激光技術應用從不缺席

1971年1月我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開始試運營,隨後,天津、香港、上海、廣州、重慶、武漢、深圳等多個城市開始陸陸續續建設地鐵,截至2018年,中國已經有35個城市建成地鐵並投入使用。

地鐵在給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地鐵自身發展也在不斷對軌道車輛製造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須不斷的升級,才能實現城市建設發展的需求。

在軌道車輛製造行業中,激光加工製造技術備受矚目,激光加工技術是軌道車輛製造行業中近些年最重要的製造技術方法,對軌道車輛製造工藝水平的提升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面對輕量化與高速化的趨勢,激光加工也持續為其提出新方向、新課題。

北京地鐵14號線

從地鐵誕生到我國軌道交通發展 先進激光技術應用從不缺席

北京地鐵14號線

早在2012年,北京地鐵14號線試運營時,其列車車身全部不噴塗,通體都是材料本身的金屬色,只有車頭為了裝飾噴塗了紅色。據悉,以往的地鐵車身由碳鋼製造,這種材料每3至5年要噴塗一次,否則容易生鏽,影響車輛壽命。北京14號線的列車車廂製造採用了由北工大參與研究、創新的激光焊接不鏽鋼技術,這一技術使得車體材料可以從以往的碳鋼換為更加抗氧化的不鏽鋼。因此14號線的車體無需噴塗料,便可直接投入使用,不僅節省了噴塗的費用,也更加環保。

青島市地鐵11號線

從地鐵誕生到我國軌道交通發展 先進激光技術應用從不缺席

青島市地鐵11號線

2016年12月21日,青島市地鐵11號線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下線。該車設計最高運行時速達120公里,是目前國內速度最快的地鐵列車。此次列車車體使用了不鏽鋼機車激光焊接系統,一次性完成一節車廂的焊接。不僅提高了不鏽鋼車體結構的密閉性和整體強度,而且使車體更加光滑平整,外表更美觀。

激光製造網瞭解到:激光焊接技術在軌道車輛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在歐美髮達國家,很多軌道車輛的零部件都是採用激光焊接技術完成的。在中國,軌道車輛車體的不鏽鋼應用對激光焊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強激光焊接工作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地鐵是公共福利,它更是一個現代化大城市發展的重要標誌。當下的中國,地鐵將會逐漸覆蓋更多的城市。在城市地鐵發展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一定不要忘了先進激光技術給軌道車輛美觀度、輕量化、安全性帶了的巨大變化。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承辦城市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之一,800萬莫斯科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要乘一次地鐵,地鐵擔負了該市客運總量的44%。

東京地鐵的營運里程和客運量與莫斯科地鐵十分接近。巴黎地鐵的日客運量已經超過1000萬人次。紐約的地鐵營運線路總長居世界首位,日客運總量已達到2000萬人次,佔該市各種交通工具運量的60%。香港地鐵總長雖然只有43.2公里,但它的日客運量高達220萬人次,最高時達到280萬人次。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地鐵,城市的交通狀況將會怎樣?

反正我是不敢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