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遺憾,諸葛亮是如何鞠躬盡瘁,把蜀國帶向懸崖的

諸葛亮是三國智慧的化身,三分天下,火燒赤壁,七擒孟獲讓人歎為觀止。然而褪下那層光鮮的外衣,諸葛亮也是人,也有人格上的缺陷。諸葛亮雖然是蜀漢建立最重要的功臣,卻也對蜀漢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千古遺憾,諸葛亮是如何鞠躬盡瘁,把蜀國帶向懸崖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出師表》中有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既是諸葛亮對劉禪的承諾,也是諸葛亮一生的真實寫照。但恰恰是諸葛亮過分的“鞠躬盡瘁”,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蜀國鼎盛時期是在佔領漢中後,關羽又在荊州大破襄樊,兵鋒之盛,威震華夏,曹操都被嚇得險些遷都避難。但隨後秉持魯肅“魏強則聯蜀,蜀強則聯魏”方針的吳國偷襲關羽後路,一舉攻佔整個荊州,蜀國開始由盛轉衰。

千古遺憾,諸葛亮是如何鞠躬盡瘁,把蜀國帶向懸崖的

面臨危機,殫精竭慮

荊州被取後,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想趁東吳在荊州立足未穩的時機奪回荊州,卻在夷陵被陸遜一把火燒得大敗而逃,從此蜀國淪為魏蜀吳三國中綜合國力最弱的國家。更重要的是蜀國失去了最主要的兵源地、糧餉地和最精銳的荊州軍。這種情況下,蜀國地小人稀的缺陷就暴露了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魏、蜀、吳三國綜合實力的差距會逐漸拉大。特別是魏國,國土廣闊,人口眾多,等魏國徹底消化了地盤,蜀國將會面臨以一州之地對抗魏國九州的局面。

千古遺憾,諸葛亮是如何鞠躬盡瘁,把蜀國帶向懸崖的

六出祁山,空耗國力

諸葛亮非常清楚蜀國將來的局面,所以不辭辛勞,從228年到234年六年之間六出祁山,

想在魏國沒有恢復過來之前擊敗魏國,為蜀國求得一線生機。作為臣子,已經年過五十的諸葛亮沒有一刻停歇,年年北伐,至死方休,完全對得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但諸葛亮連年征戰也給蜀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每次北伐蜀國都是以舉國之力才能支撐,而百姓生活則極其困苦。而且北伐造成了大量青壯勞動力的傷殘和死亡,這更是一個無法彌補的損失。所以諸葛亮越是北伐,蜀國國力越弱,到姜維後期,蜀國已經接近不堪一擊的地步了,鄧艾兵臨城下時,劉禪完全沒有抵抗意志,立刻投降了。

千古遺憾,諸葛亮是如何鞠躬盡瘁,把蜀國帶向懸崖的

事必躬親,後繼無人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還造成了另一個後果,就是蜀國後繼無人!諸葛亮過於相信自己的才智,對別人都不放心,總擔心別人把事情搞砸。所以諸葛亮事事親為,即使交待別人辦事,也要把別人的做事步驟安排好。諸葛亮這種事必躬親的做法使蜀國年輕一輩得不到鍛鍊,只能被動安排,不能獨擋一面。馬謖就是最好的例子,馬謖雖然聰明,卻沒有實戰經驗,諸葛亮臨時讓他擔當大任,立刻就造成了街亭失守的嚴重後果。

千古遺憾,諸葛亮是如何鞠躬盡瘁,把蜀國帶向懸崖的

所以諸葛亮越是鞠躬盡瘁,蜀國國力衰弱的越快,正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才造成了蜀國的加速滅亡。

你同意這些觀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