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衣裳---汉服,该如何传承?

文化 | 华夏衣裳---汉服,该如何传承?

论起汉服,我们总是会想起一群美丽的女子在都市繁华的街头穿起千年前的服饰,或举纸伞,或拿团扇,衣袂飘飘,款款走来。

这画面,自然是极美的,但是总会有些声音在耳畔不时传来。

“这些衣服不对,是赝品!不是正宗的。”

“这种衣服怎么能穿出来?在过去只是礼服。特定的场合才能穿啊。”

“这些年轻人啊,怎么了?是故意博眼球吗?就没有其他正事做吗?”

等等等等不支持的声音总是伴随着汉服在街头出现而涌现。

但是,我们是否仔细想过,你看到她们穿了这些衣服,有觉得不美吗?你是不是也会不自觉被吸引?

文化 | 华夏衣裳---汉服,该如何传承?

古装女子

汉服,不仅仅只是一种服饰,她更是中华民族灵魂的一面,是我们华夏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

服饰,是一个体系,不单指衣服,还有首服,包括冠、巾、帽、发式等多种形式。附着在服装之上的纹饰图案,环佩绶带之类都是我们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我们的华夏,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和服饰密不可分。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18000年前就已经懂得缝纫,

《易· 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服饰便以成为礼制的载体。

夏商时期,服装的等级制度更加分明,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

可以说,服饰的体系成熟,伴随着政治制度的成熟一并形成。

封建社会时期,平民和贵族有着明显的区分,吃穿用度,皆有定法。

因为古时人们,重视礼教,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服饰的不同,参加不同的事宜,皆有特殊的服饰。大到款式,小到配色以及配饰,皆有不同的要求。

若今天再论,是否符合场合,实在不妥。不说,我们已然不是过去的时空,今天的社会,是平等的,服饰的款式,色彩和纹饰,都是可以自由使用的,又何苦,在今天用过去的礼法苛责现在的自己?

最初,我们的先民用树叶茅草,鸟羽兽皮装点自己,至夏商发展出上衣下裳的规格,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中国服饰便已经历了一场大变革,中原地区的人们开始穿紧窄合身、便于活动的服装。

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服饰也杂糅百家之长,纹饰图案也增添很多新的元素。

唐代时期甚至出现“袒胸装”, “女穿男服”的穿衣方式更是风靡一时。

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一洗唐朝的繁复华丽,呈现出清新、自然、雅致的特点,

至后来的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互相融合,服饰也转为长袍窄袖,长筒靴也开始进入汉民族的日常生活。

文化 | 华夏衣裳---汉服,该如何传承?

唐朝女子

今天我们看街上,穿着宽袍大袖的女孩子,不管她们穿的是汉朝流行的曲裾深衣,还是魏晋流行的杂裾垂髾,亦或是隋唐时期的短褥长裙,又怎能说她们的服饰不够正宗?

我们的服饰一直在变化,民族一直在融合,到如今,又何谓谁为正宗?

它们都真实的存在过,都陪伴着我们的先民经历过一生,陪伴着我们的民族历经千秋。

文化 | 华夏衣裳---汉服,该如何传承?

汉· 曲裾

时间一直在往前走,我们的民族也在成长,万事万物都在适应不同的变化,服饰自然也会有更迭,

但直至今天,其实属于华夏的美,内涵一直未变。

都市的街头,身着古装的人们,且不论,他们所穿款式是否符合历史记载,是否符合过去要求的场合,是否有过创新和改良,但是我们都能直观感受到,他们所着服饰的美。

刺绣的纹饰,环佩的精致,珠钗步摇的灵动,一花一木,一月一星,代表中国文化的图案依旧被刻画在我们现在哪怕已被改良过的服饰之上。

里面包含着我们对色彩的理解、对万物的理解,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都一直被我们记录在服饰之中。

文化 | 华夏衣裳---汉服,该如何传承?

中国风色彩的素净雅丽,服装的温和宽大,纹饰图案或大气磅礴,或囊装天地,或清新雅致,常用配饰-玉的温润,佩绶的飘逸,无不体现着中华精神。

传承,其实传承的一直是内涵和灵魂,而不是外在形式。

喜欢汉服的人,我相信他们是认识到了古装服饰蕴含的美,也许不自知,但那确实是中华之美,华服之彩,里面藏着我们民族对世界的理解。

他国之人总是说汉族是没有信仰的民族,其实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心中,不需要某个特定的神,它是一种文化,已融入心间,也许体现在一件汉服上,也许藏在一首诗词间,也许就在一条绶带之上。

文化 | 华夏衣裳---汉服,该如何传承?

柔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