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塊揉皺的「紙團」被美國人巧妙騙走,現在成了美國國寶

1942年,一塊被揉皺的“紙團”被美國人巧妙騙走,現在成了美國國寶

不管是古代還是我們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都生活著一類人,他們的工作是所有人都厭惡的,是一旦被發現就會受到制裁的,這就是盜墓者。

但是小編今天不是要說那些終日在黑暗裡偷偷“工作”的那些人,而是一位光明正大地將文物盜取然後賣給外國人的人,如今這個文物已經是另一個國家的國寶級文物了。這個人就是盜墓筆記裡面也出現過的裘德考的原型考克斯·亨德烈,這件文物是非常古老的戰國古帛,這個“另一個國家”就是美國。

1942年,一塊揉皺的“紙團”被美國人巧妙騙走,現在成了美國國寶

這位裘德考是一位走私文物的美國人,在十九世紀中世紀的那個年代,我們國家可謂是最動亂的年代了,但就是因為動亂,才導致了這件文物被走私到美國這一事件的發生。

在動亂時期,長沙是最動亂的地域之一,百姓都過著艱苦的生活,但是那些所謂的“士大夫”其實就是盜墓者,他們可是很高興的,對他們來說,越動亂,越好。這樣他們就有機會去盜墓,一般都沒有人還有這個閒心來管這些事,就不容易被抓。

1942年,一塊揉皺的“紙團”被美國人巧妙騙走,現在成了美國國寶

於是他們看中了一座戰國墓,就開始了盜墓工作。一文物保護專家蔡季襄知曉後馬上趕到現場,但是那群盜墓賊已經跑了,裡面的許多文物都被盜取走了。

在這些被盜走的文物中包含了大量的青銅器、木漆器等珍貴的文物,蔡季襄當時簡直是心痛不已,恨不得把盜墓賊千刀萬剮。

但是已經沒辦法了,在那樣動亂的年代,對於文物的追回這種事情,是很難派大量人手去追回的,甚至有的人根本就意識不到文物的重要性。但就在他嘆息準備離開的時候,他發現地面有一團被揉皺的“紙團”。

1942年,一塊揉皺的“紙團”被美國人巧妙騙走,現在成了美國國寶

他覺得這紙團怎麼有點不對,於是就將其帶回家中,後來他發現,這的確不是一張普通的紙張,這可是一件戰國帛書啊。

其中的歷史意義是不可估量的。於是他很激動的將這帛書的內容研究了很久,然後寫成了《晚周繒書考異》。

之後他立馬趕到南京的國民政府,向中央研究院呈現自己的研究成果,希望這件文物能得到國家的重視,然後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但由於當時國家、民族生存都是危機,他得到的回覆並不是他所希望的那樣。

沒有得到研究院的幫助和重視,蔡季襄是非常的無奈和感嘆,但是他在後來收到來華販賣文物的考克斯·亨德烈的說想“幫助”他的消息,這考克斯說可以要資助他一些先進設備,以方便研究戰國帛書。後來才知道,裘德考真是個大騙子,把我們的文物巧妙騙走。

1942年,一塊揉皺的“紙團”被美國人巧妙騙走,現在成了美國國寶

但是這不是沒有要求的。而這要求就得讓蔡季襄將這文物放在考克斯這裡,讓他研究一陣子,滿足一下他對文物的好奇心。為了表示自己的真誠,他還給了蔡季襄一萬元美金作為押金。

蔡季襄覺得他都做到這一步了,應該是真的吧。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戰國帛書到了這人的手中之後就一去不復回了,那一萬元美金同文物比起來根本就是一粒灰塵。但是最後這文物也沒有追回,如今已經是美國國寶了,這個一直都是我們國人的遺憾。

1942年,一塊揉皺的“紙團”被美國人巧妙騙走,現在成了美國國寶

哪怕是後來七十年代的時候重新考古挖掘出了兩件稀世國寶——人物龍鳳圖和人物御龍圖,這可是很古老的、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兩件文物,但是考古家們卻沒有特別高興,畢竟,當初一想到在這古墓中的那一件古物被盜取了,就十分的難受。那件文物比這兩件不知道要珍貴多少倍,所以有了對比,這兩件文物就沒有特別的讓人激動。

如今我們的這一件文物還是沒有迴歸國土,讓每個人都感到十分的可惜,也非常痛恨那些走私文物的人。只希望我們國家的文物在將來有一天都能回到我們的懷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