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格證」綜合素質考點習題:基本能力

單項選擇題:

1.趙、錢、孫、李四個人比誰的體重最重。已知:趙、錢的體重之和與孫、李的體重之和相等,趙、李的體重之和高於錢、孫的體重之和,而錢的體重高於趙和孫的體重。那麼,下列哪項為真?( )

A.錢的體重最重

B.趙的體重最重

C.孫的體重最重

D.李的體重最重

【參考答案】D。由題幹可知,趙+錢=孫+李,趙+李>錢+孫,可以推出李>錢。又錢>趙,錢>孫,所以李>趙,李>孫,所以李的體重最重。


2.在Word的編輯狀態,被編輯文檔中的文字有“四號”“五號”“16磅”“18磅”四種,下列關於所設定字號大小的比較中,正確的是( )

A.“四號”大於“五號”

B.“四號”小於“五號”

C.“16磅”大於“18磅”

D.字的大小一樣,字體不同

【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Word文字的格式。“四號”“五號”“16磅”“18磅”都表示文字的字號,其中“四號”大於“五號”,“18磅”大於“16磅”。


3.新疆的葡萄莊園的產量逐年上升,葡萄的供過於求導致價格的下降。如果不對葡萄莊園種植葡萄加以限制,葡萄的價格還將進一步下跌。政府為了提高葡萄價格,讓葡萄田閒置,並給這些農民提供直接的補償金。每個莊園的補償金都有一個明確的最高限額。政府的該計劃如果成功實施,不會給財政帶來淨負擔。以下哪項如果正確,是解釋其原因的最佳依據?( )

A.葡萄價格如果提高,政府可以依靠向莊園的利潤徵稅而取得收入

B.5年前政府曾使用過同樣的計劃,當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政府規定獲得補償金的農民不能利用退出生產的葡萄田種植其他作物

D.那些閒置葡萄田的補償金相對於種植葡萄產生的收益來說只佔很小一部分

【參考答案】A。本題文段的結論是:給葡萄田閒置的農民提供補償金不會給政府的財政帶來淨負擔。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政府必須有其他收入來彌補補償金的支出。而A項“葡萄價格如果提高,政府可以依靠向莊園的利潤徵稅而取得收入”正好達到這一效果。B項“5年前政府曾使用過同樣的計劃,當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並不能保證這次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C、D兩項都是無關項。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材料分析題:

題目:

老家

孫犁

前幾年,我曾謅過兩句1日詩:“夢中每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幾天,又接連做這樣的夢:要回家,總是不自由;請假不準,或是路途遙遠。有時決心起程,單人獨行,又總是在日已西斜時,迷失路途,忘記要經過的村莊的名字,無法打聽。或者是遇見雨水,道路泥濘,而所穿鞋子又不利於行路,有時鞋太大,有時鞋太小,有時倒穿著,有時橫穿著,有時系以繩索。種種困擾,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其實,“文化大革命”以後,我已經回過兩次老家,這些年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裡已經沒有親人,回去連給我做飯的人也沒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認識的老年人,越來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認識,見面只能寒暄幾句,沒有什麼意思。

人對故鄉,感情是難以割斷的,而且會越來越縈繞在意識的深處,形成不斷的夢境。

那裡的河流,確已經幹了,但風沙還是熟悉的。屋頂上的炊煙不見了.灶下做飯的人,也早已不在。

老屋頂上長著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舊,都指點著說:“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來了。”

最近有朋友到我們村裡去了一趟,給我幾間老屋拍了一張照片,在村支書家裡,吃了一頓餃子。關於老屋,支書對他說:“前幾年,我去信問他,他回信說,也不拆,也不賣,聽其自然,倒了再說。看來,他對這幾間破房,還是有感情的。”

我解嘲似的說:“那總是一個標誌,證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戶。人們路過那裡,看到那破房,就會想起我,唸叨我。不然,就真的會把我忘記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舊的終歸要消失。

(1)文章第一段詳細描寫了各式各樣的夢境,這樣寫有什麼作用?第四段作者對老家河流、風沙、屋頂、炊煙、做飯的人……的回憶,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手法?營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

(2)通觀全文,簡要分析作者對老家懷有什麼樣的複雜心情。

【參考答案】

(1)第一段之所以描寫各式各樣的夢境,是為了更好地表現作者對故鄉難以割斷的感情,這種思鄉之情縈繞在意識深處,自然會形成不斷的夢境,這樣寫使文章更形象生動,更真實可信。

第四段主要運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樸素的語言寫出真情,營造了一種物是人非、深沉淒涼而又傷感的氣氛。

(2)作者對老家的心情是複雜的,矛盾的。作者思念家鄉,尊重家鄉,卻不想再回去。一是因為家裡已沒有親人;二是因為所認識的老年人越來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認識;三是因為新的正在興起,舊的終歸要消失。故鄉的面貌正在發生變化,老屋終將消失,表達了作者對老屋雖傷感而又理解的矛盾心理。因此,只得以不斷的夢境和悠悠的回憶來化解內心世界的矛盾。

寫作題: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人生之路不是一馬平川,有坦途就有坎坷,有甜蜜就有苦澀。

人生之路,從來都與挫折相伴而行。然而,挫折對於強者來說是一塊塊墊腳石,是通向成功的一級級階梯;對於弱者則是一個個絆腳石,會把弱者跌得鼻青臉腫。

挫折,有時候也會像一座沙漠,試圖使人迷失方向。然自信者手中始終會握著一枚“指南針”,他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勇往直前地向著目標進發;而失意者卻像一隻無頭蒼蠅,撞到哪兒算哪兒,一輩子也走不出“沙漠”。

請根據以上資料,聯繫實際,寫一篇論說文。

要求:用規範的現代漢語寫作。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含義,題目自擬,立意自定,觀點明確,分析具體,條理清晰,語言流暢。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

人生自古誰無“挫”

——笑對挫折成就未來

在狂風面前,大海選擇了化痛苦為浪花,才不致使自己成為狂風的俘虜;在暴風雨面前,蒼鷹選擇了化痛苦為磨鍊,才不致在風暴中葬送自己;面對挫折,我們該沉寂嗎?消沉嗎?深陷其中嗎?不!作為未來的教師,要用百分百的勇氣與智慧戰勝它,用樂觀與不服輸的精神壓倒它,用努力與汗水去澆灌祖國的花朵。

面對挫折時我們要積極樂觀。人生就像大海,風浪受傷都是不可少的,成長必然會伴隨受傷和風險。

但換個角度看,每一個困難與挫折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磨鍊意志的機遇。桑蘭在遭遇人生重大變故時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就算她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了,她也不後悔練體操。正是因為她的勇敢與樂觀,才使她笑對挫折,成就了她非凡的人生。生活因挫折而精彩,生命因笑對挫折而更加絢麗。在挫折面前,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也許烏雲背後依然是燦爛的晴天。

接受挫折我們要學會逆境時厚積薄發。人的一生註定有坎坷,有泥濘,有悲歌,有挫折,不能因一時的跌倒而一蹶不振,要善於在逆境中思考,總結失敗的教訓,尋找成功的經驗,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鄧小平戎馬一生,三起三落,最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奠基人,雖然他在文革期間被下放江西,但他沒有過多抱怨,而是堅持每天讀書看報,通過三年的思考,他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最終成就一番偉業。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所以說要重視日常積累,在逆境時不畏懼,厚積薄發,以成就非凡的人生。

接受挫折我們要學會逆境時永不言棄。作為未來的老師,必然會在教學過程中碰到一些教學難題。

比如說:教學壓力大、工作條件簡陋,或者儘管很努力但就是不被認可,更會面,臨班級中的“頑固分子”。

此時,最重要的是在挫折面前堅持到底,永不言棄,最終擊敗挫折,笑對挫折。霍金之所以有永不言棄的堅持,中國女排之所以有永不言棄的頑強,愛迪生之所以有永不言棄的勇氣,都是因為他們堅信挫折是對成功的考驗。永不言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精神,只有在挫折面前永不言棄才能看到前方的光芒。

人生的旅途總是荊棘密佈,跌宕起伏,沒有誰能夠平步青雲,但是挫折不是前行的攔路虎,而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指南針。在挫折面前,學會逆境時積極面對、厚積薄發、永不言棄,定會“天塹變通途”,“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就屬於自己的輝煌!

【名師點評】

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挫折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挫折對於強者來說是一塊塊墊腳石,是通向成功的一級級階梯,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笑對挫折,戰勝挫折,最終成就未來。以教師觀的角度來說,文章的立意就是:用百分百的勇氣與智慧戰勝挫折,用樂觀與不服輸的精神壓倒挫折,用努力與汗水去澆灌祖國的花朵。文章採取排比式開頭,氣勢磅礴,富有文采,考生可借鑑。接著三個策論式分論點,強調教師要戰勝挫折,分別需要:學會逆境時積極面對、學會逆境時厚積薄發、學會逆境時永不言棄,並用了桑蘭、鄧小平的事實論據加以論證,增加可信度。文章的結尾再一次重申總論點與分論點,用“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的詩句來昇華主題。文章的標題《人生自古誰無“挫”》也是本文的一大亮點,改寫自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可供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