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徹底搞清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荊州歸屬問題,拿走不謝!

有云,得荊州者得天下。很多三國粉對不同時期的荊州歸屬問題有點懵圈,索性借這次機會把問題徹底回答清楚,希望不留尾巴。先普及一下比較基礎的問題,東漢末年的荊州,由七個郡組成:南陽、南郡、江夏、長沙、武陵、零陵、桂陽。至於後來曹操從南陽郡分出襄陽郡等新郡,都在老荊州地盤內,肉爛都在鍋裡,為不引起歧義,下文依然沿用老七郡來說事。

一次性徹底搞清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荊州歸屬問題,拿走不謝!

關羽劇照

大家之所以搞暈,主要是不同事情、不同事件下“荊州”概念所指不同,一會這樣一會那樣,比如“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和赤壁之戰前向曹操投降的“荊州”,概念完全不同。劉備所謂向孫權借的荊州,剛開始是借的公安城,由來又借來孫權控制的治所設在江陵的南郡。關羽失的荊州,僅僅是指南郡、武陵、零陵等三郡。今天所說的荊州,其實就是三國時代的江陵。

一次性徹底搞清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荊州歸屬問題,拿走不謝!

關羽雕塑

我們將三國時期的荊州分成幾個階段來說,大夥就會更加清楚明白:

1、劉表時期:除了在曹操佔有的從張繡手裡奪來的南陽郡,劉表保有荊州其他六郡,治所設在襄陽縣。

2、劉琮投降曹操時期:除了治所在夏口的江夏郡在劉琦、劉備手裡,其他六郡都歸曹操了,包括襄陽。

3、赤壁之戰後:曹軍退守襄陽、樊城,依然握有南陽郡;經過周瑜一年多與曹仁的爭奪戰,最終將南郡劃歸東吳所有,此時孫權佔據了南郡和江夏郡,分別任命周瑜和程普為太守;劉備則趁亂佔有荊南四郡:長沙、武陵、零陵、桂陽。並在南郡地盤築公安城駐軍,隨後以公安地盤太小容不下駐軍為由向孫權借得整個南郡。孫權為啥要借如此地利位置一場重要的南郡給劉備,他傻嗎?當然不是,借出南郡,就等於把曹操集團的軍事壓力全都甩給了劉備。事實上後來關羽的丟掉南郡也印證了孫權的精明。

一次性徹底搞清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荊州歸屬問題,拿走不謝!

湘水劃界

4、湘水劃界、孫劉重分荊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取得益州,孫權索要荊州不成,派呂蒙成功拿下長沙、零陵、桂陽,為避免與曹操、孫權在西線、東線雙雙開戰,劉備與孫權講和,以湘水為界瓜分荊州: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歸孫權。

5、江陵之戰,關羽失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陸遜等先後誘降了駐守公安的將軍傅士仁和駐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劉備集團包含南郡、武陵、零陵三郡的荊州全部丟掉,荊州最高軍政長官關羽陣亡。自此整個荊州除了南陽郡,其他六郡全為孫權勢力範圍了。

基本就這樣了。講清楚了嗎?不清楚就再加點,加量不加價,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