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爲先,父母和孩子應該怎樣相處

百善孝為先,父母和孩子應該怎樣相處


作為中國人,我們最看重的品德便是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首先得改變我們對待父母的觀念,不是給足他們物質就可以,而是我們需要了解父母的思想和需求。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要從精神開始。

可能這句話不太恰當,但是這是中國父母的一個共性……捨不得孩子。父母總是希望自己受過的苦不再降臨到下一代,殊不知正是如此也慢慢滋長了小孩子的惰性,以至於他們覺得物質條件的改善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所以,家長可以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生活的不易,告訴他們很多時候很多東西不是你想要就可以得到的。

現在很多家長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成績問題,很多家長在管理的方式上面就存在比較多的問題。現在的家長都比較繁忙,每天上班還有各種加班,很多時候對於孩子的關注只是停留在最後的成績上面,結果就容易和孩子發生爭執。我遇到過很多學生說過這樣的話“反正我做什麼都是錯的 ,那我就這樣好了,做的對也不會表揚”其實孩子們在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是給我們發送這樣一個信息……我需要得到肯定,即使是批評也好,證明家長在關注他讓他們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適當的時候多鼓勵誇獎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在繁忙中停一停 ,陪一陪孩子,鼓勵孩子,參與過程。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責任是雙方的。作為子女,我甚至覺得子女有時候真的是自私的。快樂開心的時候只想到自己,各種閨蜜朋友一起享受娛樂,只有在不開心的時候才會想到自己的父母,或者只有當需要生活費的時候才記得打一個電話回去,而且電話的內容通常不足五分鐘。你需要付出才有所收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不同的分工。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時間關心父母,而是我們懶得去抽出時間關心他們。不要吝嗇你的時間,父母也渴望孩子的關心。

經常給父母打電話有一大好處就是可以一直有共同的話題,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容易。現在的孩子們拿起電話就嫌父母囉嗦,沒有經歷過做父母的人永遠不明白父母一輩子都把我們當做是小孩子,永遠都沒有長大。我們是父母一輩子的牽掛。交談是成為朋友的第一步。

孩子們記得多把心中的想法和我們的父母溝通交流。也許你覺得和父母溝通是無用的,因為你無論說什麼他們會毫不留情地將你駁回,以至於你覺得很多事情可以不用和他們商量。

但是越長大就越明白,不是他們不願意聽我們的,而是我們之間溝通方式的不同。父母一直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在告訴我們他們的經驗,但是我們看問題有時候比較直接看到的大多數是表面,可是年少時期的自己覺得自己就是那個最聰慧的人無所不知,我們的父母都是老一輩已經過時的人,其實長大之後想想那時的自己,你會覺得多麼幼稚無知。

父母說的不一定全對,但不聽一定會後悔。父母和孩子最需要的是經常溝通,無論大小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和父母是可以像朋友一樣的交流。但是我們內心始終把父母排在外面。很多孩子微信裡有父母,但是卻會把父母在朋友圈中屏蔽了。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還何談溝通呢?因為我們在內心上就已經拒絕我們的父母去理解我們了,有哪位孩子看到父母會把我們屏蔽的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