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最近,《延禧攻略》火了,都被乾隆與富察皇后的愛情故事齁甜死啦。乾隆似乎沒有像《還珠格格》裡邊那麼“花心”,竟然還是痴情種子一枚。

愛新覺羅家出情種,聽起來就像一句嬉皮話,可這還真是事實。

有這樣一位國學大師,年少時被迫娶了一個將就的“姐姐”,走進一場母親包辦的婚姻,卻在相濡以沫的生活中,萌生了細水長流的曠世愛情。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自妻子病逝後,在他孤獨的30年裡,啟功拒絕了所有仰慕者和他人好意的說媒。

這一生,這一世,他的一顆心只住了這一人,只容得下這一人。

這樣銘刻一生的愛,卻因一場並不浪漫的包辦婚姻開啟……

1

哪有什麼門當戶對

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

啟功的家世十分顯赫,祖先是雍正的兒子、乾隆的弟弟弘晝,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

雖是皇族血脈,無奈命運多舛。

啟功週歲時,父親便闔然離世,幼年祖父也撒手人寰。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11歲的啟功(中)和祖父裕隆(左)以及姑姐丈在一起。

頂樑柱倒下了,榮華富貴全無,家中一貧如洗。一家人委身於啟功曾祖門生贈與的房子裡,生計全靠母親一手操持。

即便家道中落,母親依然十分敬畏這個特殊的家世,每年的祭祖儀式,母親都忙碌不已。

那是1932年3月5日,家中祭祖的日子,天空飄著綿綿細雨。

祭祖儀式事務繁瑣,母親特意找來一個姓章的姑娘來幫忙,叫啟功去接她。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啟功早年留影

啟功來到衚衕口,抬頭看見對面的林蔭小道上,一個嬌小的女子撐著一把油紙傘,步履輕盈,緩緩走來。

那一刻,啟功的心莫名地悸動,像被一隻溫柔的小手摸了一下。

他想起了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恍然間,他覺得這就是那一位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待姑娘走近了,才發現是錯覺。眼前的女子,一身鄉土氣息,質樸平常,心動的感覺全然不見了。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然而,這卻是母親與姑姑為他相中,且必須娶她為妻的章寶琛。

這對於才20歲,正忙於尋求職業,滿腔抱負的啟功而言,無疑當頭棒喝。

然而母親態度堅決,掏心窩的一席話,便使他敗下陣來:

“你父親走得早,媽守著你,很苦!你早點成了家,身邊有人照顧,我才能放心。”

看著母親日漸蒼老的面容,啟功妥協了。

那年10月,只見過寥寥幾次的啟功和章寶琛,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新婚燕爾,因章寶琛大啟功兩歲,啟功喚她一聲——“姐姐”。

她莞爾一笑,羞澀地低下了頭。

但她的性格與長相一樣,溫順質樸,不識大字,不通詩文,更不懂啟功喜愛的筆墨書畫。

寶琛於啟功而言,就是一個十分無趣的家庭婦女,毫無個性情趣。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啟功的朋友圈子很廣,經常有朋友來家裡聚會,徹夜長談。

寶琛插不上話,總是默默地在一旁添茶倒水,安靜陪伴。

她很少言語,但家務事總是滿滿當當,每天啟功一睜開眼,就看到寶琛忙碌的身影。

母親和姑姑年邁多病,常常心情不佳,便衝寶琛發脾氣。啟功在外遇到不順心的事,回家也把火撒在她身上。

可寶琛似乎不懂生氣為何物,你衝她發火她只聽著,不與你爭吵。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五十年代合影,從左至右:啟功、啟功的夫人、啟功的母親、啟功的姑

朝夕相處之下,他發現這個平凡女子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人品實在可貴。

他原本躁動不平的心,也被她的柔情打動,慢慢靜了下來。

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天生一對,特別般配,無非一個人包容遷就,另一個人懂得適可而止。

2

老式婚姻就像狗皮膏藥,粘得很

娶了她之後,卻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

寶琛的似水柔情,讓啟功平靜無瀾的心漸漸萌生了愛意,他聽母親說過寶琛身世的苦楚。

她的生母早逝,後母極其刻薄,她是帶著相依為命的弟弟嫁過來的。從小吃慣了苦頭,便養成了如此隱忍的性子。

每每想到這裡,啟功就愈發心疼和憐惜。

婚後,中斷學業的啟功到輔仁中學做國文教員,原本日子平順安詳,但三年後,又被解僱了。正值北京淪陷,啟功只能靠在教學館的工作維持一家的生活開銷。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日子清苦,寶琛卻從來沒有任何埋怨,她省吃儉用,精打細算,還留下一部分錢給啟功買書和一些不貴的畫作。

有一天,啟功看見她正在拿著一隻滿是破洞的襪子,一針一線縫縫補補,禁不住滿心酸楚。

他決心賣書畫補貼家用。可當畫作好了,準備出門時,他又邁不開步了。

到底是個文人,拉不下臉去街上吆喝叫賣。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寶琛懂得這個男人的自尊,只對他說:

你只管畫吧,我拿去賣。

那天傍晚,天降大雪,夜色漸濃,卻不見寶琛回來,他便去集市上找她。遠遠地,他看見寶琛坐在馬紮上,雪花積了一身。

一看見他,寶琛便興奮地朝他揮手說,“只賣剩兩幅啦”

他的眼淚奪眶而出。

此前從不相信,一個人一輩子只會愛一個人;但總有那麼一個瞬間,你會想用一輩子去愛的那個人。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這樣困苦的日子一過就是十幾年,最困難的時候,寶琛只能把自己的首飾變賣來補貼家用。

1957年,母親和姑姑相繼病倒,髒話累活,端屎倒尿都壓在了寶琛身上,直至老人壽終正寢。

長年累月的積苦,讓她日漸消瘦。啟功心中滿是心疼,感激她對母親的深明大義,體貼入微。

他讓妻子端坐在椅子上,再次叫了她一聲“姐姐”,磕下一個響頭。這聲姐姐,他婚後再沒喊過,但此後便成了他對寶琛一輩子的愛稱。

婚前,他說這老式婚姻就像狗皮膏藥,粘得很;

婚後,他卻說幾十年來,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3

看似不般配的愛情裡

往往暗藏著別人看不懂的深情

在那個動盪的十年,啟功莫名其妙地受了牽連。

啟功受了很多冤屈,一氣之下,把半輩子的心血《詩文聲律論稿》等書稿丟進了火盆。

寶琛想都沒想,急忙伸手進火堆中,搶回了書稿,手也被燙出好幾個血泡也全然不顧,她不忍丈夫如此璀璨自己的心血。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詩文聲律論稿

啟功罵他傻,她卻勸他:“誰批你、罵你,你都不要怕,陳校長知道你是好人,我也知道你是個好人。”

她瞭解丈夫愛講話,時常叮囑他,“有些不該講的話,你要往下嚥,使勁咽!”

當時非常時期,一切公開的讀書、寫作都被迫停止。

她便讓啟功專心在家裡寫文,她天天坐在門口守著,稍有動靜就發出暗號,啟功就藏好字畫。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到了1975年,寶琛積勞成疾,突然一病不起。

她不怕死,她只怕她死了,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人,無人照料。

結婚幾十年,無兒無女一直是她心中沉重的痛與遺憾,她固執地認為這是她的錯。

啟功在輔仁大學教書時,常帶班上女同學去看展覽,難免就有一些的“師生戀”的流言蜚語。

但她只說,且不說他不會有問題,就是有問題我也無怨言。

她常常嘆息,“如果有哪位女子能給她留下一男半女,也就了卻了我的心願。”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病魔一日復一日地吞噬她的生命,她知道自己就要走了,對啟功千叮嚀萬囑咐:“我死後,你一定要再找個人照顧你”

啟功聽後老淚縱橫,說“老朽如斯,哪會再有人跟我?”

寶琛為此還與他打賭,“我自信必贏,且不需債還錢!”

一日,寶琛像是忽然記起了什麼,在啟功身邊耳語片刻。

啟功難以置信地趕回家,拿起鏟子按照寶琛所說的牆角處挖下去,挖出一個大缸,打開一看,驚呆了。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一共4個麻袋,麻袋內又在一層層的厚紙包裹下,一幅幅啟功早年的書畫作品、一本本文稿藏書,竟然全都保存完好,從1930年到1960年的啟功作品,竟然無一遺漏。

啟功的心劇烈顫抖,在那個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年代,能燒的燒,能毀的毀,而寶琛這個文墨不通的弱女子,竟敢冒險來守護他的作品,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他蹲在牆角,嚎啕大哭。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在這段看似不般配的愛情裡,往往暗藏著別人看不懂的深情。

寶琛也許一輩子不懂字畫,但因為愛,她懂啟功所愛,傾盡全力護啟功所愛。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寶琛傷感地說: “我們結婚43年,一直寄人籬下。若能在自己家裡住上一天,該有多好。”

啟功的朋友聽聞,立即把房子讓給他。

第二天,他便開始打掃,想接她回家,至少最後享受一次家中的溫存。

傍晚,他打點好了一切趕到了她的病床前,她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4

你在時,我愛你不夠

你走了,餘生都念你

兩個月後,他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他怕寶琛找不到回家的路,便來到了她的墳前告訴她:“我們有自己的房子了,你跟我回家吧。”

那天晚上,他特意炒了幾個她最喜歡的菜,一筷子、一筷子地夾到她的碗裡,直到菜滿得從碗裡掉出來。他開始趴在桌上失聲痛哭……

此後每年清明,他都會去看望妻子,並“帶”她回家。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3 年後,他平反了。面對迴歸的頭銜和待遇,他視若浮雲,甚至賣掉了自己珍藏的字畫,將所得的 200 萬元人民幣悉數捐給了北京師範大學,自己一個人住在十幾平米的陋室裡。

粗茶淡飯,孤獨清苦。往往一碗麵條、一碟黃瓜條拌點炸醬就是一頓飯。

他說:“我們曾經有難同當,現在有福卻不能同享,我的條件越好,心裡越難過。

”言語之中,滿是蒼涼。

為他做媒的人接踵而來,他一一謝絕。媒人笑言:“你的臥室裡還擺著雙人床,證明你還有續娶之意。”

他聽後,立刻將雙人床換成了單人床。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望著寶琛凝固在相框裡的笑容,他也笑了:“當初打的賭,是我贏了。”

他一生無兒無女,思念之苦無人可訴,無人可聽,只能將淚與思戀凝成文字,任心與筆尖一起顫抖。

結婚四十年,從來無吵鬧。

白頭老夫妻,相愛如年少。

相依四十年,半貧半多病。

雖然兩個人,只有一條命。

我飯美且精,你衣縫又補。

我剩錢買書,你甘心吃苦。

今日你先死,此事壞亦好。

免得我死時,把你急壞了。

枯骨八寶山,孤魂小乘巷。

你再待兩年,咱們一處葬…

——啟功悼念妻子《痛心篇》節選

字字句句,盡是思憶。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在章寶琛去世後的 30 年裡,啟功一直沉浸在無盡的哀思中無法自拔。

彌留之際,他對親友說:“生同衾,死同穴,我死後,一定要把我和寶琛合葬在一起。”

2005年6月30日,在一間十幾平米的陋室裡,93歲的啟功離開了人世。

那段陽間未完的緣,終於在陰間再次相續。

他是雍正九代孫,被迫娶了“姐姐”卻愛她70年

在這 73 年看似不般配的愛情裡,他卻得到了此生最堅定的支持和最滿足的幸福。

我們常說,誰和誰是天生的一對,誰和誰是完美的一對。其實留下來的,不過是那些看到你全部也依然對你心動的人。

因為表面上並不般配的愛情,往往和諧,因為產生這樣的愛情,往往有比較深刻的內在原因。

表面上般配的愛情,往往並不和諧,因為產生這樣的愛情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般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