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1瓶賠100萬!法國柏閣強勢攪局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

在萬千吃貨的苦等下,“國民下飯神片”《舌尖上的中國3》在春節重新登上了央視的舞臺,在有爭議的口碑聲中,除了收穫逆天的收視率之外,還捧紅了“煎餅果子”,“賣斷了”鐵鍋,更把一款名為“法國柏閣”的葡萄酒,推上了國人的餐桌。

3月18日,為《舌尖3》豪擲了1.18億冠名費的法國柏閣,再連出重拳,先是再斥巨資正式宣佈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至三季全部重播冠名權攬入懷中,更史無前例的提出史上成本最高的打假宣言“假一瓶,賠一百萬!”

假1瓶賠100萬!法國柏閣強勢攪局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

“我們沒有給自己‘留後路’,在被質疑‘假貨’橫生的進口葡萄酒市場,柏閣必須得成為讓消費者信得過的品牌。”柏閣總裁吳首銳表示,柏閣百萬賠付範圍涵蓋了三大塊,第一、保證所有產品全部在法國生產及裝瓶;第二、所有產品不再生產地以外分裝;第三、所有產品全部依法報關進口,杜絕走私。凡是我公司售出的承諾產品,如有違反上述任何承諾,均按照“假1瓶賠100萬”的標準予以賠償,上不封頂。

“中國進口葡萄酒日漸成為人們選擇的主流,而被人們耳熟能詳的品牌卻十分稀缺。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嚴重的品牌缺失,所呈現出的正是以法國柏閣為首的進口酒原生品牌的超級機遇。我們看好它給中國市場、經銷商和消費者帶來廣闊的發展機會!”盛初集團董事長王朝成表示。

掌控“葡萄園到餐桌”,立下鉅額“軍令狀”

“假一瓶賠一百萬,只要自己賣出了一瓶假酒,那柏閣的品牌也就完了!”吳首銳表示,柏閣不僅會在生產環節,通過法國當地同事的層層把控,使產品質量能夠得到充足的保障,更會在目前最容易製假的引進環節重重設卡,將所有的風險都擋在產業鏈之外。

假1瓶賠100萬!法國柏閣強勢攪局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

據悉,進口葡萄酒雖然為渠道帶來商機與紅利,但也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假酒、品牌“山寨”、國內灌裝勾兌、低檔酒充高檔酒等問題也層出不窮,在中國消費者葡萄酒鑑別能力普遍不高的市場環境中,“假貨氾濫”成為了行業前行最大的桎梏。

“我們不會說別的品牌會有假酒,但柏閣能保證自己的酒絕對真!絕對是好酒!”談起柏閣與普通品牌的不同,吳首銳對自己的產品質量充滿了信心。他表示,柏閣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全產業鏈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從葡萄園到餐桌,每一個環節都在自己的監控之下。

據瞭解,依靠名酒名品貿易起家的吳首銳,當年正是靠著100%保真的長期信譽,以80後的年紀,從眾多酒商門店中脫穎而出,在名酒圈中獨領風騷。

而在其切入葡萄酒進出口貿易後,他發現進口葡萄酒產品假貨氾濫,可投機取巧的環節過多,確保產品為真品的難度遠大於國內白酒。為履行其對客戶100%保真的承諾,如今推出柏閣品牌並打出百萬鉅額軍令狀,正是其保真本領的延續。

構建品牌壁壘,卡位市場導入期

“教消費者學會自我辨別進口葡萄酒的真偽、優劣,時間成本太高,高到不現實,不如教他們記住‘柏閣’兩個字!”在吳首銳看來,破局當前進口葡萄酒市場亂象,關鍵在於打造市場和消費者認可的品牌,對於當下中國市場而言,一個好品牌一定可以撬動消費者的心。

據瞭解,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混亂,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游酒莊過多。僅波爾多產區,就有近萬個酒莊,然而每個酒莊的規模和產能是有限的,大多數酒莊一年生產葡萄酒的數量都不超過20萬瓶——這樣一個產品規模,完全無法負擔起品牌的推廣成本,這也間接導致了,在之前中國進口酒市場,沒有出現能引領行業的品牌。

在柏閣品牌建立後,吳首銳打出了一個與其他進口葡萄酒運營商截然不同的策略——“先品牌後渠道”,不盲目拓展銷售渠道,而是先建立自己的品牌陣地。

早在2014年10月前,吳首銳就完成了“柏閣”全品類、全價格帶、全法國知名產區全系產品的生產和採購工作,當年11月,柏閣就以1.18億元搶下了《舌尖3》獨家冠名權,《舌尖》因故延期後,柏閣也保持了自己的戰略定力,不拓展渠道,直到今年《舌尖3》後亮相,才開始將柏閣的產品正式推向用戶。

“經過多年的市場培養,今年的葡萄酒市場較2014年更為成熟。”吳首銳表示,近年來,進口葡萄酒的整體市場份額逐年增高,這從另一個角度也反饋了,目前消費者的品鑑能力、消費能力又有了很大提升,更能夠接受進口品牌。

2017年,由於全球葡萄酒的大幅減產和相關材料成本大幅上漲,中國進口葡萄酒集體漲價,這雖然對剛剛發展起來的進口葡萄酒會產生一定的衝擊,但對於酒類的品牌商來說,更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畢竟沒有品牌力的產品是無法支撐漲價的。

“2018年,註定是中國進口葡萄酒品牌崛起的一年,柏閣的時間卡得剛剛好。” 王朝成表示,葡萄酒就是酒業的未來,所有酒商錯過葡萄酒都會終身遺憾。如果白酒是現在,那麼,葡萄酒就是未來。增長點在哪裡,你就要到哪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