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投資者必須要「底線思維」 否則全軍覆沒!

摘要

最近更新文章的頻率比較低,有投友以為我對P2P網貸行業失去信心,所以就寫的少了,其實並非如此。

最近更新文章的頻率比較低,有投友以為我對P2P網貸行業失去信心,所以就寫的少了,其實並非如此。

2018年已經過去的10個月裡,親身經歷了P2P“暴雷潮”、股市頻頻“跳水”、以及看到私募基金延期兌付,購房者因降價“維權”等,金融投資市場何謂風波不斷。

雖然在這風波中自身損失不大,但是這系列事件發生,對我的衝擊很大,開始對以往的投資理財進行反思,尋找需要堅持執行和不足之處需要改進的理念、思維、方法。

所以最近這段時間更多的時間是在思考、觀察、總結、學習。其中閱讀了《新經濟下的財富管理》、《學會花錢》、《財務自由之路》、《理財規劃師基礎知識》等近10本書;聽了簡七、吳賽美等老師的理財課程。

因此時間寫作少,公眾號文章更新頻率低,希望在有更多的學習輸入後,能向投友輸出更多的有價值的投資理財的文章。

投資理財中正確的理念、方法、思維、認知比具體的方法更重要

雖然網傳“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但是並不是這些道理並不重要,只是我們沒有毅力去執行,或過程出了差錯。如果很多道理我們都沒有聽過,那人生就更可能過不好了,明白一些道理,以此為指引而踐行,人生過得不會太差。

人生如此,投資理財也是如此,只有擁有正確的投資理財理念、思維、認知,才能在投資中減少損失。在這段時間的投資理財學習中,我越發覺得這些比具體投資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我們常常看到許多理財書、課中告誡我們不要投資不瞭解的產品,因為認知很重要,如果不瞭解,採取的行動十有八九錯了。

正確理念、思維、認知,對於多數人來說,或許是正確的“屁話“,而只有聽或看多了這些才能成為自己的信念、乃至執念,去指引我們的投資理財行為,儘可能避免風險。

P2P投資者必備“底線思維”

在這次P2P“雷潮”中,損失最大、最慘的不是哪些雷了幾十、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人,而是把所有家當雷掉的人,他們在投資時,不計最壞的打算,毫無底線把錢投向P2P。

比如下面這位近期跟我交流的投友,不惑之年,沒有工作,把所有的錢投向網貸,結果全沒有了,目前後悔不已。

P2P投資者必須要“底線思維” 否則全軍覆沒!


作為投資理財者,我們一定要有底線思維,因為投資都有風險,所謂風險就是虧損錢,所以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這筆錢投資失敗,一分本金沒有能接受嗎?

P2P投資者必須要“底線思維” 否則全軍覆沒!


底線思維(bottom-line thinking)是一種思維技巧,擁有這種技巧的思想者會認真計算風險,估算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並且接受這種情況。

我剛開始投資P2P的時候,每個平臺投資的少,但是投資了多個平臺,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當初在網貸行業工作為了研究每個平臺,另一方面是基於底線思維的考慮,就是投入某平臺的錢,該平臺雷了,損失的這筆錢在我的承受範圍內。

剛畢業進入職場一兩年的時候,我幾乎把所有的錢投入了網貸裡。當時的考慮也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即使全雷了,還有時間翻身,更何況單身狗一枚,父母健康,目前不需要贍養,家庭責任輕。

但最近一年,我就開始把資金分散投資,真正考慮自己的資產配置問題。因為通過這幾年的打拼,積累的財富越來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到了買房、撩妹成家的時候。

如果此時把錢全部投網貸,全雷了,這種最壞情況出現,我是極有可能接受不了,形成很大打擊,影響我今後的人生髮展。

由於這種底線思維的考慮,我資金做了分散投資,沒有把所有錢放網貸裡,所以在這次P2P“雷潮”中損失較小。

這種思維不僅適用於投資理財中,還有我們的人生髮展的各項決策中。

我今年初辭去原先的工作,進入保險公司做代理人,沒有任何底薪,沒有賣出一份保險,就一分錢也沒有,這個就類似創業、做生意,只是自己不要生產產品,由保險公司提供,其他的都要自己去做。

當初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我思考了許多問題,比如:

一直沒有出單我能堅持多久?

如果在保險行業沒有做好,對我後面去其他公司求職有啥利弊?

如果沒有做成功對我自己成長有啥幫助?

……

反覆估算創業“失敗”的結果,能接受,我才出來做的。

投資人如何踐行底線思維

道理懂了,那在投資中怎麼踐行?運用到實際理財過程中去。

在P2P“雷潮”沒有發生時,很多人投資P2P是“上癮”的,就是一有錢就投資入網貸,為了抵消平臺發的幾個紅包,獲取更高的收益,全部家當投入網貸,控制不住自己。

P2P“雷潮”後,讓絕大部分“上癮“的人醒悟過來,謹慎對待P2P,甚至遠離它,但是還有些人,在看到行業逐漸好轉的情況下,剋制不了平臺的活動、高息誘惑,又開始準備全部家當投入網貸。

對了這些人,以及防止我們自己以後投資中出現把所有家當購買某一種理財產品的情況發生。我們要強制自己購買一些低風險的“契約型“金融產品或資產。

什麼“契約型“理財產品,就是對投資期限、方式有約定的,如果違反就承擔一定的損失,所以投資者不會輕易退出。比如憑證式國債,一般3年或5年期,如果提前退出就收益受損。

房子也是“契約型“資產,購買房首付完,就是每月支付房貸,如果不按交錢,銀行就會把房子收回。所以為了交下個月的房貸,你就不會把所有錢投P2P、股市或其他金融產品裡。

國債利息低,不想投;房子太貴,買不起;那就可以去保險公司買一份年金險,在一定年數里,每年交一筆錢,獲得五六個點的複利收益(如果單利算,時間長,年化收益可達8%以上),同時如果急需一筆錢,可以通過保單貸款週轉。

在國家法律不允許保險公司解散的前提下,這筆錢本金萬無一失。

底線思維是讓投友留住一片青山,因為只有“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才有更大的資本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