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獼猴桃遇到的「小陽春」,7-10月份開花的獼猴桃樹啥情況?

正值採摘的獼猴桃,老葉幾乎落盡,長出的新生鮮葉隨風搖曳,有些枝頭還開出了白色的花朵,

啥情況?


種植獼猴桃遇到的“小陽春”,7-10月份開花的獼猴桃樹啥情況?


俗話說“反常必有妖”,這一看就不是啥好事,那究竟“早落葉、發秋芽、還開花”,這一不同尋常的節奏是何緣故?對我們獼猴桃會不會有什麼壞處?出現了“小陽春”我們又要怎麼做呢?

一、為什麼會出現小陽春?


獼猴桃“小陽春”,即獼猴桃果樹在秋季萌發嫩芽,甚至開花的反常現象,此時的萌發的芽又稱為秋季芽。

秋季芽萌發主要原因是很多獼猴桃樹在果實採摘前後老葉就提前掉光了,但這個時候樹體還未進入休眠期,再加上此時土壤溫度適宜,獼猴桃根系生長旺盛,進入第3次生長高峰期,而樹上沒有了葉子,為了製造有機物及激素滿足根系生長需求,獼猴桃就會有萌芽長出新葉子的趨勢。


種植獼猴桃遇到的“小陽春”,7-10月份開花的獼猴桃樹啥情況?


紅陽獼猴桃萌發秋芽

獼猴桃的芽有花芽和葉芽兩種,秋季很多獼猴桃樹已經完成了花芽的生理分化,由於目前的氣候條件合適,花芽就開始進行形態分化,現蕾開花,出現反常的二次開花現象。

二、獼猴桃小陽春會不會有壞處?


有,當然有,而且壞處大大的!

眾所周知,秋季採果後是獼猴桃樹體恢復樹勢、積累養分,為明年春季萌芽生枝及開花座果備下營養基礎的最佳時期。

①正常情況

正常狀態下,多數獼猴桃會在採後一個半月落葉(大概11月中旬)

,在這期間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養分,一部分會貯藏在樹幹中,利於地上部分安全越冬,並且供給花芽發育,形成飽滿、健壯的芽體;一部分會運輸至根系,促進新根生長和吸收,恢復採後衰弱的樹勢。

在來年春季,5月之前,葉片尚未形成光合有效葉,枝梢生長和開花座果的大部分營養都來自於上一年採果後貯藏的養分。因此,採後補充和恢復樹體營養非常重要。


種植獼猴桃遇到的“小陽春”,7-10月份開花的獼猴桃樹啥情況?


②不正常情況

如果採摘前後階段獼猴桃葉片早衰早落,這無疑會影響樹體養分的積累,更壞的情況就是萌發秋季芽,新生的枝葉會大量消耗樹體營養,導致採後處於衰弱時期的獼猴桃樹“雪上加霜”。

樹勢得不到恢復,越冬時遭遇凍害的風險增加,花芽的正常發育受到影響,而且此時萌發的秋芽就是春季芽提前萌發,明年春天的開花量減少,再加上樹勢衰弱,花芽質量低,明年減產成為必然。

三、出現了“小陽春”該怎麼辦?


直接抹芽,簡單粗暴。

將大部分剛萌發的嫩芽直接從基部抹除,少部分留4~5葉後頂端摘心,以防全部抹除之後促發更多的芽體萌發;已經開放的花要及時摘掉,減少樹體營養消耗。

注意:避開溼度較大的露水天氣和雨天抹芽。另外,抹芽之後果樹有傷口,要注意預防病蟲害的侵染,這個季節尤其是要注意潰瘍病的發生,最好在抹芽後噴施一次藥劑。

對於“小陽春”,預防大於發生後再處理


從“小陽春”出現的原因可以看出,防止獼猴桃二次開花的關鍵是預防早期落葉,抑制提前開花。

獼猴桃早期落葉的原因有:8、9月高溫乾旱引起的日灼落葉;褐斑病等早期落葉病及食葉性害蟲危害;前期根系淹水受損導致早衰落葉;生長期果園廕庇、通風透光不良導致下層早衰落葉等。


種植獼猴桃遇到的“小陽春”,7-10月份開花的獼猴桃樹啥情況?


保葉工作主要針對這幾個方面展開,目前我們能做的有:

①採果後繼續加強肥水管理,早施基肥,增施速效肥或葉面噴肥,補充樹體營養的消耗,遇到乾旱及時灌水。

②進行病蟲害防治,特別是要加強褐斑病等早期落葉病和食葉性害蟲的防治。

最後,筆者要提醒大家,一般生長健壯的果樹是不會出現早落葉的,而且對於病蟲害的抵抗力也非常強,培養健壯的樹體非常重要,採後還沒有下基肥的現在要抓緊了!

文章轉自浦江獼猴桃協會,如有侵權我們第一時間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