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官员如何“孝敬”上级?有显规则也有潜规则,水很深!

古代特别是清朝的官员,简直将送礼提升到了艺术层面,令人叹为观止。常言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折合成现在大约有两千到三千万。这里的清知府还是指相对清廉的知府,不清廉的又该有多少雪花银呢?太吓人了。当然,清朝官员捞的银子也不是全部揣在自己腰包了,还要向上级各种“孝敬”,以换取更高的官位,在更大的平台上捞更多银子,循环不息。下面咱们就盘点一下,古代官员的“孝敬”艺术吧。

古代历史上官员如何“孝敬”上级?有显规则也有潜规则,水很深!

清朝官员

能摆上台面的“孝敬”:冰敬和炭敬

古道西风瘦马,空调wifi西瓜,想想都是极美的。问题是古人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冬天只能围着炭火吃西瓜,夏天只能用冰镇西瓜。那时候也没冰箱,冰都是冬天去冰存放在冰窖里,到夏天已经融化的十之七八,这么奢侈的事情平民百姓想都不敢想的。正因为此,向各种上级官员或者在京官员一年两次进献冰敬、炭敬就成了通用的显规则。当然,并不是真的送炭送冰,而是用银子代替,至于数量多少,具体情况而定吧。

古代历史上官员如何“孝敬”上级?有显规则也有潜规则,水很深!

清朝官银

能摆上台面的“孝敬”:火耗银分成

知府在辖区内向老百姓收取的赋税,通常都是散银,集中在巡抚或总督那冶炼成大块官银,这里面有损耗啊,所以会再向百姓额外摊派些火耗银。这些火耗银,大部分就被官员们揣起来了,再给上面的巡抚们分一部分,彼此相安无事。雍正时期出台的“火耗归公”引起那么大反弹,就是因为断了地方官的财路了呗。

半摆上台面的"孝敬":程仪、红白喜事等

什么是程仪呢?通俗说就是车管费。上级要外调、出差或者远游,趁机送上一笔差旅费用。对这种套路上面还是知道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至于红白喜事就更容易理解了,上级返乡丁忧、纳娶小妾、儿婚女嫁、乔迁等,都是要孝敬银子的,除非是不想在官场混了。

古代历史上官员如何“孝敬”上级?有显规则也有潜规则,水很深!

台面下的暗箱操作:雅贿

这里就很绝妙了。知府、知县等有时候为了结交大员,会花大价钱购买极富价值的书画亲自送上府去,收礼的大员呢,往往会皱着眉头说你这幅画是赝品啊,这样吧,留在我这好了,给你十两银子算我买的。日后该办的事就办了,彼此心照不宣,默契的很。

在这方面,古人并没有被限制想象力,只是这些封建糟粕应该受到严厉的批判和杜绝。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孝敬的艺术”吗?欢迎讨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