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這4個問題,再赴美買房

如今,海外購置房產成為高淨值人士新潮流,既可以為定居異國佈置一方自己的空間,挑選得當,還可以作為穩健的資產配置方式,面對CRS全球稅務徵收也無需憂心忡忡。作為許多人心中的移民國度,美國的房產自然受到不少人士熱捧,那在美國買房,有哪些問題和細節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呢?

理清這4個問題,再赴美買房

房屋類型不同,投資前景迥異

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房屋種類很多,最主要的有獨棟別墅(house),聯體別墅(town house),公寓(Condo)。對於投資者而言,獨棟別墅最具投資價值,公寓投資價值較低。從過去30年美國公寓價格變化規律看,公寓建成之後價值會逐年遞減,因為美國的人工很貴,老舊的公寓需要花費大量的錢去維護,所以超過20年房齡的公寓基本就無人問津了。而獨棟別墅卻恰恰相反,雖然房屋也有老化的問題,但所在土地是永久產權的,土地在一直升值。

面積測算,中美算法不一樣

美國房子面積是以人能居住的面積來計算,不是以建築面積計算,美國別墅的地下室的,如果沒有專修,這就不會算在居住面積裡的,陽臺和車庫也都不計算在內,不僅如此,綜合美國的房產價格,不能只看單純的面積價,而是要根據整個小區附近房子的價位。很多人買房子買的是獨棟別墅和聯體別墅,而別墅的價格受到多方面影響,比如地區好壞、車庫多少、室外花園土地面積多少等綜合因素。但是有一點,舉例: 當房子標明是2000平方英尺(大約200平方米),售價30萬美元,那麼,這個2000平方英尺一定是實際居住面積,是不包含車庫、陽臺、地下室和公用過道、電梯等。

理清這4個問題,再赴美買房

買房還需養房費

眾所周知,買房費用不僅包括房屋本身價格,通常還附帶一些衍生費用,俗稱“養房費”,美國的養房費主要來自以下方面:

1

房產稅在美國各個州和地區都不同,一般在1%多一點。政府會對每個房子做一個評估價,然後根據評估價計算房產稅。很多國內非專業的投資人對房產稅都有誤解,其實按1%計算,就是你交100年房價才漲一倍;實際上100年之後房價早已漲了至少10倍,房產稅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計。同時在中國雖然沒有房產稅的概念,可是隻有70年產權,房子的建築成本只有2000多人民幣一平米,也就是說大部分成本都是土地成本,把房子的土地成本分攤到70年裡,你所花的錢比美國的房產稅其實還要高不少。

2

在美國購買房產的同時,一般都會購買房屋保險。一棟50萬美元的房子,房屋保險費每個月都在100美元左右,一年就是1200美元。此外,在自然災害多發的州往往還要額外增保一份自然災害險,例如加州要加保地震險,南方城市要加保颶風險等。

3

物業費主要是針對公寓而言的,別墅一般沒有物業,都是自己建房自己維護,物業費為零或者每年只有一到兩百美元;那種開發商建一大片新別墅的情況需要特別注意,物業費可能比較貴。公寓的物業費大約每年3000到5000美元,越是年代久遠的公寓維護成本越高,物業費也越貴。

理清這4個問題,再赴美買房

有沒有綠卡,房貸差別大不大?

絕大部分赴美國貸款買房的買家,並不是因為拿不出這筆資金,而是對美國超低的貸款利率所吸引,希望能借助資本優勢,將投資利益最大化。在美國,買房並不能夠移民,只是作為一種投資行為,按揭貸款發放的核心原則是抵押品價值足夠,申請人有良好的信譽和持續的收入來源,與申請人的身份國籍本身沒有直接關聯。

理清這4個問題,再赴美買房

無綠卡的外國人,房貸申請條件較高。作為海外人士,在美國銀行取得房貸的要求相對較高。如果在該銀行有相關的存款、投資或其它的活躍帳戶往來,又或者是持有工作簽證的人士有較長期的穩定金額的收支記錄等這些,是對在美國貸款有“加分”的!目前,在美國絕大對數州,外國人(無美國綠卡)可以通過貸款購買美國房產,但是首付通常要在40-50%,並且因為本身沒有美國信用記錄和收入來源證明,貸款機構會額外要求貸款人支付高於市場水平1%-2%的利息。

理清這4個問題,再赴美買房

但外國人房貸申請條件較高,並不意味著綠卡擁有人條件就會放低。作為永久居民,也就是綠卡持有人,也是需要在該銀行建立相關的個人信用記錄之後才能夠申請購房貸款。不同銀行的放貸政策與條件不一樣,因此,無論是否擁有美國綠卡,只要符合要求,銀行照樣願意放貸給綜合資質較高的海外申請者,放心在美國買房,而如果想要以房產為基礎在美國生活,最好還是辦理移民,為未來的生活加上一把保險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