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爲什麼總愛「冒領」非遺?

每過一段時間,隔壁的鄰居韓國就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勁爆的消息,“某某是韓國的”這句話咱們都已經當成笑話了。的確,從2005年韓國成功為“端午”申遺之後,網上的傳言就一發不可收拾,中醫、孔子、漢字等中國的傳統文化紛紛中槍。中國的網民已經從憤怒變成見怪不怪了,可不禁還是要問,韓國人為什麼總喜歡申請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韓國為什麼總愛“冒領”非遺?

首先要強調一下,韓國所申請的非遺的確是人家自己的東西,比如那個端午節的梗,是指江陵端午祭,意思就是在端午時期民間舉行的各種祭祀活動,這裡所指的端午是一種氣候節氣,並不是節日。而且人家是唱大戲、祭鬼神,非常具有朝鮮文化特質的,他們不吃粽子,不喝雄黃酒,也不賽龍舟,跟屈原老爺子更是沒有半毛錢關係。還有那個中醫的傳聞,事實上他們只是為一本醫學典籍《東醫寶鑑》申請的,雖然這也是中醫著作,但卻是韓國人自己編寫的,而且他們也沒說過李時珍是韓國人。

韓國為什麼總愛“冒領”非遺?

所以網傳的種種“某某是韓國的”,基本上都屬於謠言範疇,都是某些居心不良的人,以偏概全的惡意編造。所有朝鮮申遺的東西,乍一看都與中國有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些東西除了名字像中國的之外,確實都是朝鮮古代原創的。雖然事實如此,不過從更深層次來看,韓國三分之二的文化都有很深的中國烙印,無論他申遺與否,其中國文化的痕跡,是抹除不了的。正因如此中國人才會誤會韓國“冒領”了中國的文化。

韓國為什麼總愛“冒領”非遺?

那麼韓國又為什麼愛申遺呢,這就真的跟中國有關了。自從二戰結束,朝鮮復國之後,其民族主義思潮逐漸盛行,要體現民族自尊心,廢除漢字等去中國化政策便勢在必行。經過幾十年的演變,漢字從韓國消失了,然後他們突然發現,去中國化之後,自己就沒剩下多少傳統文化了。因為他們的學生連幾百年前的古籍文獻都看不懂,民間的風俗活動也變得怪異非常。

韓國為什麼總愛“冒領”非遺?

再往後韓國躋身亞洲四小龍,經濟快速崛起,這期間又大量吸收了日本和美國的文化。由於他自身沒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引進文化上選擇又不夠慎重,導致國家遍佈著輕浮的流行文化。舉個例子來說,韓國的影視作品雖然獨樹一幟,風靡整個東亞,但是都不會流傳太多時間,而且附帶的含義不要說與《紅樓夢》相比,即便是《三言二拍》都難以企及。韓國在服裝、造型、汽車上面的設計,往往都是乍一看精妙絕倫,但是很快就會過時,是非常標準的“快銷流行品”。

韓國為什麼總愛“冒領”非遺?

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急於塑造屬於自己的文化標籤,尋找民族內心深刻的根基。民俗也好,古籍也罷,都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軟實力,因為一個國家要想獲得世界的尊重,光有錢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需要靈魂上的高塔,供別人敬仰,供自己膜拜。事實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會有這樣的自覺舉動,韓國的申遺數量其實很少,全世界申遺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和意大利。給自己國家樹立文化標杆無可厚非,只要不“冒領”別人的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