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临川之南约一百五十里处有山峰巍然而高大,神似芙蓉,曰芙蓉山①。其郡脉之宗,广大雄峻,跨连临川、南城与宜黄三地,诸山环抱,列嶂如屏如翼,规模形胜,视他方特异。元代何中②诗曰:“苕苕青芙蓉,峻秀琢寒玉。危流千丈飞,铿訇石相触。幽阁鱼龙宫,荒寒雾雨蓄。凄神不可留,前登散遐瞩。参差杂花动,香气泛幽谷。日照丹霞开,万峰洗晴绿。”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芙蓉山)

笔者客居临川十数载,暇余之时慕名四上芙蓉山,从临川区茅排乡上山村一铁矿处,沿山涧古道拾级而上即可登顶。其高千余米,临川最高峰,与抚州最高峰南丰军峰山南北对峙,山中林木葱笼,终年云雾缭绕,宛若仙境一般,绝对是神佛修行悟道的理想场所,故山巅有一石殿,相传最初列祀三仙。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军峰暮色 摄影者:哆咪 )

至于芙蓉山石殿所祀三仙是何方神仙?笔者认为三仙应指临川道教主要祭祀人物浮丘伯、王方平、郭族,王、郭二仙拜师浮丘伯得道成仙,临川有二仙桥地名传说由此而来。早年临川诸多山岳道观祀奉三仙,如仙桂峰会仙观、灵谷峰隐真观等。不过,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些本土道教宫观逐步被外来释教佛宇所取代,有点鸠占鹊巢的味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至明代芙蓉山三仙祠改为芙蓉庵,继续享受三地往来百姓香火奉祀,保境佑民。由于交通改道人迹鲜至以及古庙年代久远疏于料理,今石殿内部木构圮毁,仅存石砌堡垒依旧屹立于山巅,颇为壮观。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芙蓉山巅石殿)

无奈芙蓉山地处偏僻遥远,更何况天下名山众多,除非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不然即使景色再如何奇异绝美也只能是藏在深闺无人识。正如曾南丰先生《拟岘台记》记载:“抚非通道,故贵人蓄贾之游不至。”在古代,因为抚州所处位置不在主要交通要道上,所以来往抚州的外地商人游客并不多,而芙蓉山地理位置相对于抚州而讲,那就更加不在所谓要道上。不过,明代资深旅游爱好者徐霞客先生与芙蓉山之间却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际遇,还曾在此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足可见其“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精神。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明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先生在其年届五十自感老病将至之时,不顾天下时局动荡不安及个人安危,开始了其人生最后一次悲壮的“万里遐征”,历时四年。十月,他从家乡江苏江阴出发,遍历江西、湖南,沿途游览了西塘、龟峰、龙虎山、会仙峰、麻姑山、芙蓉山、武功山等地。在江西游览期间,他由南城前往宜黄时途经芙蓉山,还在山巅庙中住宿了一夜。在徐霞客先生旅游考察报告《江右游日记》中记载:“十八日,别调御诸君。十五里,午至麻姑坛……坪复登岭,岭峻而长,共五里始达岭头,即芙蓉东过之脊也。脊二重,俱狭若堵墙,东西连属。脊南为南城属,下有龙潭古刹〔在深坑中,道小不及下〕。脊北为临川属。

度脊而西即芙蓉山,自南而北高亘于众山之上。其山之东则临川、南城之界。西则宜黄属矣。循山之东北又上里许,山开一箝东北向,是为芙蓉庵,昔祠三仙,其今僧西庵葺为佛宇,遂宿其中。十九日,从庵侧左登,皆小径,直跻一里,出峰上。又平行峰顶,北最高处为三仙石。登其上,东眺黄仙峰,已不能比肩;南眺军峰,直欲竞峻;芙蓉之南,有陈峰山在十里内,高杀于芙蓉,而削峭形似,盖芙蓉之来脉也。凭眺久之,从峰北小径西下里许,与石坪西来之大道合。又下五里,忽路分南北。始欲从南,既念大路在北,宜从北行,遂转而北,始有高篁丛木。”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上山村)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竹纸制造)

如今徐霞客旅行线路热度不断上升,各地都在纷纷申报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大力挖掘和保护徐霞客游线文化遗存,也不知芙蓉山几时才能蹭到这个热点,然后修复“徐霞客投宿之地”-芙蓉山巅庙宇,保护好徐霞客游线文化遗存流传后世。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抚州临川最高峰芙蓉山巅峰发现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附:

芙蓉山 元 何中

苕苕青芙蓉,峻秀琢寒玉。

危流千丈飞,铿訇石相触。

幽阁鱼龙宫,荒寒雾雨蓄。

凄神不可留,前登散遐瞩。

参差杂花动,香气泛幽谷。

日照丹霞开,万峰洗晴绿。

东芙蓉山 明 吴杜庠③

东上芙蓉十里遥,盘回路转半山腰。

火添石鼎烹茶叶,水润枯田灌药亩。

松壑昼闲秋早到,竹窗风细暑全消。

道人爱客来登眺,招我仙坛听洞箫。

注释:

①芙蓉山,位于县境南端(今临川区茅排乡山陂村委会上山村),因山的形状似芙蓉而得名。诸峰环抱,山势雄伟,跨连临川、南城、宜黄三县边陲,主峰海拔1176米,是境内最高山峰。山岭原有庙宇,内铸三尊铜像,相传为祭祀唐朝郭子仪的妻“荣华娘娘”所建,“文化大革命”中,庙宇全毁,存有遗迹。

②何中(1265-1332),字太虚,元代,乐安人,文学家、诗人。

③吴杜庠,明代,生卒不详,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